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29 20:40:15

文档简介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学过。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所以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在学完地理课后,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是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二是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三是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把这三点放在一个“标准”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分布。
本“标准”没有要求学生背记不同人口增长模式,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理解每种模式的意义。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教材分析】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沿着人类成长的足迹探究三大问题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因素,人口问题是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人口数量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会引发包括资源、经济及社会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教材把人口的变化作为全书的开篇。这也正符合了高中地理课标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的要求。
第一节教材内容的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从数量这样一个最直观的角度来探讨人口的变化,因为目前我国和世界上的人口问题,正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引起的。并且,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初中已有涉及,由此引入,更显得顺理成章,有助于学生对该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树立起人地关系的思想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比较法、因果联系法、中心主线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人口的自然增长
(导入新课)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板书】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读图)请同学们读P2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通过这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通过这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个小孩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标志着世界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请大家计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已经大概达到了多少?(69亿)
(过渡)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强调)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3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点拨)
1、这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2%=4000人
十年后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1+2%)×1.7%=4145
(200000×(1+2%)=243799;243799×1.7%=4145)
2、通过活动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承转)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也就是其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和空间上的不平衡特点。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读图思考)请读P2图1. 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P3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思考:(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如何?(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各有何特点(即完成下表)?
历史阶段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期间
工业革命
期间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人口增长情况
人口变化原因
(指导读图)指导学生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1)认清坐标变量;(2)图形的变化特征:曲线坡度大小陡缓程度的含义(3)思考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4)通过曲线的陡缓程度判断不同时期增长的特征。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归纳、总结)【板书】(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历史
阶段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期间
工业革命
期间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
量情况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人口增
长情况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
变化
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强调)图1. 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这幅图有两个拐点,分别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被分为两级台阶;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也具有不同的人口自然增长特点。
【板书】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空间)分布特点:不平衡
(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P3页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讨论思考:世界各洲的人口总数量、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并按多(高)到少(低)排序?
【板书】(1)大洲之间的差异:人口总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讲解)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非拉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而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这些国家经济水平相比情况如何?(相差甚远)由此可见,目前世界上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增长较为缓慢)
(阅读思考)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这两类国家当前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5的文字以及P4的“阅读”材料、P5的图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思考、讨论,完成下表:
自然增长率
水平
人口
增长
原因
分析
今后
变化
趋势
典型
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归纳、总结)【板书】(2)国家之间的差异:
自然
增长率
水平
人口
增长
原因
分析
今后变化
趋势
典型
国家
举例
发达
国家
保持
较低
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
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引导分析)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但是相比较发达国家来说,其增长速度还是快得多。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较稳定,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负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使人们老有所依,导致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改变,生育率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了使子女能够顺利的融入社会,所以在前期教育中的投入比较多,从而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
(提问)人口老龄化都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呢?(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如果人口增长很快是不是就很好呢?(不是,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渡)既然人口增长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太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呢?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板书】(3)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读图思考)请读P5的图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并完成下表: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影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材料,并讲解分析、归纳)【板书】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
政策
人口问题
影响
发达
国家
人口
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
鼓励生育
发展中
国家
人口增长
过快
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计划(控制)生育
注: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小结)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国家应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对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增长缓慢,应采取鼓励生育,吸引移民的措施;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已经迫在眉睫。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目标就是实现环境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基数)世界人口的数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应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家庭作业】P2“读图思考”(参考答案:1.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2.(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A: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3.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2、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历史阶段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
期间
工业革命
期间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
情况
人口增长
情况
人口变
原因
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是不平衡的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特征
自然增长率
水平
人口
增长
原因
分析
今后
变化
趋势
典型
国家
举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2)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影响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2课时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新课教学)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衡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来衡量的,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这三项指标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口再生产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构成3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读图思考】请大家读P5图1.6“人口增长及其转变示意”,思考:(1)三种不同的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有怎样的差别?(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可引导学生注意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入手:原始型发展为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则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变化,从而探讨可能的原因。)(3)三种模式可能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时期?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归纳、总结)【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
增长
模式
基本特征
所处
历史阶段
原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
增长率
原始型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
力的
发展
水平
传统型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
现代型



现代社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
【强调】比较原始型和现代型这两种“低增长率”的本质区别:原始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很高的死亡率造成的,而现代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这种模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
(过渡)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案例与活动探究)请同学们阅读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思考、讨论、探究P7“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探究,后讲解分析)
(讲解)芬兰人口增长模式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工业社会(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科技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改善,死亡率下降;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生育观念改变,社会福利提高,使生育率大大下降。
【板书】(1)一般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最根本原因)、国家政策(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
(过渡)那么,目前世界各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一样?为什么?
(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P7的第一、二、三段“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向现代型的转变”文字,完成下表: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整个世界讲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归纳)【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地区
代表
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发达
国家
欧洲

北美
现代型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整个
世界讲
由传统型转向现
代型的过渡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强调)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政策)
【课堂总结】本课主要讲述了:人口增长模式是人口发展的基础。在不同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因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增长模式类型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
长模式
基本特征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一般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影响因素: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整个世界讲
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政策)
课件23张PPT。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漳州市芗城中学  吴伟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源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替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正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请同学们读P2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通过这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读图思考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标志着世界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长。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出 生 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 亡 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
数之比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 活动探究请同学们完成P3的“活动” 1、这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2%=4000人
十年后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1+2%)10×1.7%=4145
[200000×(1+2%)10=243799;243799×1.7%=4145]  2、通过活动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读图思考  请读P2图1. 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P3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思考:(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如何?(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各有何特点(即完成下表)?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不断增长。数量少数量较多持续增加数量多增长缓慢增长加速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3、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空间)分布特点:不平衡 (1)大洲之间的差异: (2)国家之间的差异: 人 口 总 数 量:人 口 增 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多到少依次是亚、非、欧、拉丁美、北美、大洋;从多到少依次是亚、非、拉、欧、北美、大洋;从高到低依次是非、拉、亚、大洋、北美、欧。(3)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请大家读P5图1.6“人口增长及其转变示意”,思考:(1)三种不同的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各有怎样的差别?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可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入手:原始型发展为传统型主要是由于死亡率发生的变化,传统型逐步发展成现代型则是由于出生率发生了变化,从而探讨可能的原因。) (3)三种模式可能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时期? 阅读思考1、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1)一般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2)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最根本原因)、国家政策(如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P7的第一、二、三段“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向现代型的转变”文字,完成下表: 阅读思考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及原因分析: 欧洲

北美现代型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由传统型转向现
代型的过渡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  人口金字塔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座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座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9 一11题。
9 .图中 ③ 比 ① 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 B 约低6%
C 约高1% D 约低1%
10 .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个国家中,
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
② 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 B .鼓励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 D .鼓励人员出国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人口老龄化实施计划生育CD完  请同学们阅读P6“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思考、讨论、探究P7“活动”。 案例与活动
探   究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生产力的发展(工业化),进入工业社会(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科技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改善,死亡率下降;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后工业文明时期(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传统生育观念改变,社会福利提高,使生育率大大下降。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
(后工业文明)生产
力的
发展
水平1、人口增长模式   请同学们读P3页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讨论思考:世界各洲的人口总数量、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并按多(高)到少(低)排序? 读图思考人 口 总 数 量:人 口 增 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从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从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从高到低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欧洲。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5的文字以及P4的“阅读”材料、P5的图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思考、讨论,完成下表: 阅读思考保持
较低
水平 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水平较高 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 请读P5的图1.5“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政策”,并完成下表: 阅读思考人口
老龄化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社会负担加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面临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正常发展,是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鼓励
生育人口增长
过快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交通以及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
(控制)
生育  注: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