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1/35第六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353/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4/3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5/35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ack6/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分异规律7/35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珠穆朗玛峰南坡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北坡高寒荒漠带高寒荒漠带8/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的,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见下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9/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10/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3)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及1200米;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雪线受此影响明显)。11/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世界范围内雪线高度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逐渐升高。同一山体,阳坡因日照强,气温高,故雪线高于阴坡。如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约高200米~400米。12/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几个要点(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
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②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主要是因为南坡降水多。
③地表起伏。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失,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13/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规律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4/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规律15/3516/3517/35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规律18/35沙漠中的绿洲 19/35二、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对应的气候类型1.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土壤与典型动物20/35二、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对应的气候类型1.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土壤与典型动物21/35二、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对应的气候类型1.主要自然带的气候、植被、土壤与典型动物22/35二、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对应的气候类型2.世界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如图) 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个自然带。23/35三、几种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1.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的判断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高度,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24/35三、几种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2.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25/35三、几种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①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
②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③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这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6/35三、几种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3.山地自然带的判断方法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其主要特点:④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坡降水差别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背阴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背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27/35【例1】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名题示例28/35 名题示例(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29/35 名题示例【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沿X方向植被依次由森林变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故该方向表示干燥程度增加;沿Y方向,植被由针叶林到温带阔叶林,再到热带雨林,显然这个方向表示热量条件的变化,但它表示的并不是纬度的增加,而是纬度的降低。本题选A。
第(2)题,两侧分别是温带阔叶林和热带雨林,因此它肯定表示的是热量条件介于两者之间的亚热带森林,题中的四个地区中,只有江南丘陵分布着亚热带森林。选B。
答案: (1)A (2)B30/35【例2】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1)~(4)题。 名题示例31/35 名题示例(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40°N附近 B.40°S附近
C.赤道附近 D.极圈附近32/35 名题示例【解析】先查看基带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在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再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向高纬更替规律,变成由地势低处向高处依次更替的规律。具体来说,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带,故处于低纬度地区;①为5000m以上,判定是积雪冰川带;根据森林草原过渡带,可判定③是高山草原带。
答案: (1) A (2) A (3) A (4)C33/35 下图两座高山,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读图回答:1. ①、②两座高山中,错误反映垂直分异规律的是 。
2. ①、②两座高山中,分布纬度更低的是 。
3. ①、②两座高山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位于南半球的是 。②②①②4. ①、②两座高山中,
高山草甸带分布的海拔更高的是 。②表现34/35 下图两座高山,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图中虚线表示雪线,读图回答:6. ①山脉的 坡为迎风坡,②山脉的 坡为迎风坡.南5. ①山脉可能是 A.乞力马扎罗山
B.南岭
C.长白山
D.大分水岭C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