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时基础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时基础练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5:41:51

文档简介

藤野先生(二)
【课时衔接】
1.《藤野先生》与我们在七年级所学的《   》《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一书。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写作顺序应依次是《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2.《藤野先生》中记叙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时详写的是   和   ,略写的是   和   。描写藤野先生的主要方法是   描写和   描写。
【基础通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疑惑 成群结队 油光可签 樱花烂熳
B.和蔼 烟尘斗乱 精通时事 美其名曰
C.优待 几次三翻 好意难却 抑扬顿挫
D.标致 沓无消息 大而言之 正人君子
4.下列加点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选词填空。
(1)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   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A.模胡  B.毛糙  C.含糊  D.马虎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A.漏掉 B.遗忘 C.脱节 D.脱漏
6.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请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视频讲题
(2)请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价。
【素养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 年 花 开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 ”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拿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 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时,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7.文章开头写“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有什么作用
8.文中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9.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2.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语言 动作
基础通关
3.B 4.C
5.(1)A (2)D
6.(1)①运用了语言和神态描写,形象地描绘了藤野先生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而不得的过程和遗憾的样子,体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从歧视者的视角发言,表面上说弱国子民考六十分以上是不能怪“他们”疑惑的,暗含了作者深深的屈辱和愤愤不平之情。
(2)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意识到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麻木的意识。评价: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上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崇高的爱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主要事件进行分析,有的文章还需要结合背景资料,再根据分析写出自己的评价。“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分析这个句子,“那时那地”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看影片的时候;“我的意见”则是指作者学医以救国的思想;“变化”是指作者认为医学只能救治人的身体,无法拯救人的思想和灵魂,要想改变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靠医学是无法做到的,只有写文章才能做到这一点。综合以上分析可得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语言要通顺,意思要完整。
素养提升
7.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紧扣题目,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8.用该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从而鼓励和开导“我”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9.从他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2藤野先生(一)
【课时衔接】
1.鲁迅(1881—1936),原名   ,现代著名   、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时开始用的笔名。
2.《朝花夕拾》原名《   》,收录鲁迅   篇   性散文。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   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   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基础通关】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教诲(huì)    托辞(cí)
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
B.诘责(jí) 发髻(jì)
驿站(yì) 抑扬顿挫(cuò)
C.芦荟(huì) 绯红(fēi)
解剖(pāo)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深恶痛疾(wù)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    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A.紧张  修改  脱漏  纠正
B.不安 修改 遗漏 纠正
C.紧张 添改 遗漏 订正
D.不安 添改 脱漏 订正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叔叔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
D.人民群众对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6.下面句子没有运用反语手法的一句是 (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C.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7.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句: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是 。革命家的鲁迅,是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作者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这一部分能删去吗 为什么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的前后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3)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素养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节选)
琦 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逾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道,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间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 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又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秦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先生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读遍了。对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恩师没钱马上念大学,就暂在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恩师于西北大学归来后,卜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有删改)
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0.第2段琦君回顾在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
11.夏承焘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12.就你阅读本文后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狂人日记
2.旧事重提 10 回忆 青少年 日本
基础通关
3.A 4.D 5.B 6.B
7.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示例: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魑魅魍魉
8.(1)不能删去。作者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作者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做了铺垫。(或“写在东京所见‘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对此感到厌恶,是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解析: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闲笔不闲,根据对课文《藤野先生》的掌握可知,作者正是因为对东京失望才会离开东京到仙台,从而遇到了藤野先生,所以该部分文字为下文见到藤野先生埋下了伏笔。
(2)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前半句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但后半句是荒谬的, 中国人并不低能,作者的成绩就已证明了这一点。作者这么说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强烈的愤慨之情,为下文写自己思想的转变做有力的铺垫。
(3)例如: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他一丝不苟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诚恳地指出“我”绘的解剖图的错误,为“我”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等等。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素养提升
9.本文生动地再现了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10.交代自己师从夏承焘先生的缘由,同时承上启下,通过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夏承焘先生学问深厚、亲切随和的特点。
11.示例:①仁爱温和。如对学生模仿自己的行为付之一笑。②刻苦自励。如以“笨”字自我勉励。
12.示例:刻苦自励,方可成就大业。夏承焘先生以“笨”字自我勉励,翻遍图书馆藏书,打下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陈寅恪先生熟读古今书籍而成诵;钱锺书先生一生爱书手不释卷。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刻苦精神令人敬仰,这也成就了他们璀璨耀眼的学术人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