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用赞赏的态度认识思想传承的价值。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
百家争鸣思想形成的背景原因——各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百家争鸣局面的影响
导入:以学生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秦时明月》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各个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治国、治民的理论,形成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为代表进一步学习百家争鸣的思想家和他们各自的主张。
新课讲授 第 一 节 百家争鸣 (板书)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与出险原因 (板书)
过渡:(学生集体朗读课前提示——阅读资料卡片,理解什么是“百家争鸣”——教师提出问题)
1、含义: 注意:百家争鸣≠一百家思想流派的争鸣
所谓诸子百家,是对先秦至汉代初期各学派的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习惯上指“九流十家”。汉初司马谈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班固则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法、墨四家。“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在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的不同。
2、原因:
⑴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⑵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⑶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⑷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⑸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百家争鸣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过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有几派非常有名,是那些呢?引出儒、道、法、墨)
(二)具体学派及代表人物:(板书)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其中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由数位学生以知识梳理的形式展示)
1、儒家学派及代表人物:(板书)
(1)孔子——创始人
图片展示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成就
A、地位:教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家+教育家
B、生平:春秋末期鲁国人
C、主张与成就
思想主张:①:“仁”与“礼”的学说——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政治思想
活动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说出孔子思想的含义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什么是仁?)
材料二、“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怎样实现仁?什么是礼?)〔克己复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仁在政治上的推行)
材料四 敬鬼神而远之。(实际上也是民本思想)
展示1:……………………
点拨1:……………………………………
D、评价:a、包括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具有一定的进步性;b、对我国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c、“爱人”但是有阶级性的。
教育方面:
①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②创办私学: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③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④培养目标: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礼、乐、射、御、书、数
整理文献:孔子:《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的《论语》
活动探究2: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展示2:……………………
点拨2: (板书)
⑴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⑵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⑶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2)孟子——继承发展(板书)
A、生平及地位: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亚圣”。孟子和其弟子的言论后来被汇编整理成《孟子》一书,成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四书”之一。
B、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①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②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而提出了 “君轻民贵”的思想。
伦理观:性善论,主张通过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丰富完善(板书)
A、生平: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B、主张:
天人关系: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政治思想: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伦理观:性恶论,认为可以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
C、评价:
①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时期成为“显学”。②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
点拨:荀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他基本上继承了儒家的思想。但他的学说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2、道家:老庄之学 (板书)
(1)道学的奠基:——老子
A、春秋时期楚国人,孔子曾经专门向老子请教过有关“礼”方面的知识。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通过《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
B、基本思想主张:
①万物起源和演变:“道”。②朴素的辨证法思想;③消极悲观的态度。
思考: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材料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材料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提示:事物总是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2)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评价材料二观点。
问题: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2)道学的形成——庄子
A、生平: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
B、基本思想主张:①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②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
3、法家思想(板书)
(1)法家的出现及其在各国推行的变法 (自主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
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主要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申不害在韩国的变法等,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有名。
A、李悝变法的主要措施
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B、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告奸,以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
(2)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A、 战国时期法家的不同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派: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
点拨:法家的“法“术”“势”的理解。
“法”是公布于众的法令、法规、法律,是臣民必须遵守的。
“术”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方法。这些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包括以才能授予官职,要求做官的言行一致,恪尽职守。君主用这样的要求来考察官吏,不称职的废黜,称职的、有能力的奖励和提升。
“势”主要是指“权重住尊”的权势、威势。韩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认为只有大权在握,有了权势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有了权势也要造势,形成威严、威势。秦始皇为自己正名,后世皇帝都要人们喊万岁、万万岁,等等,都是要造势。
B、韩非的思想主张:
①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②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③哲学方面。
C、影响:①法家理论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②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③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课堂探究: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4、墨家的主张(板书)
A、 墨家的基本主张:①“兼相爱、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利”;②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B、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自主阅读)
(1)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他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
(2)墨子提出中国最早的逻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历史上称之为“墨辩”学派,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
(三)、影响(板书)
综合探究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对当时后世都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展示3: …………
点拨3: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大变革想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百家争鸣的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所形成的一些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练习:【选择题】1.在2008年8 ( http: / / www.21cnjy.com )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数千名演员齐声吟诵“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朝闻道,夕死可矣!”等格言,向世界传达了中华文化的深邃思想,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思想 ( )
A.孔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2.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下列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爱人者,人恒爱之
3.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演员不可能在剧本中看到的是( )
A.墨家学派的人在使用铁农具耕作 B.“学在官府”导致墨家只能偷偷办私学
C.当时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4.有四位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依据身份及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很好吗?”历史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哪一项较合适老师所言 ( )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 B. 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
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 D. 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
5.2009年3月,由北京歌舞剧院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的原创大型史诗歌剧《孔子》在北大百年讲堂首演,全剧包括“尼山圣晖”“孔母教子”“杏坛讲学”“问礼老子”“周游列国”“孔子归鲁”“大爱无疆”和“万世《论语》”等场景,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的伟大形象。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大爱无疆”这一幕可能展现的是孔子的哪些思想 ( )
A. 有教无类 B. 仁者爱人 C. 因材施教 D. 克己复礼
6.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人无有不善
C.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D.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问答题】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思想。
课外拓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