《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诵读,把握诗歌整体节奏音韵;
2.思维方法与提升:意象分析,体味诗歌“悠然”意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入境会意,品读诗歌“真意”内涵;
4.文化传承与理解:知人论世,感悟田园诗人隐逸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诵读,在理解诗歌大意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意象,展开联想想象,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品位美读,引导学生联系陶渊明生平,入境会意,感悟陶公所追求的自然宁静与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酒”)酒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酒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诗与酒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提问同学们回忆所学有关“酒”的诗词)
有飘逸潇洒的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有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有送友出塞的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关无故人”。酒能壮志抒情;能消愁忘忧;能劝己勉人。酒,可以催发诗的灵感;诗可以增添酒的韵味。我们来走进课文,读读这首《饮酒》,看看这首诗是陶渊明酒后狂乱之作,还是酒后吐真言?
(二)教学活动一:朗读诗歌,把握五言诗节奏音律
1.全班齐读,划分诗歌节奏。
明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握基调,找到诗眼“悠然”。
提问1:这首五言诗的节奏是?
明确:二三拍
提问2:押哪个韵?
明确:an韵,喧、偏、山、还、言
提问3:在朗读中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怎样?
预设:闲适、轻松
提问4:这样的闲适轻松,在诗歌中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明确:悠然
3. 请个别同学朗读,相互点评,教师范读。
(三)教学活动二:分析意象,品析“悠然”
1.诵读诗歌,请同学找出诗歌意象。
提问:这首诗虽是酒后直抒胸臆之作,也颇有一些写景的句子,我们来找找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写呢?
明确:庐;车马;菊;南山;山气;飞鸟。
结合注释翻译: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嚷的尘世。 尔:如此。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真意:其中的道理
师吟诵:
把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然而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2.联想想象,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问:这些意象是诗人随意写的,还是另有深意呢?
知人论世:陶渊明
联想想象:象征意义
庐:草房子。----清贫淡泊的自然生活
车马:喧嚣-----污浊黑暗的官场、斗争不休的世俗社会
菊:喻君子洁净高雅的品格
南山:肃穆庄严
山气:自然宁静,符合万物规律
飞鸟:既困顿劳累,又安顿休息。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意境:天然纯美,自然静谧
3.入境会意,理解“悠然”。
提问1:诗人去南山下采菊做什么?
预设:泡菊花茶;酿菊花酒;插画装饰
明确:从中看出陶公的闲情雅致,过着悠然自得的舒适生活。
提问2:“见”还是“望”?jian还是xian?
预设:学生各执一词,派代表阐明理由。
明确:
“见”:不经意一瞥。人和山两相见,映入眼帘,知音共鸣。是客观悠然。
“望”:远眺。是人有意识的行为,拉远空间和心灵的距离。是主观寻求
因此:“见”更佳。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无限伤心与不甘无法告诉任何人,只有痴痴地对花倾诉,连花也不愿聆听自己的孤独,一味地随风而去,不带走她的半点愁绪。
“无我之境”:代表作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终归是南山,飞鸟终归要返林,不是我或悲或喜的情绪所左右,而这样的诗境便是“无我之境”。
“jian”:看见。先弯腰采举,后起身抬头,无意中看见南山。更体现悠然
“xian”:显现;出现。单方面被动行为,没有与山的互动感。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景悠然:远离喧嚣;有菊有酒;人悠然:亲近自然,隐居闲适。
(四)教学活动三:思考讨论,品析“真意”
1.第一、二句:距离的“远”和“近”
提问:找出一二句中对比之处
明确:
①庐VS车马:草房子,象征着清贫淡泊的自然生活VS实在的景象—市井中常见的景象,象征为权为利争斗不休的世俗社会。
②人境VS心远:功名利禄,喧嚣吵闹VS亲近自然,宁静闲适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知人论世,回忆所学知识,PPT展示陶渊明生平经历)
回忆:《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独爱菊”
生平: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二十岁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十余年来,反复出仕入仕,早已厌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饮酒诗:共创作组诗《饮酒二十首》,《饮酒·其五》是其中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隐居时的闲适心情。劳作后小酌一杯,在夕阳的照耀下,在山岚的映衬下,诗人采摘菊花和树篱,眺望远处的南山。整首诗充满浓浓的诗情画意,是传统诗歌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它表现了诗人闲适豁达的胸襟,宁静平和的心境和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黑暗官场的藐视。
陶渊明厌倦官场,决心归隐,超脱世俗。“心远”是一种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
2.第五句:真意的“辨”和“忘”
如何深处闹市仍然生活宁静?如何在喧嚣嘈杂中不忘初心?(生活真谛)
辨:心远地自偏:守住内心的一片净土
如何做到闲适悠然?(自然真谛)
辨:采菊东篱下: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与菊为友洁身自好
忘:得意忘言,心领神会其中的奥秘。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陶公远离污浊的官场,摆脱名利的纠缠,抛开尘世的羁绊之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达到了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五)小结
1.热爱山水自然,为何要在人境中结庐?
明确: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孤寂枯燥。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同时眷恋人际交往,享受隐居之乐,享受闲适生活。
2.从陶渊明身上,你学到怎样的生活、人生态度?
预设:不忘初心;追求自由;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独善其身……
结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入仕后不改初心,归隐田园,他为自己开拓了一片心灵花园。在学习本首诗歌时,掌握了意象分析、入境会意、知人论世等鉴赏古诗词方法,通过诗歌诵读,亲近陶公亲近田园。在我们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浮躁喧嚣诱惑纷至沓,同学们是否也能做到“心远”?也能享受“悠然”?不妨思考一下:“今天如何作陶公?”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 板书
饮酒
陶渊明
悠然:庐;菊;南山;山气;飞鸟
真意:远和近;辨和忘
热爱:自由、自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