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唐诗五首 课时基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唐诗五首 课时基础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5 15:50:03

文档简介

唐诗五首(一)
【课时衔接】
1.《野望》的作者是   ,字   ,唐代绛州龙门人。
2.王维,   朝著名诗人、   ,字   ,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   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3.江南有三大名楼,分别是   、岳阳楼和   。
【基础通关】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绩(jì)      东皋(hāo)
落晖(huī) 驱犊(dú)
B.带禽(qín) 千载(zǎi)
崔颢(hào) 燕然(yān)
C.鹦鹉(yīn) 属国(shǔ)
萧关(xiào) 候骑(hóu)
D.采薇(wēi) 征蓬(péng)
都护(dōu) 汉塞(sài)
5.默写。
(1)《野望》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是“   ,   ”。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是“   ,   ”。(2)《黄鹤楼》中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是“   ,   ”。描写所见的景象的诗句是“   ,   ”。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3)《使至塞上》中即景设喻、叙事写景的诗句是“   ,   ”。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   ,   ”。6.下列对《野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7.下列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视频讲题
8. 王士祯评此诗颈联“‘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请赏析这二字的妙处。
阅读《黄鹤楼》,回答问题。
9.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0.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出现了三次,是否有重复之嫌 为什么
11.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素养提升】
1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黄鹤楼》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旅  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③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②侵晓:破晓,天色渐明之时。③沧江:泛指江河、江流。
13.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抒发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凄凉之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B.首联写诗人住宿在旅馆中,没有知心朋友,只能独自凝神忧郁。
C.“寒灯”既指灯光昏暗,也传达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D.颈联是指诗人难以入眠,直到破晓才梦到自己回到家乡并且收到了家书。
14.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无”“自”二字,鲜明地体现了诗人此时的孤寂处境。
B.颔联诗人用“断雁”和自己对比,突出自身处境的孤独和凄凉。
C.颈联“远”和“隔年”两个词,极言距离家乡之遥远,再次渲染乡愁。
D.尾联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王绩 无功
2.唐 画家 摩诘 孟浩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3.黄鹤楼 滕王阁
基础通关
4.B
5.(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6.B 7.B
8.示例:“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写出了落日的温暖苍茫之感。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9.“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10.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浑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11.示例:这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素养提升
12.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记得这名目”。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情感。首先明确“日暮”是人们常用来表达思乡的文字,接着联系鲁迅先生这段时间正留学日本,最后结合《黄鹤楼》尾联情感组织语言作答。
13.D 14.B
2唐诗五首(二)
【课时衔接】
1.李白,字   ,号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   并称“李杜”。
2.《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代表诗作有《   》《   》《   》等。
【基础通关】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来从楚国游    从:( )
(2)仍怜故乡水 怜:( )
(3)水面初平云脚低 初:( )
(4)几处早莺争暖树 暖树:(     )
4.默写。
(1)《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的诗句是“   ,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2)《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诗人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   ”。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5.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的景象。(100字以内)
6.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事,紧扣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象。
C.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7.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8.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
9.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素养提升】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春尽
[唐]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10.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B.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C.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D.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1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参考答案
课时衔接
1.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 杜甫
2.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
基础通关
3.(1)往
(2)喜爱
(3)刚刚
(4)向阳的树
4.(1)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5.示例: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前行而逐渐展开,最后在广阔的原野尽头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望着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解析:描绘诗句所展现的画面,应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明句意。2.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及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不是解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3.可以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增添语言的趣味性。
6.C
7.“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或“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示例:“乱”字突出了早春各种花多而密的特点;“渐”字描写出了初春各种花逐渐开放的景象;“浅”字突出了初春的小草柔嫩的特点。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早春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9.C
素养提升
10.D 11.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