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三)、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方针《共同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1954年宪法》: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措施“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成就:到19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情况一览表(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冲击“红卫兵”大串联高等学校停止招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管理体制:“工宣队”“贫下中农管委会”教学体制:“开门办学”,缩短学制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七二一工人大学”(1968)工农兵大学生(1970)危害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局面
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
学生条件为选拔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
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工农兵学员在上课材 料历史证明,生活的进程是不会按照人们的主观臆想和如意算盘而发展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这场狂热的运动所付出的代价,是过于沉重了。上千万的纯真无瑕的青少年,在艰苦的劳动中和坎坷的遭际中,也许获得了某种有利于他们思想和体力成熟和发展的收益;但是,一个无可回避和无可补救问题是:数以千万计的青少年(在他们当中肯定有许多人是富于才能和理想、甚至是在某方面才智过人的),却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继续获得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也就丧失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潜力的机会。
——冯 牧
(三)、新时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方针政策1983年9月“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1995年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教育立法巨大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普及教育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教育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发展篇77级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高考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校园中最流行的口号是:全国流行的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北大学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清华学子)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江泽民同志曾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希望工程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加强教育立法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立法取得较大进展,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从1993年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相继通过并颁行。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发展篇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畅所欲言对此你有何建议?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降到2.44%,而1995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为4.9% ,1999年回升到2.78%。2003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3.41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等等。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