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标分析:本课标的行为条件:“联系城市地域结构有关理论”;行为动词:“说明”;认知内容:“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标准要求的知识认知水平属于理解水平;技能认识水平属于迁移水平。注意: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域结构研究的著名理论,可以作为学习从地理的角度解释城市地域结构的理论基础。但本条“标准”没有把“中心地理论”一词放于其中,说明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应该“牵涉思想,不及理论”。因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可以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涉及“中心地理论”,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机会。
【教材分析】
上一节课教材着重从城市的个体上分析城市的形态和内部的功能分区,本节则从城市的群体上来分析,每个城市都为一定的区域提供服务,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和范围是不同的,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大小等级划分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本节教材的编写中除“阅读”和“活动”两个栏目外,还增加了“案例”“读图思考”两个栏目,一方面这些栏目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另一方面栏目内容力求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2、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4、了解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5、理解某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第一个活动的对比分析,能够比较出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功能。
2、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在课后查找所在区域的相关资料,对比该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功能。
3、通过案例二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地理位置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并能指出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4、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的进一步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周围环境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所在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相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2、城市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城市服务范围的形成与嵌套。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案例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城市的不同等级
(新课引入)我国有众多的城市,如北京、福州、漳州等,我们知道,这些城市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城市等级是有差异的,那么城市的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呢?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如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
(1)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等级分类:从小到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强调】不同的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但划分的四个级别是一致的。
(阅读)请同学们阅读P25“阅读: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此部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为课下阅读处理](通过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到:①我国城市的等级划分依据:市区和郊区非农业人口的规模大小;②我国城市的等级的分类(四类): 特大城市—— 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此外还有城镇型居民点。)
(承转)不同的城市,因其人口规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等级,那么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有没有差别呢?
【板书】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
(承转)城市具有哪些服务功能呢?
【板书】(1)城市服务功能:城市作为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不同的企业和机构,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承转)如果把到该市来购买商品或寻求服务的顾客来源点画在图上,就可以大致画出这个城市的服务范围。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城市服务所能辐射的范围及服务范围的特点。
【板书】(2)城市服务范围:
①范围: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②特点:a.不固定;b.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承转)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有没有差别呢?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5—26的“活动”
结合表2.1和图2.11,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导思)
1.引导学生看表2.1,让学生将枣强镇、衡水市、石家庄市按照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城市等级判定。
2.引导学生读表2.1,让学生根据该表的内容,判断枣强镇附近居民出行到衡水市和石家庄市的距离和频率。
3.让学生将表2.1上代表的三组服务的数字填入表中,并解释原因。
(点拨)
枣强镇
衡水市
石家庄市
寻求的服务功能
(1)
(2)
(3)
依据表2.1,可以知道枣强镇人口有3.7万人,为小城镇,它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多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层民来说,距离近,前往该地的频率大;衡水市人口有41.5万人,为中等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多、级别提高,多是人们生活所需的耐用品、较高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较远,前往该地的频率较少;石家庄市人口有87.5万人,为大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丰富、级别较高,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远,前往该地的频率更少。
(引导、分析、归纳)【板书】(3)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小城市
(如我国的县城)
大城市
(如省会城市)
特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
服务
种类
少
多
更多
级别
低
高
更高
服务
范围
较小
(本县)
较大
(各县乃至全省)
可扩展至全国
服务
设施
百货公司、县医院
高级中学、汽车站
除了有县城的一般职能之外,还有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
(过渡)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城市的发展,有的城市等级会逐渐升高。那么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城市的等级才有可能逐渐提升呢?
【板书】3、城市等级的提升
(案例探究)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7“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并思考:(1)历史以来,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海市城市等级越来越高,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2)哪些条件促进了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如下表)
表现
影响
交通因素
港口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交通便利,有利于上海的对内、对外联系,拓宽了市场,扩大了服务范围,同时又使得上海能够得到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农产品供应,以满足大规模城市人口的需求。
铁路
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全国各地
资源条件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土地平坦、开阔,农副产品丰富,人口稠密。
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如粮食、副食品)条件、劳动力条件、城市用地等
(学生回答后,引导、分析、归纳)【板书】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再举例说明:如深圳、珠海等城市)
(2)发达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可以再举例说明:如石家庄、株州等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港口城市)
(3)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可以再举例说明:如大庆市等城市)
【强调】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城市等级、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城市等级提升所需具备的条件。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
(1)划分依据:
(2)等级分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
(1)城市服务功能:
(2)城市服务范围:①范围:
②特点:
(3)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小城市
(如我国的县城)
大城市
(如省会城市)
特大城市
(如北京、上海)
服务
种类
少
多
更多
级别
低
高
更高
服务
范围
较小
(本县)
较大
(各县乃至全省)
可扩展至全国
服务
设施
百货公司、县医院
高级中学、汽车站
除了有县城的一般职能之外,还有大型专业商店、商品批发中心、专业医院和大专院校等
3、城市等级的提升——基本条件:(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发达的交通
(3)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第2课时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的等级划分和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关系。我们知道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我们这节课以德国南部为例来分析城市等级体系的有关问题。
【板书】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28图2.1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并完成P28的“读图思考”。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提示:从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的关系来解释)
(点拨)1.三个(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2.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镇的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3.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4.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等级越低,其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引导、分析、归纳)【板书】2、德国南部的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等级
城市数目
相互距离
服务功能
服务范围
相互关系
越高
越少
越远
越多
越大
大的嵌套小
越低
越多
越近
越少
越小
(记忆方法)高少远多大,低多近少小;大的嵌套小。(其含义: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功能多,服务范围大;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功能少,服务范围小;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过渡)从图2.1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中还可以看出,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板书】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本部分为选学内容,可根据具体实际合理安排)
(1)前提条件: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理解)
①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②在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因此而缩小。这时,该货物的供应处于饱和。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仍是圆形的,并彼此相切。
③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咸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
(读图思考)读P29图2.14“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思考:①图2.14中城市有几个等级?(三个:低等城市、中等城市、高等城市)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低等城市黑色、中等城市棕色、高等城市绿色)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3)理论基础:德国南部城市
(4)意义: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5)应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案例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模式”知识自主探究P29—30的案例“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思考:①荷兰人在圩田上将居民点设置为几个等级?(三个:A、B、C)②A、B、C三级居民点各自的服务功能、人口规模怎样?(由A到B到C,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小,居民点的等级越来越低,服务功能越来越少。)③阅读图2.15,找出A、B、C三级居民点数目,各自分布特点。(由A到B到C,居民点的等级越来越低,居民点数目越来越多,相互距离越来越近,高一级的居民点一般位于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④荷兰圩田居民点是依据什么理论设置的,其设置的成功可以从哪里体现出来?(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由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合理,使整个圩田的农业和居民点都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通过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分析了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同时又用“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的案例说明了该理论的应用。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
2、德国南部的城市等级体系:高少远多大,低多近少小;大的嵌套小。
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选学内容)
(1)前提条件:
(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3)理论基础:
(4)意义:
(5)应用:
课件15张PPT。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漳州市芗城中学 吴伟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
2、理解城市服务范围的含义。
3、运用有关原理,说明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差异。
4、了解城市服务范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5、理解某一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第一个活动的对比分析,能够比较出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功能。
2、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在课后查找所在区域的相关资料,对比该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不同服务功能。
3、通过案例二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地理位置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并能指出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
4、理解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加强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的进一步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周围环境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所在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相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1)划分依据: 城市人口规模 (2)等级分类: 从小到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不同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但划分的四个级别是一致的。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 (1)城市服务功能: (2)城市服务范围: 为区域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吸引着区域内的居民到城市来购物、就医、上学或寻求其他服务。 ①范围: ②特点: 城市本身、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 a.不固定;
b.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 (3)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 3、城市等级的提升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 1、城市等级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 ——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如深圳、珠海等城市)
(2)发达的交通(以利于其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如石家庄、株州等铁路枢纽、公路枢纽、港口城市)
(3)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如大庆市等城市) 城市等级的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逐渐提升其等级。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 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城市的空间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 2、德国南部的城市等级体系: (记忆方法)高少远多大,低多近少小;大的嵌套小。——其含义是:
城市等级高,城市数目少,相互距离远,服务功能多,服务范围大;城市等级低,城市数目多,相互距离近,服务功能少,服务范围小;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3、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的嵌套规律: 二、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1、城市等级体系的概念: 2、德国南部的城市等级体系: (选学) (1)前提条件: ①环境几乎一样的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均匀;
②区域的运输条件一致,影响运输的惟一因素是距离。(2)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形成过程: ①当某一货物的供应点只有少数几个时,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利润,供应点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②在利润的吸引下,不断有新的供应点出现,原有的服务范围会因此而缩小。这时,该货物的供应处于饱和。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仍是圆形的,并彼此相切。
③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相切却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就会存在空白区。这里的消费者如果都选择最近的供应点来寻求服务的话,空白区又可以分割咸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3)理论基础: (4)意义: (5)应用: 德国南部城市运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 完 结合表2.1和图2.11,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活动探究(1) (2) (3) 依据表2.1,可以知道枣强镇人口有3.7万人,为小城镇,它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多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层民来说,距离近,前往该地的频率大;衡水市人口有41.5万人,为中等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多、级别提高,多是人们生活所需的耐用品、较高的服务,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较远,前往该地的频率较少;石家庄市人口有87.5万人,为大城市,它提供的服务种类丰富、级别较高,对于枣强镇附近的居民来说,距离远,前往该地的频率更少。 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27“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并思考:(1)历史以来,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哪些条件促进了上海城市等级的提升?案例探究上海市城市等级越来越高,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如下表: 请同学们读P28图2.12“德国南部及其周围的城市体系”,并完成P28的“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提示:从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与城市等级的关系来解释) 三个(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城镇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城镇的级别越低,数目越多。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城市的等级越高,其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的等级越低,其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读P29图2.14“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思考:
①图2.14中城市有几个等级?
②找出表示每一等级六边形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
③叙述不同等级城市之间服务范围及其相互关系?读图思考三个:低等城市、中等城市、高等城市服务范围的线条颜色:低等城市黑色、中等城市棕色、高等城市绿色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层层嵌套,大的嵌套小的。 读“案例3: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思考:
①荷兰人在圩田上将居民点设置为几个等级?
②A、B、C三级居民点各自的服务功能、人口规模怎样?
③阅读图2.15,找出A、B、C三级居民点数目,各自分布特点。
④荷兰圩田居民点是依据什么理论设置的,其设置的成功可以从哪里体现出来?三个:A、B、C 由A到B到C,居民点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小,居民点的等级越来越低,服务功能越来越少。 由A到B到C,居民点的等级越来越低,居民点数目越来越多,相互距离越来越近,高一级的居民点一般位于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城市六边形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理论;由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合理,使整个圩田的农业和居民点都迅速地发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