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发展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区域发展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3 16:0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区域发展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近年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向好。长三角地区拥有包括上海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在内的多个不同等级都市圈。左图为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右图为上海都市圈内部城市受上海辐射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强于浙北的绍兴、舟山,原因是宁波( )
A.水陆交通便利 B.产业结构相似 C.发展水平较高 D.空间距离更近
2.作为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为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宁波应( )
A.缩短与周边城市间的空间距离 B.在与周边城市之间大量建设地铁
C.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 D.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
信宜市自古以来玉石储存量较大,有“中国南玉之都”的称号,自清朝以来先后在金垌的泗流、洪冠的蛤乸坑、水口的都龙发现玉石矿井已开发利用。但经过数十年的开采,信宜原来的南方玉开采点资源消耗殆尽。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信宜玉石产业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⑤~⑥
4.下列措施中,不适合信宜产业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是( )
A.依托资源开采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B.产业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C.改造传统工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D.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削弱第三产业
省会首位度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通常情况下,省会城市首位度的高低可反映省内经济发展的强度和平衡程度。图为2020年和2021年六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六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概况,可推断( )
A.四川省比福建省经济发达 B.湖北省比河南省GDP高
C.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较平衡 D.陕西省人口分布较均匀
6.对比两年间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可知( )
A.福州人口外流加剧 B.南京城市规模扩大
C.郑州辐射功能减弱 D.西安虹吸效应减弱
咸海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导致其流域内陆地水储量(地表水+地下水)发生了显著变化。图示意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空间分布特征(正为盈余,负为亏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02~2016年阿姆河中游地区陆地水储量出现盈余,其主要来源最有可能是(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积雪融水 D.灌溉用水
8.研究发现北咸海一侧湖泊面积和水量均有小幅增加,但锡尔河流域下游地区陆地水储量出现减小趋势的原因是( )
①湖面扩张,蒸发量增大 ②湖泊水补给地下水量增加
③植被增多,蒸腾量增大 ④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02~2016年,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可能导致咸海周边( )
A.气温日较差减小 B.盐风暴灾害增多 C.土壤盐渍化减轻 D.生物多样性增加
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图1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图2为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2014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中( )
A.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B.对苏州辐射强度最高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优越
C.对杭州和南京辐射差异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D.对苏南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浙北
11.造成上海市对苏南和浙北整体辐射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与上海市的距离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③交通便利程度④省会城市辐射强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近两千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风沙活动总体增强,但区域内存在时空差异。根据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将青藏高原东北部分为两个区域:Ⅰ区主要包括青海湖盆地、河湟谷地;Ⅱ区主要包括黄河源区、柴达木盆地。图为两千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Ⅰ区与Ⅱ区风沙活动强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Ⅰ区风沙活动开始增强的时间比Ⅱ区( )
A.滞后0.5千年 B.提前0.5千年
C.滞后1.0千年 D.提前1.0千年
13.导致Ⅰ区和Ⅱ区风沙活动开始增强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化 B.地壳抬升 C.人类活动 D.河床裸露
14.近一千年以来,Ⅱ区( )
A.冬季风加强 B.大气能见度提高
C.人类活动强于I区 D.风力沉积物颗粒变细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耕地消费足迹(ghm2/人) 草地消费足迹(ghm2/人) 耕地生产足迹(ghm2/人) 草地生产足迹(ghm2/人)
0.348 0.211 0.588 1.457
15.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水源短缺
16.该区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 D.种植业为主
二、综合题
17.读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埃堡的气候资料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9 26.1 25.8 24.8 23.2 21.8 21.1 20.8 21.3 22.4 23.8 25.3
降水量(mm) 251 246 217 221 148 101 113 89 61 67 89 190
材料二毛里求斯是地处印度洋西南部的一座火山岛。自18世纪以来,甘蔗一直是其主要农作物。
(1)说出毛里求斯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发展甘蔗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如果2019年寒假期间你要去毛里求斯旅游,指出应防范的除暴雨外的气象灾害。
(3)近年来,该国不断压缩甘蔗制糖工业、纺织工业等传统工业,努力转向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黔中城市群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属长江经济带中的重点人口聚集区域,是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区域。成渝城市群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和战略支撑之一。当前城市群之间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并受到省市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图为黔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1)简析黔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
(2)推测黔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
(3)简述推动黔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榆林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榆林市略图。
材料三红碱淖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西北部,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红碱淖为其东部神木煤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1997年,红碱淖面积尚有57平方公里,到了2015年仅剩31.51平方公里。
(1)榆林市地处四大地区的 ,红碱淖的补给水源除降水外还有 、
(2)结合生产活动,说明榆林市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
(3)分析红碱淖1997年至2015年面积变化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和地区生产力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对周边城市在科技、就业、投资、产业迁移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上海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苏州、杭州、无锡等城市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
材料二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1)与南京城市圈相比,苏锡常城市圈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为顺利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解析】1.读图可知,宁波与绍兴、舟山与上海的距离差别不大,宁波受上海辐射强度明显大于其他几个地区,表明除了空间距离外,影响受上海辐射强度的还有其他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与绍兴、舟山相比,宁波的发展水平较高,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因此受上海辐射影响较强,C正确,D错误;绍兴、舟山和宁波水陆路交通都很便利,A错误;两城市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关联程度就会越低,宁波承接上海产业,应该存在优势互补,协作发展,B错误。故选C。
2.为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应对都市圈内各城市产业进行协调规划,才能达到优势互补,协作发展,D正确;空间距离无法改变,A错误;大量建设地铁可能会带来资源浪费,B错误;促进与周边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可能会使更多人迁入宁波,不利于城市发展,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中心城市通过技术转让和创新扩散、产业转移和关联、信息传播和交流、资本输出和优化配置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B 4.D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①②③④时间段是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从开始到繁荣的阶段,而④~⑤阶段开始由繁荣走向衰退,此时为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B正确;如不调整将会直接进入衰退时期,⑤~⑥阶段为衰退阶段,ACD错误。故选B。
4.依托资源开采历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适合; 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适合;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适合;应该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而不是削弱第三产业,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工业化、工业产业、工业部门发展的一般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2.完善工业产业链;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3. 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获取最优区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4. 完善基础设施,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5. 引进人才,发展科技,提高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树立品牌。
5.C 6.D
【解析】5.成都的城市首位度比福州高,反映出四川的经济比福建落后,另外,在中国四大经济带图上,福建省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四川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A错误。根据相同的原理可知,城市首位度反映经济所占比重,不能反映经济总量,B错误。在五个省会城市中,南京的城市首位度最低,说明本省其他城市GDP较大,江苏省经济发展较平衡,C正确。陕西的城市首位度最高,说明西安城市GDP较大,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C。
6. 福州城市首位度略微提高,说明福州GDP占本省的比重略微提高,不会出现大量人口迁出,故A错。城市规模扩大,也就是意味着有大量的人口和企业进入南京,而图中南京的城市首位度略微降低,故B错。郑州的城市首位度略微降低,说明郑州的虹吸效应较弱,辐射功能增强,故C错。西安的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所以其虹吸效应减弱,D正确,故选D。
【点睛】省会城市由于有巨大的政策优势,发展经济有其他城市没有的政策优势,所以一般省份的城市首位度都较高,但过高的城市首位度说明该省份其他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7.B 8.B 9.B
【解析】7.阿姆河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高山冰川,冰川融水是阿姆河重要的补给水源,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化加速,融水量大,使阿姆河中游地区陆地水储量出现盈余,B正确,C错误;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陆地水储量出现盈余与大气降水关系不大,A错误;该区域的灌溉用水主要依赖河流水,灌溉用水会消耗地表水和地下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灌溉水量增加,陆地水储量应减少,D错误。故选B。
8.北咸海一侧湖泊面积和水量有小幅增加说明水分补给湖泊增多,而北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锡尔河,但锡尔河流域下游地区陆地水储量减小,所以其湖泊面积增加主要应是来自于湖面扩张,蒸发量增大,空气中的水汽增加,降水有所增加,所以湖水和湖面都有小幅增加,①正确;中亚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的生产生活用水极度依赖地表和地下水,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锡尔河水量减少,④正确;湖泊水补给地下水量增加会导致湖泊水减少,②错误;当地气候干旱,以荒漠植被为主,植被增多的可能性不大,且因植被稀少,蒸腾水汽较少,对气候的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B。
9.咸海流域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农业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张,灌溉用水量的增加导致了咸海流域陆地水储量减小,由于过度灌溉,加之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土壤盐渍化不断加剧,加之当地冬春风力大,出现盐风暴灾害增多,B正确,C错误;陆地水储量减少,说明当地气候趋于干旱,气温日较差增大,生态系统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不会增加,AD错误。故选B。
【点睛】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少;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导致湖泊水量减小;人们引注入咸海的河流水灌溉进行工农业生产,作为生活用水,使注入咸海的水减少,湖泊萎缩,面积变小。
10.D 11.B
【解析】10.由图可知,镇江到上海的距离比南京到上海的距离近,但是上海对南京的辐射强度大于镇江,A错误;对苏州的辐射强度最高是因为上海与苏州之间的距离较远,B错误;由图2可知,杭州和南京都是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城市,上海对杭州的辐射强度大于南京的原因是杭州到上海的距离小于南京到上海的距离,C错误;由图2可知,上海对苏南的苏州、无锡、南京等城市的辐射强度整体较高,而浙北的杭州、宁波略高,其余地方整体偏低,所以对苏南的辐射强度大于浙北,D正确。故选D
11.苏南地区与上海的与浙北相比,苏南、浙北地区与上海的距离相当,但在交通联系上苏南到上海交通联系也更为紧密。这使得苏南地区更容易受到上海的经济辐射和带动效应,①错误,③正确;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更为密集,城市等级也更高。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为上海对苏南地区的辐射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而浙北地区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水平,但与苏南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②正确;苏南地区受省会城市辐射相对较弱。因为苏南地区自身的发展实力较强,对省会城市的依赖程度较低。相比之下,浙北地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省会城市杭州的辐射影响,从而削弱了上海对其的辐射强度,④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上海对苏南和浙北的整体辐射强度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空间距离、交通联系、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互补性以及受省会城市辐射的影响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上海对苏南地区的辐射强度整体上超过了浙北地区。
12.B 13.C 14.A
【解析】12.读图,根据图例及注记可知,图中I区风沙增强始于约距今1.5—1.0千年,II区风沙增强始于约距今1.0千年,故Ⅰ区风沙活动开始增强的时间比Ⅱ区提前0.5千年,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读图,距今1.5-1.0千年时期,Ⅰ区和Ⅱ区气候相同,但风沙活动强弱不同,说明气候不是风沙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材料中未有地壳抬升的信息,且地壳抬升尺度较大,对Ⅰ区和Ⅱ区影响一致,不会导致风沙活动强弱的差异,B错误;距今1.5-1.0千年时期,气候暖湿,不易起风沙,图中I区人类活动明显强于II区,造成I区在暖湿气候下风沙增加,风沙增强时间早于II区,C正确;湿润地区枯水期时河床裸露也不一定会导致风沙增加,说明河床裸露不是风沙增加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4.读图可知,距今1.0千年以来,Ⅱ区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导致冬季风增加,A正确;风沙增强,大气能见度下降,B错误;人类活动弱于I区,C错误;冬季风增强,风力搬运作用增强,风力沉积物颗粒变粗,D错误。故选A。
【点睛】风沙活动强弱主要受沙源物质、风、植被覆盖率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15.B 16.A
【解析】15.根据题意可知,草地生产足迹指农户在生产畜牧产品过程中占有的草地资源面积。耕地生产足迹指农户生产粮食、畜牧饲料等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由表可知,草地生产足迹远大于耕地生产足迹,故该地区土地退化的人为原因可能是农户对草地的高强度使用,即过度放牧,B正确。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源短缺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16.由材料可知,该区域为农牧交错区,整体上土地生产力比较低下,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故BCD排除,A正确。故选A。
【点睛】土地退化类型是指依据环境及土地退化原因区分出的土地退化类别。其类型有:①土地沙化和荒漠化。②土地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化学污染。⑤土壤肥力下降。
17.(1)公路运输。公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呈环状;岛屿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
(2)高温多雨;土壤(火山灰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飓风(强热带风暴)。
(3)传统工业产值低,发展慢,成本逐渐升高;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对环境污染少、对生态破坏小;岛上有机场,对外交通联系方便;该地有热带风光、火山遗迹、海洋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适合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分析】本题以毛里求斯岛及附近区域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农业区位因素、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分析毛里求斯岛内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分布特点时,主要依据岛屿的地形特点及图例进行。依据岛上河流分布状况,可推测该岛中部较高,周边较低。根据图例可知,岛上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呈环状。岛的中部有一条高速公路穿过,连接港口和机场,两地交通通达度改善,时空距离缩短。
(2)甘蔗喜温、喜光、喜肥,需水量大,该地高温多雨,火山灰土肥沃,河流众多,水源充足,适合甘蔗生长的气候需求;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等人文因素,有利于发展甘蔗种植。
毛里求斯岛是南半球岛屿,1月份,毛里求斯为夏季,此时印度洋热带洋面上多飓风灾害,除暴雨外,还带来狂风、风暴潮等,应注意防范。
(3)传统工业产值低,发展慢,主要依赖于农产品和廉价劳动力,随着成本上升,利润降低,逐渐不具备竞争力。而该地具有热带风光、火山遗迹、海洋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毛里求斯位于世界主要航道上,岛上有机场等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可达性较高;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替代传统产业发展受阻的经济和就业缺口,还能够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另外发展旅游业对环境污染少、对生态破坏小,可避免发展传统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18.(1)交通互通促进融合发展;经济互补产生协同效应;文化相似性消除融合障碍;国家政策支持提供发展保证。
(2)区域发展基础差距较大;产业还存在一定重叠和竞争;缺少次级大城市支撑;区域生态环境脆弱。
(3)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协作;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区域核心和节点城市建设。
【分析】本题以黔中、成渝城市群融合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的条件、存在问题和措施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黔中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之间建立了完善的交通连接,包括渝贵铁路和成贵高铁的运营,实现了成都、重庆、贵阳之间的快速连接,贵州、成都双流、重庆江北、贵阳龙洞堡等机场以及乌江水运通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两个城市群之间的便捷交流。成渝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具有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黔中城市群融入成渝城市群,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实现更快速的发展。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同属于西南文化圈,风俗习惯和语言相近,这使得抱团发展在文化上更为容易和自然,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成渝城市群不仅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区域,也是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黔中城市群融入成渝城市群,可以享受这些政策红利,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
(2)成渝城市群的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较好,是我国内陆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黔中城市群相对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承载能力差,产业基础相对较薄弱;由于行政区划、责任归属等原因,两个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行政壁垒,一些产业依然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两个区域内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数量较少,资源要素往往过于集中在核心城市,难以对其他中小城镇形成带动辐射作用;黔中城市群一些地区受石漠化和水体污染的影响,生态环境脆弱,也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生态屏障,不能过度开发。
(3)应该意识到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加强三省市政府的沟通合作,逐步破除各自的区位限制;应在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有选择性地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黔中城市群要意识到产业和人口规模的短板,加强核心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首位度,发挥其在黔中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应加大对次级核心城市的发展支持,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均衡的梯度区域发展格局,整体提升黔中城市群的竞争力。
19.(1) 北方地区 河流补给 湖泊补给
(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植被的破坏;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疏松黄土被雨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3)水库蓄水,河流汇入减少;煤炭开发造成地下水系破坏,红碱淖及其水系渗漏;周边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大增,使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煤田的开发用水量大。
【分析】本题以红碱淖为背景,涉及红碱淖的水源补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等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地理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旨在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四大地区的北方地区;由图可知,红碱淖的补给水源除降水外,还有河流补给和湖泊补给。
(2)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开矿,导致植被破坏;加上夏季多暴雨,降水强度大;黄土表层疏松,在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水土流失严重。
(3)由材料可知,其红碱淖1997年至2015年面积大幅减少,可能的原因,如周边工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大增,使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图中有水库,水库蓄水,河流汇入减少;煤矿区中煤炭开发造成地下水系破坏,红碱淖及其水系渗漏,煤矿区用水量也较大。
20.(1)距离上海更近,与上海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联系更密切,受上海辐射作用更大。
(2)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
(3)提升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分析】本题以长江三角洲为材料设置三小问,涉及城市辐射功能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苏锡常城市圈与南京城市圈相比,距离上海的距离更近,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所以与上海的人员、信息等交流更加密切,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
(2)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有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上海的交通运输条件便利,是区域的交通运输枢纽;上海的金融服务业发达,能够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上海的科技发达,能够发挥科技研发功能;上海的城市等级较高,能够发挥都市核心功能。
(3)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发挥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并加强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优化城市等级体系,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强化区域大型城市,培育中小城市,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促进区域核心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融合,强化区域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减少区域内部竞争;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互联互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