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复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复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17 14:44:52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
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
答案 B
解析 人体内,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正确;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血管吸收成为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B错误;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C正确;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蛋白减少,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D正确。
2.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答案 D
解析 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D
解析 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D错误;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C正确。
4.根据如图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内环境运输到消化道发挥作用
B.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C.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单箭头表示的有①②③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会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答案 D 
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浆细胞经主动运输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长期营养不良引起②增多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人体的内环境是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A错误;浆细胞经胞吐分泌抗体,且抗体不进入④细胞内液,B错误;②是血浆,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正确;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因此更多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③增多,D错误。
6.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 D
解析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a、b、c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A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而组织液中没有血浆蛋白,A错误;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H2CO3等物质有关,C正确;a、b、c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
8.下图曲线为某人进行1分钟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增加的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B.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C.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
D.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B段乳酸增加,原因是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释放到血浆中,A正确;细胞产生的乳酸为代谢产物,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B正确;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与缓冲物质碳酸氢钠等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错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故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
9.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B.组织水肿都是由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引起的
C.侏儒症是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聚集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答案 D
解析 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其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A错误;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中使其渗透压升高;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增多;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增多;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渗透压或细胞内液渗透压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肾小球通透性增大,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B错误;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结果,C错误;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聚集过多,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
10.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解析 内环境指细胞外液,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A错误;图中的④过程排出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完成,B错误;绝大多数高等动物细胞不能直接从外界环境获取营养物质,都是从内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C正确;体细胞与外界环境是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D错误。
11.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答案 D
解析 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液循环减弱,胃肠蠕动加快,细胞代谢减慢。
12.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答案 D
解析 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经过同一反射弧的传递过程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错误。
1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兴奋在结构b的传递和在结构c处的传导速度不同
答案 D
解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图中缺少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构成反射弧,A错误;兴奋在结构b(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根据神经节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因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向传出神经进行传递,因此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在结构a上测不到电位变化,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不同,兴奋在结构b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结构c神经纤维处的传导速度慢,D正确。
1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答案 C
解析 寒冷环境中,大脑皮层产生冷觉的过程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错误;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可以引起膝跳动作,但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兴奋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C正确;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但这种反应不属于反射,因为此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
15.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
16.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A错误;BC段
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K+外流,此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动作电位的大小与有效刺激的强弱无关,只要达到了有效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就会产生,其电位变化情况是相对固定的,但其最大值会受细胞外液中Na+浓度的影响,D错误。
17.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答案 B
解析 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由题“食欲肽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18.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答案 C
解析 甲组的环境比乙组的环境复杂,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因此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A正确;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B正确;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说明复杂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C错误;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D正确。
1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答案 B
解析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K+通道开放,K+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B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在神经—肌肉突触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D错误。
20.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自变量是是否进行有氧运动,因变量是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和学习记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而学习记忆的产生离不开海马脑区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递兴奋,所以综合分析可知,规律且适量的运动可通过促进海马脑区神经元的兴奋,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促进海马脑区发育,进而促进学习记忆。
二、不定项选择题(题中四个选项中,不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1. 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
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离子,可维持血浆pH稳定
C.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因素影响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
D.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不变,不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
答案 AD
解析 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更多进入血浆,故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通过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调节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来保证血浆pH相对稳定,B正确;体外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导致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变化,C正确;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
2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各项不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丙酮酸、核酸、乳酸
B.载体蛋白、受体蛋白、抗体
C.Na+、Ca2+、Fe2+、K+、Mg2+、SO
D.动物激素、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答案 ABD
解析 在人体内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而不是细胞外液中,所以丙酮酸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载体蛋白和受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Na+、Ca2+、Fe2+、K+、Mg2+、SO存在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色素位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液泡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2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
答案 ABCD
解析 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⑤处,A错误;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需要大量消耗氧气,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错误;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C错误;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水,D错误。
24.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和脑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
C.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
D.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答案 ACD
解析 脊髓和脑组成中枢神经系统,A正确;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和小脑,B错误;植物人有呼吸和心跳,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C正确;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D正确。
25.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是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答案 CD
解析 “望梅止渴”是由大脑皮层参与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条件反射,A错误;寒冷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金星四溅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该过程并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正确;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经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该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26.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答案 BCD
解析 ①、②或④处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正确;由图可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如果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抑制性递质,则④不能产生兴奋,B错误;通过结构③,兴奋只能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既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也可以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D错误。
2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B.躯体的运动不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
C.脑中的高级中枢不能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机体运动能有条不紊与精准地进行,与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有关
答案 ABD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如膝跳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但大脑皮层中也有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中枢,A正确;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小脑、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正确;一般来说,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到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通过调控使机体的运动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D正确。
三.非选择题
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健康人的内环境中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就是内环境的稳态。
(2)细胞生命活动能引起内环境改变。当一个神经元兴奋时,其所处的内环境中     (填“Na+”或“K+”)的浓度会有所下降,需要通过      (填一种跨膜运输方式),该离子才能恢复到静息时的浓度。
(3)有人认为,多吃醋可以明显降低血液的pH,从而软化血管,减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内环境稳态的视角分析,你     (填“认同”或“不认同”)此观点,并作出解释:                            (答出1点即可)。
答案 (1)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Na+ 主动运输 (3)不认同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当一定量的酸性物质进入后,血浆pH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如果为软化血管而过量摄入酸性物质导致血浆pH发生明显改变反而会危及健康
3.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答案 (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脊髓 大脑皮层 (3)感受器
解析 (1)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会受到位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控制。(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4.中长期的太空飞行可导致宇航员肌肉萎缩,出现平衡障碍、无法站立等情况。研究发现,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1)宇航员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__。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除肌梭外,反射弧还包括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分析可能与Cl-的被动运输有关。据此分析,细胞内Cl-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外Cl-的浓度。
(3)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的结构是神经肌肉接点,该结构与突触类似。肌肉的兴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脑 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小于
(3)不能 神经肌肉接点与突触类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解析 (1)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反射弧的组成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这说明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感受器。(2)由“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分析可能与Cl-的被动运输有关”可知,Cl-应是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进行了被动运输,才使肌细胞内虽然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的现象,故细胞内Cl-的浓度应小于细胞外Cl-的浓度。(3)神经肌肉接点类似于突触,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所以肌肉的兴奋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
5.铅中毒会影响青少年学习记忆能力,所以要减少摄食含铅多的食物如罐装饮料、烧烤等。科研人员为验证铅对大鼠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用如图水迷宫进行实验,60天后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AChE活性/(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① 0 0.18 1.56 22.7
② 0.05 0.29 1.37 23.1
③ 1 0.57 1.08 26.9
④ 2 1.05 0.76 36.4
实验方法:将大鼠分为四组,饮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溶液,让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推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弱;研究发现,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兴奋性递质,所以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也可以间接说明记忆能力[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表格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强。水迷宫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h这种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该处体液是________,然后ACh会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发生________的变化。
(3)发挥效应后ACh在____________的催化下水解,所以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进而影响记忆能力。
(4)短时记忆的形成与________(填“大脑皮层”“小脑”或“脊髓”)下的海马区有关,不重复就会遗忘。因此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措施是及时重复训练,以此建立________。
答案 (1)① 铅对大鼠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或铅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或铅抑制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2)组织液 (特异性)受体(或ACh受体) 由负变正 (3)乙酰胆碱酯酶(或AChE) 慢 (4)大脑皮层 新突触(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解析 (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通过该指标可知,④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①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强。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铅浓度增大,会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突触间隙的体液是组织液,ACh经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扩散到达突触后膜并与其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膜内会发生由负到正的电位变化。(3)发挥效应后的ACh在AChE的催化下可水解为胆碱和乙酸,所以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E活性越低,ACh水解速度越慢。(4)短时记忆的形成与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上学期选择性必修一第1.2章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
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
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
2.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
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
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根据如图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内细胞分泌的消化酶经内环境运输到消化道发挥作用
B.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C.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单箭头表示的有①②③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会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5.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浆细胞经主动运输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C.②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D.长期营养不良引起②增多
6.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7.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a、b、c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
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
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
D.a、b、c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下图曲线为某人进行1分钟全速跑后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增加的乳酸是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B.细胞产生的乳酸可经组织液进入血浆
C.BC段乳酸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乳酸在血浆中被氧化分解
D.AC过程中血浆pH可维持相对稳定
9.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B.组织水肿都是由血浆蛋白含量下降引起的
C.侏儒症是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聚集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0.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1.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增强,血压升高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糖降低,胃肠蠕动减慢
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呼吸减慢,血流量增加
D.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加快
12.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1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兴奋在结构b的传递和在结构c处的传导速度不同
14.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冷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以引起膝跳反射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15.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16.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17.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18.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大脑皮层的影响,研究者将生理状态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饲养于复杂环境中,乙组小鼠饲养于简单环境中。3个月后,甲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比乙组的厚,并且大脑皮层神经元树突上细刺状突起数量多,细刺状突起是神经元间建立联系的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复杂环境能促进大脑皮层的生长
B.获取信息越多树突上细刺状突起越多
C.简单环境有利于建立更多的突触
D.复杂环境能增强小鼠大脑皮层的调节能力
19.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Na+外流使膜外电位高于膜内电位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
C.神经递质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D.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细胞
20.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
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二、不定项选择题(题中四个选项中,不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1. 当肝脏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导致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成为判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氨酶进入血浆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导致组织水肿
B.血浆中含有一些具有缓冲作用的离子,可维持血浆pH稳定
C.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因素影响都会导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
D.正常人体的体温保持不变,不会因年龄、性别等出现微小差异
2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各项不全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氨基酸、丙酮酸、核酸、乳酸
B.载体蛋白、受体蛋白、抗体
C.Na+、Ca2+、Fe2+、K+、Mg2+、SO
D.动物激素、维生素、色素、抗生素
23.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水
24.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和脑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B.喝醉酒的人语无伦次,走路歪斜,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大脑
C.临床上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的病人,其肯定没有受损的部位是脑干
D.平衡木运动员训练时,调节躯体平衡和协调运动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25.下列关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B.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不是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26.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或④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
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
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
2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中枢
B.躯体的运动不只受大脑皮层中躯体运动中枢的调控
C.脑中的高级中枢不能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机体运动能有条不紊与精准地进行,与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有关
三.非选择题
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
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健康人的内环境中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就是内环境的稳态。
(2)细胞生命活动能引起内环境改变。当一个神经元兴奋时,其所处的内环境中     (填“Na+”或“K+”)的浓度会有所下降,需要通过      (填一种跨膜运输方式),该离子才能恢复到静息时的浓度。
(3)有人认为,多吃醋可以明显降低血液的pH,从而软化血管,减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内环境稳态的视角分析,你     (填“认同”或“不认同”)此观点,并作出解释:                            (答出1点即可)。
3.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
4.中长期的太空飞行可导致宇航员肌肉萎缩,出现平衡障碍、无法站立等情况。研究发现,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肌梭自发放电减少,传向中枢的神经冲动减少,肌紧张减弱,肌肉活动减少。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回答下列问题:
(1)宇航员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________。肌梭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除肌梭外,反射弧还包括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现肌细胞内出现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但肌细胞内外的电势差未出现明显改变,分析可能与Cl-的被动运输有关。据此分析,细胞内Cl-的浓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外Cl-的浓度。
(3)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肌肉的结构是神经肌肉接点,该结构与突触类似。肌肉的兴奋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神经肌肉接点传到神经中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铅中毒会影响青少年学习记忆能力,所以要减少摄食含铅多的食物如罐装饮料、烧烤等。科研人员为验证铅对大鼠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用如图水迷宫进行实验,60天后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
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g·L-1) 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 AChE活性/(U·mgprot-1) 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① 0 0.18 1.56 22.7
② 0.05 0.29 1.37 23.1
③ 1 0.57 1.08 26.9
④ 2 1.05 0.76 36.4
实验方法:将大鼠分为四组,饮用不同浓度的醋酸铅溶液,让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重复训练4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推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强弱;研究发现,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兴奋性递质,所以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也可以间接说明记忆能力[AChE活性检测原理:AChE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表格可知,________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强。水迷宫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h这种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该处体液是________,然后ACh会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发生________的变化。
(3)发挥效应后ACh在____________的催化下水解,所以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水解速度越________,进而影响记忆能力。
(4)短时记忆的形成与________(填“大脑皮层”“小脑”或“脊髓”)下的海马区有关,不重复就会遗忘。因此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措施是及时重复训练,以此建立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