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6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26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7 16:41: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气之下,你会做出什么?有这么一个人:他一气之下弃官归隐,从此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他是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预设: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有《陶渊明集》。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爱好:“好读书”
喜爱的花卉:“晋陶渊明独爱菊”
理想生活:世外桃源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资料,了解陶渊明其人,其生活的社会背景黑暗的,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二、解题
1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 20 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 (417 年 )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一)读悠然之诗韵
1、读诗韵
(1) 自读(读准字音、节奏)
(2) 展读(点生朗读,学生互相评价)
(3) 听读(教师配乐示范读,学生概括感情基调:悠然)
(4) 竞读(配乐,读出悠然诗韵、语速要慢、语气舒缓从容,声音要悠然,重点词—韵脚,还可加重或适当延长。)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悠然之境中去。诗歌是最需要朗读的,通过变化起伏的音节来更好地从诗歌这种跳跃的、非连续性的语言中感受诗人那种复杂的情绪、情感。
2、 补充《饮酒》的节奏和注释。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二)品悠然之真意
1、小组合作讨论(3分钟,计时员、记录员、发言人做好准备)
走进陶渊明悠然的生活状态,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陶渊明身处悠闲之中,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赏悠闲、悟心情)
要求:
(1).在书上圈关键词,做批注。每个同学在小组内至少分享两句诗,每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两句诗的体验。
(2).后面交流的同学可补充前面同学的体验,但不要重复。合作后交流。
预设: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诗意: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自己。
尔:如此,这样。
诗意: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诗意:在东篱下采菊,无意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
诗意: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云气,飞鸟相伴飞回家。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分辨,辨别。
诗意: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2、描述“悠然”之画面
【投影展示】
请选择两句诗,诗意地描述陶渊明悠闲状态的画面。
描述画面锦囊一:
抓住富有画面感的词语。
描述画面锦囊二:
调动感官,围绕感受描述。
预设:
悠然见南山—无意得之,悠然忘我
悠然望南山—有意而望,主动寻求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画面,学生在优美意境中,感受诗人悠然的生活状态。
(三)悟悠然之人生
1、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小组讨论: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什么?
为什么陶渊明领悟了真意,却“忘言”?
预设: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2. 写一写(为陶渊明发圈:可写诗、对联。)
示范:在陶渊明看来,心灵的生活远高于身体的生活——唯有选择不自欺的躬耕生活,才能回归人生的本真,获得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嘈杂的世间,
搭几间茅屋,
无喧闹乱耳,
无嘈杂劳心。
为何
心远之, 自然凉;
东篱下,采菊忙;
南山见,醉斜阳;
山气佳,见归鸟;
恋旧林,守园田;
远官场,近自然;
问真意,在其中;
举杯饮,已忘言。
请在你的朋友圈给陶渊明写作品推送,让大家了解他的诗,他的思想。内容上,主题上皆可。形式不限,可以用对联,可以写小诗。
可配图配乐 ,你可以说说你想配什么音乐。
示例:我想配上《高山流水》,因为能体现作者那种高雅情趣,而且我愿穿越时空成为他的知音。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
四、作业设置
对比阅读:《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五、小结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预期顺利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中引导孩子在诗中品味陶渊明的淡泊宁静,闲适恬淡。
一读悠然之诗韵。古诗非读不能通晓其美,带着学生从节奏把握走向抑扬顿挫,再走向情感融入。稳稳地,带着孩子读诗。
二品悠然之真意。诗歌本是浓缩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古诗的凝炼堪称字字珠玑。引导学生描述古诗画面,似画卷铺展,极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悟悠然之人生。读诗离不开对诗人的了解。“读诗识人,知人论世”的教学设计正是由诗走向背后诗人,进一步触摸古诗灵魂;此外,课堂中对其他“欣赏山水之趣,参悟自然真谛的古文人”也做了小小的整合比较,拓深了诗意;最后设计的“朋友圈作品推送,引导学生走近诗人并走向自己,诗意更显悠远。
今后应努力的方向:一是课堂用语要“精”练,问题的问法要有艺术性,巧妙过渡;二要注重学生课堂上的笔记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