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世纪80年代德国某车企在上海建厂,1993年第一家德国企业(汽车安全带生产的弹簧公司)进驻江苏省太仓市。随后,大量德国企业纷纷落户太仓。截止2024年,太仓市约有500家德企,包括轴承、车床等制造领域技术密集型的“隐形冠军”企业。下图示意太仓市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家德国企业进驻太仓,主要因为该地( )
A.市场广阔 B.原料充足 C.位置优越 D.技术先进
2.大量德国企业纷纷落户太仓,说明该市( )
A.产业链条长 B.营商环境优 C.气候条件好 D.水能资源足
3.为满足德国“隐形冠军”企业需求,太仓市应重点( )
A.加强技能培训 B.加深文化交流 C.加大补贴力度 D.加快港口建设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导者,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影响,美国制造业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产业空心化、就业下降、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等。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完成下面小题。
4.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原因有( )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②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剧③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④保持完整的产业链⑤美国科技水平先进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5.美国制造业回流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扩大美国制造产品的出口 B.推动中国制造产业的升级
C.导致中国成本优势的丧失 D.减缓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地,高校技术转移成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我国长期存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图示意我国高校技术转移网络演化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高校技术转移强度呈反相关的是( )
A.高校科研经费投入 B.高校等级 C.城市吸收能力 D.空间距离
7.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最可能发生在( )
①北京一上海②南京一苏州③沈阳一昆明④西宁一兰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高校等级和城市吸收能力对技术转移强度的影响向不同方向变化,为提高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最应该( )
A.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 B.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
C.推动城市科技产业发展 D.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
区域分工指数值越高,则表示两地区行业差异性越大;指数值越低,则两地区产业同构性越大。图为2016—2019年京津冀区域分工指数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三个省级行政区中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的是( )
A.北京—天津 B.天津—北京 C.天津—河北 D.北京—河北
10.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总体表现为( )
A.产业同构性增大 B.专业化程度增强 C.产业链不断延长 D.产业类型多样化
“飞地经济”一般是指行政上互不隶属的2个及以上地区,通过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依托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广德产业园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是广东省最早实施两地共建共管的“飞地经济”园区。飞出地顺德和飞入地英德双方达成一致,自发创建飞地合作园区。下图为广德产业园产业共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飞入地在“飞地经济”园区产业共生关系中提供( )
A.生产原料 B.销售管理 C.品牌宣传 D.研发设计
12.目前,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 )
A.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 B.生产规模小
C.科技含量低 D.与本地产业协同关系弱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006年我国启动“东桑西移”工程。下表为广西和江苏1995—2015年的桑蚕年产茧量(单位:万吨)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广西 2.82 3.75 14.76 26.11 35.56
江苏 19.12 9.88 10.17 8.27 5.57
13.1995—2015年江苏桑蚕年产茧量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桑田退化 B.劳动力不足 C.生态保护 D.城镇化发展
14.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
①普及大型机械②加强梯田建设③开展深加工④增强品牌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飞地经济”一般是指行政上互不隶属的2个及以上地区,通过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依托区域合作共建产业园,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广德产业园位于广东省英德市,是广东省最早实施两地共建共管的“飞地经济”园区。飞出地顺德和飞入地英德双方达成一致,自发创建飞地合作园区。下图为广德产业园产业共生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顺德和英德共建“飞地经济”园区的主要因素有( )
①英德基础设施完善②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③顺德土地开发接近饱和④顺德劳动力素质低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目前,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 )
A.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 B.生产规模小 C.科技含量低 D.与本地产业协同关系弱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末,纽约是全美第一大制造业中心;二战后,纽约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城市中大量人口失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纽约意识到过度依赖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会降低城市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决定建立多样化经济,尤其是在历史悠久的滨水工业地带,政府积极探索娱乐消费和房地产开发之外的其他发展方式。通过加大空间改造的公共资金投入,纽约市政府重新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大力推动新都市制造业的发展,将原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多个滨水工业街区划入产业经济区,从土地利用政策层面保证了布鲁克林滨水区产业功能的发展,推动了滨水地区城市活力的复兴。下图是纽约工业水岸景观图。
(1)指出纽约制造业大规模外迁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
(2)推测新都市制造业的特征。
(3)概括纽约滨水工业地带吸引新都市制造业布局的优势。
(4)简述滨水工业地带新都市制造业的发展对纽约城市复兴的重要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越南与我国广西接壤,和广西同濒北部湾。2023年底,越南人口突破1亿大关,是东南亚第三人口大国。广西常住人口5047万,居全国第11位,面积居全国第9位。下图为北部湾沿岸及周边地区示意,下表为越南、广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概况。
国家或地区 0~14岁占比 15~64岁占比 65周岁及以上占比 每10万人大文化程度数 文盲率 劳动力成本(月工资:美元)
越南 22.4% 68.5% 9.1% 2021年目标为3500~4000人 5% 292
广西 23.62% 64.18% 12.2% 10806人 2.37% 471
材料二: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许多跨国公司近年把制造生产线从珠江三角洲转移到了越南。越南政府重视外资引入,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政策降低关税,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发展出口加工业。广西制造业基础较好,以机械、电子、纺织、化工、食品、饮料、建材等为主,与越南制造业有较强的互补性。针对越南产业链不完善的现状,广西进一步从长三角等地区承接相关上游产业,积极建设面向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区域供应链中心。
(1)当前越南承接的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从人口角度评价其产业承接条件 。
(2)从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越南在此轮产业转移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3)分析广西针对东盟建设区域供应链中心的合理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6年三菱机电公司率先在九州岛熊本县建设第一家半导体工厂,此举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出台了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许多企业纷纷入驻九州。该类工厂称为“轻薄短小型”且附加值高的高技术工厂,生产对优质的水源和稳定的供电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很高。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多数半导体骨干企业的总部、研发机构和人才仍主要集中在东京等大城市,九州地区只是作为半导体生产与组装基地。为此,日本相继推出了《产业集群计划》,旨在打造熊本县涵盖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品牌运营等的现代化产业链条。现在,九州岛的科研及服务机构有近百所,形成了完整的半导体产业体系。2021年,台积电计划与索尼公司联合在日本熊本县建立有史以来首家芯片制造厂,于2022年开始建设,2024年正式启用。
(1)与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区相比较,分析熊本县建设半导体基地优越的自然条件。
(2)分析半导体工厂布局在九州岛的“内地”,而不直接布局在临海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的半导体企业在熊本县投资建厂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
(4)依据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总结新工厂正式启用后对日本的有利影响。
(5)某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拟在上海昆山和贵州贵阳两个开发区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厂址,你认为哪个更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0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建成并开放通车,国家交通部提出了“五纵七横”的国道干线方案,合肥J汽车厂抓住机遇开发新的汽车品类以满足居民短途城际出行。2017年底,该汽车厂与德国著名传统汽车品牌合作成立新的合资公司,合肥不仅成为新的汽车生产基地,更是德国总部之外全球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中心。目前,合肥已汇聚蔚来、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安等6家整车生产基地。2023年度,汽车总产量134万辆,新能源占比55%。今年,政府为打造汽车“首位产业”,又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系列政策。图为江淮蔚来和大众安徽厂房景观。
(1)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制造主要类型是各类卡车和轿车(乘用车)。推测1990年J汽车厂开发的新汽车品类,并说明理由。
(2)说明德国车企落地合肥的主要原因。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合肥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解析】1.结合图示可知,太仓紧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为客户提供产品,C正确;1993年时太仓汽车零部件市场并不广阔、技术并不先进,弹簧对于原料的需求并不高,ABD错误。故选C。
2.太仓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当时产业链条并不长,A错误;德国和太仓气候条件有明显差异,德国工作人员不一定适应太仓的气候环境,C错误;太仓地处长江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水能资源不足,D错误;德企纷纷落户太仓,说明该市的投资体验好、营商环境优,B正确。故选B。
3.根据材料可知,“隐形冠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故应加强工人的技能培训,A正确;BCD项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最主要的条件。故选A。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6.环境污染;7.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4.D 5.B
【解析】4.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其原料和劳动力等价格逐渐增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故①正确;该时期内美国制造业出现问题--就业率下降,因此回流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美国本土人员就业,故③正确;美国制造业也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因此美国将制造业回流可以保证其本土产业链的完成性,故④正确;美国制造业的回流将将大大贸易逆差,故②错误;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发展中国家,因此其不是其回流的原因,故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答案选择D。
5.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制造业回流将增加其本土生产的产品,因此美国出口产品会增多,但不是对我国的影响,故A错误;而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使我国内部制造业缺失先进技术和设备,导致我国制造业被迫进行升级,故B正确;美国制造业的回流,我国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因为美国的生产成本依旧比我国要高,故C错误;美国制造业回流,其先进的技术也将回流,我国制造业将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我国科技的创新,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也是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6.D 7.A 8.C
【解析】6.高校科研经费投入越高,越有利于产出更多的技术成果,为技术转移提供技术源;高校等级越高,一般情况下,产出的技术成果越多;城市吸收能力越强,越能有效承接高校技术转移,ABC呈现正相关,不符题意;空间距离越大,越不利于实现技术转移,D呈现负(反)相关,D符合题意。故选D。
7.北京和上海都是高校众多、产业发达的一线城市,联系密切,互相合作机会多,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的可能性大,①正确;南京和苏州同为江苏省内城市,南京为省会,是科教中心,苏州产业发达,有利于高校技术异地城市转移,②正确;沈阳和昆明两城市距离较远,且联系较弱,③错误;兰州和西宁高校规模及城市产业水平有限,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由图可知,高校等级的影响逐渐减小,城市吸收能力的影响逐渐增大,因此需要提高城市吸收能力,即发展城市的科技产业,为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产业载体,C正确;读图可知,高校等级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影响逐渐减弱,继续巩固优势高校地位、不断培育高等级高校、增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对高校技术转移的吸收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产业 技术的基础研究任务,对于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综合资源优势,努力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9.D 10.A
【解析】9.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北京与河北的区域分工指数值最高,表明两地产业差异性较大,又因为两地之间的距离较近,且北京的产业密集度较高,河北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因此北京与河北之间最容易形成产业转移,D正确;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的区域分工指数值较低,说明相互间的产业同构性越大,不易形成产业转移,ABC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知,图示时期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总体呈减小的趋势,说明三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产业同构性增大,这表明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更加不明确,不利于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发展,A正确,B错误;区域分工指数总体降低并不能说明产业链不断延长,C错误;三个省级行政区区域分工指数变化与产业类型多样化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或产业升级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以产业转出地为例,原产业向外转移,使区域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产业转入地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产业转出地的就业机会向承接地转移,就业机会减少,引起迁入人口或失业人口增加。
11.A 12.D
【解析】11.读示意图可知,飞入地为飞地园区提供矿产资源、化工材料以及机械加工,在园区产业共生关系中主要提供生产资源,A正确;示意图中未体现出飞入地提供了销售管理、品牌宣传和研发设计,BCD错误。故选A。
12.读示意图可知,飞出地顺德与飞地园区存在双向强联系,而飞入地英德周边镇与飞地园区只存在单向的弱联系,因此,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与本地(英德)产业协同关系弱,D正确;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是产业园区协作发展后应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13.D 14.B
【解析】13.近年来,江苏省城市化快速发展,农业用地面积减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导致种桑面积和蚕茧产量日益萎缩,D正确。跟桑田退化和生态保护关系不大,AC错误。劳动力不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D。
14.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是:③延长产业链,开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④增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③④正确。桑蚕产业不适合大型机械,梯田建设是种植业的发展方向,都不是广西桑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①②错误。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例如,山东寿光的蔬菜生产基地,内蒙古的乳产品生产基地。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15.B 16.D
【解析】15.由材料“‘飞地经济’以生产要素互补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结合关联图可知,顺德为飞出地,故顺德经济发达,土地开发接近饱和,劳动力素质高;英德为飞入地,故英德工业化进程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土地资源充足,两地因生产要素互补而共建”飞地经济”园区,②③对,①④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读示意图可知,飞出地顺德与飞地园区存在双向强联系,而飞入地英德周边镇与飞地园区只存在单向的弱联系,因此,广德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飞入产业与本地(英德)产业协同关系弱,D正确;与本地产业分工不明确、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是产业园区协作发展后应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17.(1)会导致城市经济结构单一;资金外流;就业机会减少。
(2)以轻工业和科技创新企业为主;企业规模较小;能耗较低,对环境污染较轻;产品附加值较高。
(3)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原为工业地带,地租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优越,景观资源丰富;新型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
(4)促进就业,带动城市复兴;促进多元化经济和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利用方式的发展;有利于城市创新环境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
【分析】本大题以纽约制造业大规模外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产业转移、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纽约制造业大规模外迁,会导致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资金大量外流;就业机会减少,大量人口失业。
(2)新都市制造业是新兴的工业区,区别于传统工业,以轻工业和科技创新的第三产业企业为主;企业的规模较小;需要的能量较少,能耗较低,排放的污染物较少,对环境污染较轻;产品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
(3)据材料“将原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等多个滨水工业街区划入产业经济区”可知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纽约市政府重新制定产业发展策略,得到政府政策支持;原为工业地带,土地地租租金相对较低;位于滨水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景观优美;新型产业集聚,有利于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规模效益。
(4)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城市复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形成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使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多元化;有利于城市创新环境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价值,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18.(1) 劳动 有利条件: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人均工资较低,劳动力成本低;不利条件:人口素质较低
(2)生产要素:利用地价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产业转移;
地理位置:充分利用靠近珠三角和国际贸易通道的优越地理位置;
政府政策: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充分发展出口加工业;
市场环境:抓住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市场。
(3)广西制造业基础和承接的产业与越南具有较强互补性,能有效实现与东盟(越南)产业的分工协作;广西地理位置优越(与越南或东盟相邻),利于(产品的运输与销售,)降低供应(供货)成本;广西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完善,利于提高供应(供货)效率;广西(土地、水、矿产、人力等)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分析】本题以越南、广西人口结构和劳动力概况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表可知,越南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成本低,其承接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劳动力成本低,人均工资水平较低,利于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成本;但越南每10万人大学文化程度人数少,人口素质较低。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地理位置、市场环境、政府政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从生产要素方面看,越南可以利用土地价格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降低其生产成本;从地理位置方面看,越南可以充分利用靠近珠三角和国际贸易通道的优越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吸引产业转入;从政府政策方面看, 越南政府重视外资引入,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政策降低关税等合理的产业政策,充分发展出口加工业;从市场环境看,越南政府抓住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机遇,吸引许多跨国公司把制造生产线转移到越南,积极融入全球市场等。
(3)据材料“针对越南产业链不完善的现状,广西进一步从长三角等地区承接相关上游产业,积极建设面向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区域供应链中心”可知,供应链是实现产业链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关键,即广西不仅能够弥补越南(东盟)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因地理位置优势也利于形成针对越南(东盟)制造业上下游产品的物资集散枢纽;广西基础设施完善,水路、陆路交通运输体系较发达,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利于提高供应(供货)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广西土地、水、矿产、人力等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制造业基础好, 与越南制造业有较强的互补性等。
19.(1)熊本县有“量丰质好”的地下水;地震少发;空气较为清洁,环境质量高。
(2)半导体工厂耗费的原材料较少,对海运的需求量不大 ;产品主要依赖航空运输,内地有多个机场,满足芯片运输需求。
(3)我国和日本文化差异较大,该企业职员去日本参与生产管理,易引发文化冲突及管理问题;日本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高,投资总额较大;日本半导体产业规模大,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高素质劳动力相对紧缺。
(4)提供大量芯片,缓解日本的“芯片荒”;带动日本半导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提高经济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5)贵州贵阳更为合适;理由: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州贵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水质较好、环境质量好;且对稳定的供电要求高,贵阳附近水电资源丰富,给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且贵阳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地价低廉,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
【分析】本题以日本熊本县半导体基地为材料,设置5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熊本县建设半导体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有三点。 首先,熊本县的优质水源为半导体生产提供了保障,因为半导体生产过程中对水源的要求很高。其次,熊本县位于岛屿偏西侧,没有紧邻太平洋,地震相对少发,这意味着生产环境稳定,有利于保障半导体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后,熊本县的环境清洁,空气质量好,这有利于保证半导体产品的质量。
(2)半导体工厂为“轻薄短小型”且附加值高的高技术工厂,耗费的原材料较少,对海运的需求量不大 ;产品附加值高,且体积小,价值昂贵,主要依赖航空运输,内地有多个机场,可以满足芯片运输需求。
(3)我国和日本文化差异较大,该企业职员去日本参与生产管理,由于地区文化差异大,容易引发文化冲突及管理问题,加大管理难度;日本相对于我国经济发达,日本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高,投资总额较大;由于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我国企业在日本投资建厂可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建设半导体工厂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而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高素质的年轻劳动力相对紧缺。
(4)台积电计划与索尼公司联合在日本熊本县建立有史以来首家芯片制造厂,台积电芯片生产能力强,能提供大量芯片,缓解日本汽车和半导体产业的“芯片荒”;技术力量强大,生产经验丰富,可带动日本半导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工厂需要大量员工,可带动当地就业,提高人们经济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当地产业升级到技术导向型,形成芯片生产、应用上下游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5)贵州贵阳更为合适;材料中提到:“生产过程对优质的水源和稳定的供电等方面的条件要求很高。”理由: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贵州贵阳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水质较好、环境质量好;且对稳定的供电要求高,贵阳地处我国二三阶梯交汇处附近,靠近水电站附近,给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且贵阳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地价低廉,降低生产成本。
20.(1)汽车品类:客车(大巴)。理由:国家政策大力支持;高速公路及国道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线连接大、中型城市,人口稠密,短途(城际)出行需求大等。
(2)合肥产业集群规模大,汽车制造基础好;地租、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广大;合肥传统汽车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皖欧经贸合作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
(3)地理位置适中,与国内主要大城市距离较近;水陆空交通便利,高速铁路成网,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临近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齐全;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培养交流机制等。
【分析】本题以合肥汽车产业发展为材料,涉及德国车企落地合肥的主要原因、合肥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1990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建成并开放通车,合肥J汽车厂抓住机遇开发新的汽车品类以满足居民短途城际出行,说明1990年J汽车厂开发的新汽车品类为客车(大巴)。理由: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国家交通部提出了“五纵七横”的国道干线方案,高速公路及国道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线连接大、中型城市,人口稠密,短途(城际)出行需求大等。
(2)主要从合肥的产业特点结合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据材料可知,合肥汽车制造业的基础较好,有相关配套的产业,企业数量多,产业集群规模较大;合肥位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地租、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人口数量多,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大;合肥传统汽车产业的经济效益较弱,面临转型升级;安徽和欧洲经济贸易合作发展,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较大。
(3)从位置上分析,合肥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适中,与国内主要大城市距离较近;交通设施完善,水陆空交通便利,高速铁路成网,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临近长三角,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水平高,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齐全;合肥是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有较好的科技人才培养交流机制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