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月光,言心志---七下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材分析
学习本单元主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本单元文章虽文体不同,但却都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例如《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为散文,即通过紫藤萝的外在情态与内在精神并举,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借助回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外国诗两首》通过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道路的哲思;《古代诗歌五首》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生命、世界的感悟。
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与之前所学要有所区分和提升,所以教学重点不是写景抒情,而是托物言志。
七年级学生对于托物言志散文中“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志(情感)可以进行归纳概括;但对于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统一、有机融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此,根据学情确定本单元学习的大概念:找准托物言志的联系点,尝试进行创作。
学习目标
1.总结文章,回顾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思考古诗文中月亮蕴藏的情感,思考描绘月亮角度,抒发的情感。(重点)
3.围绕月亮立意选材进行文章写作。(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总结文章,回顾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思考古诗文中月亮蕴藏的情感,思考描绘月亮角度,抒发的情感。(重点)
3.围绕月亮立意选材进行文章写作。(难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校“小记者”报社征稿启示
为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即日起,学校报社增设《话“月”》版面,现面向全体学生征稿啦!
征稿内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一直是寄托着我们的无限情思,每个人眼中的月亮都是不同的本期校园报征稿主题为“我与月亮的故事”可写实,可虚构,但要求有真实感情。
征稿说明:题目自拟,字数 600-1000字为宜,主题积极向上;稿件收电子稿,文件以“班级+姓名”命名发送至校园“小记者”报社邮箱每周择优选择两篇稿件刊印,学校公众号也将进行推送。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在月色校园储存一个属于你的青春故事。“
“小记者”报社
2024年3月10日
2活动一:夜观繁星,回顾托物言志的光点。
托物言志: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出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预设: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3活动二:夜话诗文,找到月亮的独到光芒,立意选材。
以《己亥杂诗》为例
抓住事物特点展开:落红--虽然已然凋落,不再芬芳,但仍然可以作为花的养料,滋养花朵。
将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 落花--无私奉献,心系来处由物及人,引出情感:要像落花一样做一个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人士。
联想古时的诗歌,月亮有什么特点?可以升华成什么品格?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特点:
品格:
预设: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特点:
品格:
预设: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特点:
品格:
预设: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特点:
品格:
预设:以明月表达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预设:联想、想象、比喻、拟人、象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在诗文中的月亮是如何描绘,如何言志的。
4活动三:诗文导航,感受月亮意蕴,构建作文思维导图(重点)
1.静态:清月、明月、圆月、残月……
2.动态:月出、月涌、月升、月落、月亏……
3. 时间:古月、今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
4.地点:松月、林月、江月、海月、山月……
5.形态:玉盘、玉轮、玉镜、玉环、玉钩……
6.月相形态
圆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弦月:杨柳岸,晓风残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月色
月色如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色如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亘古不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设计意图:举例月亮可能出现的意蕴,引导学生选材并构建思维导图。
学以致用
学生习作:
月亮
晚上心里很闷,不知道是因为妈妈的唠叨,还是爸爸的说教。找个借口走出家门,来到街头。仰望天空,今晚的月亮依旧皎洁,却也依旧单调无趣。唉!月明风清的夜,孤独苦闷的心。
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看见路旁有棵大树,光秃秃的枝干上只有些零散的叶子,就像此时孤独的我。
来到树下,猛地一抬头,发现枝干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而月亮则恰好处在中间。绝配!怎么从来不曾发现这样的一种美!
走回街头,再抬眼回望月亮,却发现皎洁的月亮黯然失色,又不那么迷人了。我心中疑惑,禁不住重新回到树下,再次抬眼看,发现还是刚才那般美丽……
我的心豁然开朗,欣赏到这么美的月景,也算值了。
评价
优点:欣赏月亮的视角独特
问题:没有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绘没有发现景和人的共通点。缺乏抒情言志,
修改:
来到树下,猛地一抬头,发现几条枝干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清新质朴的画框,一轮明月镶嵌在画面中心。仔细看,皎洁的月光和深蓝的天空在画框内交相辉映,明月竟被完美定格。绝配!我怎么从来不曾发现这样的一种美
走回街头,再抬眼回望,却发现月亮黯然失色,不那么迷人了,恢复到单调依旧。我心中疑惑,禁不住返回树下,再次抬眼看。哦,月亮、天空、树框相映,仍如同一幅精美的图画,还是刚才那般美丽,那般协调……难道非要给月亮加个框才会尽显它的风采吗
回家途中,我不断回味刚才的情景,用手比划着给月亮加个框。我终于发现,有了框的月色是那么精彩。我的心豁然开朗:美需要范围,人需要约束。也许我也应该给自己加个框,用母亲的疼爱做横边,用父亲的严格做竖边……对,给月亮加个框,也将自己融入那份美丽中!
修改稿做到了进行托物言志,托“框”言“规矩”
总结:托物言志一定要围绕特征写景状物,找到事物特征和“志”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生成精辟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