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区域: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①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边界。
有的区域边界明确:如行政区
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气候区、干湿区。
②其内部某些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并与其它区域有所区别。
特性 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举 例 实践意义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动态性
表现为A、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各个区域既存在优势条件,也存在限制条件,因此,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域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疆长绒棉基地与陕西苹果基地间的差异性
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能提供彼此所需
经济全球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受人类认知或发展的需要而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演变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
A的范围或类型是可以变动的
区域的基本特性
区域划分的指标
1.单一的指标或多重的指标
2.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
按空间尺度: 大尺度区域,如大洲;
中小尺度区域,如市、县、乡、村;
按区域性质: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经济区域、文化区域
类型
3.内在关联特点
练习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
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
提升为主体的
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
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的发展阶段
对比项 产业 就业 交通 城市发展 开放程度 人地关系
初级阶段
农业为主
集中于
农业
稀疏
无高水平
中心城市
低
协调
对比项 产业 就业 交通 城市发展 开放程度 人地关系
成长阶段
工业为主
转向工业服务业
建设
加快
形成中心城市工业基地
不断提升
不协调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转型阶段
原 因
措 施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高污染、人口减少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转型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方 法
目 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
创新:产业、城市、科技、开放
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创新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大部分亚热带季风小部分热带季风气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黄土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产业结构合理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大
区域自然环境
(必修第一册、选必一)
区域人文环境
必修第二册
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
区域存在差异性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促进区域发展
(一)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据此完成3~4题。
1.图中①曲线表示的产业类型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金融业
2.关于该城市目前发展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工业化水平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用地规模小,对外联系少
C.区域发展水平高,科技成为主导力量
D.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值低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5~7题。
3.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4.“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众多的技术人才 D.丰富的水能资源
区域联系
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必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等形式的联系。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构成有机自然综合体,并通过大气环流、水循环、地质循环等方式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流动或转换。
区域人文地理系统的联系通过人口流动与迁移、商品、劳务和技术专业贸易,投资、投资、金融期货产品交易,信息、通信、文化与学术交流等。
地形
气候
生物
水文
土壤
人口
城市
经济
交通
市场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自然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要素
区域联系
目的 在区域内部,各成员国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增强各成员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用 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的质量,并挖掘各成员国各自的区位优势,实现由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区域联系 在区域内部对生产资料、信息、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进行新的配置与重组
(2)图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及全球经济联系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科学技术、国际贸易、跨国公司、国家政策等
发达国家
欧洲、北美、
日本、澳大利亚等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美等
产品、资本、技术
原料、燃料
初级产品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国家或地区内部普遍存在,国家内部发达区域与欠发达区域长期并存。
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中部崛起;在东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区域重大战略: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三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 四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特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1)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分工合理化;
(3)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整体提高;
(4)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