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
【学习目标】
知识点1.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知识点2. 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点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___(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____。
2.关系
(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_______。
(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干中相应高级中枢的___。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___。
例1.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若实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 ( )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觉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知识点2: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的 是神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中的高级部位。它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 、 、 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 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 有关,这些区域受到损伤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如 ,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3.图示人类大脑左半球皮层外层言语区,回答下列问题:
(1) 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
(2) 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3) 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4) 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例2.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 )
A.运动语言区(S区) B.书写语言区(W区)
C.视觉语言区(V区) D.听觉语言区(H区)
思考: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三个结构中,与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 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 、 和 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 和 。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 及 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 的建立有关。
【补充资料】
人大脑言语区不同区域发生病变后产生怎样的症状?
中枢名称 别名 受损后的病症 病症的症状
运动性书写中枢 书写中枢(W区) 失写症 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
运动性语言中枢 说话中枢(S区) 运动性失语症 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能讲话
听觉性语言中枢 (H区) 听觉性失语症 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懂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
视觉性语言中枢 阅读中枢(V区) 失读症 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记忆可以经脊髓形成
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
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2.盲人学习盲文时,哪一中枢与学习无关 (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觉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3.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受,但能运动
5.在正常情况下,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6.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a处, b处将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7.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B.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孩子神经突起及突触数量将会增加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C.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9.右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刺激a点,肌肉发生收缩现象,那么说明神经冲动只能由a点向肌肉方向传播
B.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与肌肉之间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C.刺激b点,肌肉也可能发生收缩现象
D.刺激a点的强度越大,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
10.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 ( http: / / www.21cnjy.com )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5 6――10
11.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
(2)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3)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后,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怎样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的?
。
(4)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因为 。
12.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③结构的名称是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3)①结构的名称是 。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学案5参考答案
例1.D 例2.C 思考:大脑、小脑、脑干
1-5 DACCB 6-10 DBCCA
11.(1)神经递质 (2)细胞体或树突膜 (3)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将物质排出
(4)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2.(1)感受器 d 胞体膜或树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膜 突触小泡 (2)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轴突 内
课后题参考答案
(一)问题探讨
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二)思考与讨论1
1.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2.反射弧一般都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蛙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参与,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参与。
(三)思考与讨论2
很明显,由于突触间隙的存在,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不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而是通过神经递质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形式将兴奋传递下去的。
(四)资料分析
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五)思考与讨论3
可能是H区出现了问题。
(六)旁栏思考题
提示:记忆必须加以巩固才能持久,巩固的方法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习。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脑的信息量非常大,据估计仅有1%的信息能被较长期地记忆,大部分都将被遗忘。能被长期贮存的信息是反复被运用的。通过反复运用,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从而延长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就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转入长期记忆。
(七)练习
基础题
1.B。
2.大脑、小脑和脑干。
拓展题
1.b、c、d、e。
2.提示:都表现为电位差,但电流在导线中的传导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神经冲动的传导主要是靠细胞膜两侧带电粒子的跨膜运动形成的。
参考资料
生物电发现的早期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接触电鳗时会受到电击,因而推测动物体可以产生电流。但神经冲动的本质和神经传导的电现象直到18世纪晚期才为人们所发现。
1678年,荷兰生物学家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莫尔登(J. Swammerdan)用蛙的肌肉做实验。他把肌肉放在玻璃管内,用一根银丝和一个铜棒去触及肌肉,发现这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活动。不过,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771年,伽尔瓦尼(L. Galvani,1738—1798)重复了这个实验。他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放电现象。“我把蛙放在桌子上,在蛙的附近放着一台静电发生器和一个莱登瓶(一种聚电器)。当我的助手用解剖镊子碰一下蛙的坐骨神经后,奇迹发生了,蛙的肢体产生了一次迅速的收缩。同时参与这个实验的另一个助手发现,在这一瞬间那台机器的导线上出现了火花。当时我本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个实验现象中,直到我的助手提醒我后,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个发现背后可能隐藏着的科学意义。”后来,他用两种金属导体在肌肉和神经之间建立起回路,肌肉就会产生颤抖,即发生收缩。于是他认为肌肉和神经上带有相反的电荷,这种收缩是由于从肌肉内部流出来并沿着神经到达肌肉表面的电流刺激引起的,这是第一次将电现象与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因此,伽尔瓦尼在他的论文中宣称动物的组织可产生动物电,但他认为电火花现象是一个毫不相干的事件。
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A. ( http: / / www.21cnjy.com )Volta, 1745—1827)对伽尔瓦尼的实验结果提出异议,他认为由于伽尔瓦尼实验中所用导体的金属属性不同,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可以产生电位差,所以使蛙肌肉收缩的实际上是一种“双金属电流”,纯属物理现象。而伽尔瓦尼则坚持认为生物体内有电现象存在,这就是有名的伽尔瓦尼与伏特的争论。
伽尔瓦尼和伏特的争论促使他们各自进行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步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论点。伏特由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流电池,即伏特电池。后来,伽尔瓦尼改做“无金属接触收缩”实验,证明了肌肉中电现象的存在,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仪器是无法测量这种电流的。伽尔瓦尼逝世后,他的后继者们用电流计测出肌肉电流,从而出色地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由此,电生理学才迅速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