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二篇(一)
【课时衔接】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字通明,自号 。“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 。
【基础通关】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与( )日俱增
参与( ) 夕日欲颓( )
沉鳞( )竞跃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3)猿鸟乱鸣( )
(4)沉鳞竞跃( )
4.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四时俱备 古义: 今义:(2)四时俱备 古义: 今义:(3)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4)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5)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5.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又数刀毙之 D.水陆草木之花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自/康乐以来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 ”。(3)《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的色彩之美的句子是“ , 。 , ”。(4)《答谢中书书》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议论句是“ 。 ,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成人之美
晓雾将歇/将功补过
B.欲界之仙都/一家之辞
古来共谈/同甘共苦
C.猿鸟乱鸣/百家争鸣
与其奇者/生死与共
D.五色交辉/疾言厉色
自康乐以来/自强不息
9.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片段中所描写的景色的一项是 ( )
缥缈峰上一声鸟鸣,把湖和山都喊醒了。太阳惊醒后,光彩飞快辐射到高空的云层上。雾霭散去,一刹那,湖山的上空,陡然铺展了万道霞光。耀花眼的云雀,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山间猿猴在树上跳跃,发出嘹亮的鸣叫,一片生机盎然。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10.请赏析“猿鸟乱鸣”中“乱”与“沉鳞竞跃”中“竞”的妙处。
11.《答谢中书书》和下面两则选文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除此之外,这三封书信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概括。
【甲】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乙】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改)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
【乙】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1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释。
加点字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注释
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③朝代名。
企水之猿 ①踮起脚后跟。②仰望,盼望。③企及,赶上。
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不显著。③昏暗。
鸡鸣不已 ①停止,完毕。②副词,已经。③同“以”。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14.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15.在学完《答谢中书书》后,有同学给出了上联,请你填出下联。
上联:山川之美为贤人共叙
下联: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陶弘景 华阳隐居 信
基础通关
2.yù yǔ yù tuí lín
3.(1)辉映
(2)都
(3)此起彼伏
(4)争相
4.(1)季节 时间
(2)完备 准备、具备
(3)消散 休息
(4)清晨 知道
(5)坠落 消沉,萎靡
5.C 6.D
7.(1)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4)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B 9.B
10.“猿鸟乱鸣”中“乱”写出了“鸣”的状态,渲染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中“竞”写出了水中鱼儿争相跳跃的情态,静中有动,渲染出热闹欢腾的气氛。
11.示例:《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与顾章书》表达了辞官归隐的乐趣;《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友人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素养提升
12.① ② ③ ①
13.(1)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归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竞相飞来。
14.示例;艺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探究能力。题干要求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两方面各归纳出一个共同点,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5)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即可。
15.自然仙境引知音同观
2短文二篇(二)
【课时衔接】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苏轼字子瞻,号 ,是 (朝代)的 家。他与父亲 、弟弟苏辙合称为“ ”,他们三人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基础通关】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解衣欲睡 喷薄欲出
跃跃欲试 清心寡欲
B.念无与为乐者 念念有词
万念俱灰 一念之差
C.寻张怀民 自寻烦恼
寻章摘句 寻幽探胜
D.盖竹柏影也 铺天盖地
遮天盖日 欲盖弥彰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3)月色入户
古义:
今义:
(4)盖竹柏影也
古义:
今义:
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加点字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解衣欲睡 清心寡欲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自寻烦恼
C.相与步于中庭 寸步难移
D.盖竹柏影也 遮天盖日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下列对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翻译: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理解:苏轼正想要睡觉,看到月光美好,心中喜悦之情顿生,于是走出门去游乐。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理解:苏轼与张怀民在院中散步,看到月光照耀下水中的藻、荇交错,水边的竹柏掩映,陶醉之情油然而生。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理解:苏轼在夜晚无所事事,只能闲游,因此说自己和张怀民是“闲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闲态度的反思。
8. 默写。
(1)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与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我安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4)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5)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句子是“ , ”。9.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文中“闲人”为点睛之笔,应该如何理解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徙知徐州( )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3.结合两文,简要分析概括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苏轼文集 东坡居士 北宋 文学 苏洵
三苏
基础通关
2.C
3.(1)只是 表转折的连词
(2)悠闲自在的人 无所事事的人
(3)门 窗子
(4)大概是 器物上起遮盖作用的东西
4.A 5.B 6.B
7.A 解析:B项中把月光比作水,藻、荇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水中的藻、荇交错”翻译和理解均有误;C项理解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了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句中“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悠闲态度的反思”理解错误。
8.(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欣然起行
(4)月色入户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9.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积水空明”写月光的空灵清澈,“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0.“闲人”包含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闲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我安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深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 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素养提升
11.(1)罢了
(2)迁移,这里指调任
12.(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他)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13.示例:【甲】文中苏轼虽遭贬谪,心有悲凉,但自嘲为“闲人”,夜游承天寺,可见他是个豁达乐观、有生活乐趣的人。【乙】文中苏轼身先士卒,治理水患,并感动士卒,可见他是个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有人格魅力的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