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不同类型的散文。阅读它们,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与七年级学过的同类型散文不同,八年级的写景抒情散文不再侧重关注各种感官、修辞方法的写景状物,而更倾向关注文体这一特点。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季特有的景、物、人、事,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景物、情景、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且又紧扣“想念”这根情感线索,很好的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文章不仅有富有美感的形象。还有富于情味的氛围,语言温润沉静,平淡自然。文化味浓,文字背后充满生活情味,便能窥视出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对身边凡人小事的体察和对平淡生活的珍爱。这是本文的特质。
核心素养目标
1学会运用阅读提示导读课文,能画出文章内容,知道散文结构特点。
2.通过朗读,圈点勾画,描述语言的表达效果。
3.互文阅读。理解注曾祺“淡而有味”的人生旨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圈点勾画,描述语言的表达效果。
2.互文阅读。理解注曾祺“淡而有味”的人生旨趣。
评价任务
1.学生能理解内容,说出事件间的关联,明确散文特点形散神聚。(对应目标 1)
2.读出感情,选择赏析角度描述表达效果。(对应目标 2)
3.结合对补充阅读材料的理解,能说出汪曾祺的人生态度。(对应目标 3)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曾经积累过的古诗词,找一找雨的影子。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 1:同学们刚刚已经读过课文,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概括阅读提示内容)
学生概括阅读提示内容:文章的内容:《昆明的雨》是由一幅画引起的回忆。
情感线索:“我想念昆明的雨”
阅读方法的提示:朗读、圈点勾画对汪曾祺散文
艺术特点的评价:“平淡自然,饶有趣味”
活动 2:了解了本文内容后,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有疑问?
1、文中是写昆明的雨,但文中写雨的地方并不多,写雨只集中在第四段,为什么不直接写雨呢?
学生交流,示例
这是侧面描写。如果是侧面描写,就应该有主次,同学们觉得仙人掌、杨梅、缅桂花等是次要的吗?好像不是,那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阅读“写作语言要连贯”学习散文的线索。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纵、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纵的笑话。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散文语言要连贯,就需要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单元指导,指导学习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看似很散的散文其实是有路可循,回忆的各种事物之间是有关联性的,也就是形散神聚。由画到实物,由菌子到同是可吃的杨梅,由果到花,由陌生人卖杨梅的苗族小姑娘到相识的房东母女到自己的亲密好友,物物相连,情感也是层层递进的。所以有人评价汪曾祺的散文是苦心经营的“随意”。所有经典的作品,其实都是匠心独运的。
评价量规一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层级
学生能提取出“阅读提示”中的重要信息,学会使用“阅读提示”并能够根据段首主旨句找出作者回忆的景、人、事。学生清楚阐述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原因并有感情地朗读句段, 能够独立、准确地提取出“阅读提示”中的重要信息,学会使用“阅读提示”并能够自主根据段首主旨句,准确找出作者回忆的景、人、事。能够清楚明了地阐述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原因,明确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等级 A(优秀)
能够在老师指导下提取出“阅读提示”中的重要信息,学会使用“阅读提示”并能够根据段首主旨句,大致找出作者回忆的景、人、事。能够阐述出不能随意调换的主要原因,明确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等级 B(合格)
任务二:细读,阅读提示,提示阅读。
阅读提示本文题为《昆明的雨》,却并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串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作者用这样一条线索将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鲜活、立体地描绘出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活动: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淡而有味”的句段,圈点公画,朗读赏析,与同桌交流。(可以从用词、标点、句式、修辞等多角度进行赏析)
师生交流:
1.标点符号显表情(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重点赏析“干巴菌"语段)。
2.文白互用展雅情(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重点赏析“仙人掌”片段)。
3.副词使用显深情(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重点赏析“杨梅”语段)。
4.短句画面出风情(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重点赏析“卖杨梅的苗族小姑娘"一段)
5.叠词妙用蕴乡情(在学生品析的基础上,重点赏析"送花的房东母女和池边小酌)
师生交流,达成共识:
作者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本文正是这样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分开来读,句子是平淡无味的,凑在一起来读,就变得很有味道了。就如他自己所说:“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他的散文语言特点就是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评价量规二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层级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出语句蕴含的情感,能够从语言赏析角度说出喜欢的原因。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句段,能从语言赏析角度说出喜欢的原因。 等级 A(优秀)
能够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等级 B(合格)
任务三:联读,悟生活旨趣
活动 1:读链接材料,说说文末诗中“雨沉沉”的含义
(1)师生共读作者四十年后写的诗品意象情感。作者说,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四十年前,昆明的雨季,有那样一个情境:我沿着莲花池旁僻静的小路走了一会儿,来到一家安静的小酒馆,与友人对坐浅酌。而门外雨声滴滴答答,脑袋反插翅膀下的鸡群,单脚站立,一动不动,木香花的香味不时地飘散进来,莲花池旁摆放的陈圆圆的雕像,这些景物又营造出一种安静、闲适的氛围。那一天的情味让作者一直都忘不了,四十年后还为此写下了“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的诗句。我们可以抓住这幅画面中的关键意象,感受、咀嚼作者在这些意象当中所蕴含的情感。
(2)对读下面两则与课文内容对应的资料,看看你能否体味到更深的味道。
联读 1: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对读:《新校舍》里描述的“八宝饭”。学生吃的饭是通红的糙米。装在几个大木桶里,盛饭的瓢也是木头的,因此饭有木头的气味,饭里什么都有:砂砾、耗子屎......被称为八宝饭。
联读 2:房东母女的送花对读:《觅我游踪五十年》里描述的“落拓”。我在民强巷时的生活,真是落拓到了极点。一贫如洗。我们交给房东的房租只是象征性的一点,而且常常拖欠。昆明有些人家也真是怪,愿意把闲房租给穷大学生住,不计较房租。学生谈联读后的感想,反观诗中“雨沉沉”的含义。
小结:这样一群追梦求学的青年,因国家战乱,偏居西南,西南也非乐土。欲报效国家,却身无长技,只能暂时在这里避避雨,享享闲,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心汹涌的是对实事的愤激和不满,同时,还有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对家国天下的挂怀,这一切都化作了淡淡的愁思。
活动 2:讨论“淡而有味”中更深的人生旨趣。
出示《七载云烟》中的“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不坠青云之志”,并出示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经历过风雨,仍能弄文浅酌泼墨,必是深爱这人间的。
——汪曾祺《人间草木》
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汪曾祺《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人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
——汪曾祺
学生交流,师生达成共识:
小结:在艰苦的环境下,作者的笔端却是景好、人好、味好、氛围好,是因为作者自身的人格是高雅的,是有情趣的。
课堂总结:
文品即人品。汪曾祺用平淡从容的笔调,描绘出一个平和、温暖的世界。以“苦辛”为底色,蕴一腔柔情,带几分幽默,细细咀嚼,犹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淡而有味”。同学们课后可以根据阅读提示的推荐,继续读读汪老的文章,说不定你们也会爱上这个“淡而有味”的人
评价量规三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层级
学生能抓住关键语句,说出汪曾祺对待生活的态度。 能结合文中关键语句,品读出汪曾祺对待生活的态度。 等级 A(优秀)
无法准确抓住关键语句,但大致能说出汪曾祺对待生活的态度。 等级 B(合格)
作业检测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环境的人,也是一个对所生活的地方饱含深情的人,正因如此,在离开昆明多年以后,汪曾祺还能写下这样细腻优美如诗如画的的文字。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有没有我们印象深刻的景、物、事和人呢 比如菜都的云,菜都的雨,菜都的蔬菜,菜都的弥河,菜都的味道,菜都的往事......
要求:用一条情感线索将相关的景(物)、人和事串联起来进行描述。字数 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画引—————————————诗结
景
雨 形散神聚 物 淡而有味
人
事
雨:明亮——丰满——动情
情:喜爱——————怀念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课型为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有如下做得好与不好地方。
一、做得好的方面
1.对学生读书方法(圈点批注)的指导,并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孩子们自读课文,个性化解读文章。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昆明的雨》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昆明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每个孩子对于文章美的关注点不一样,对课文所展现的昆明的美的也解读不一样。所以,我在自读感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本文中,读出了昆明雨季怎样的美?”,让孩子们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然后全班展示交流。
2.教学环节清晰,课堂结构清晰。整堂课由导入,课前预习(字音字形、文学常识)检测,自读课文——走近文本,拓展延伸——走出文构成,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3.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学与思。在预习检测环节,不仅检测读字音的能力,而且检测他们写的能力,并让学生自己强调某些难点字音字形。自读课文时,给予学生充分阅读课文的时间,让他们自学完成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并做好圈点批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让他们把自己的学习思考所得,在小组内展示交流。最后,让学生写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忘不了的情味”,引发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
二、做得不好的方面
1.引导学生对散文语文的体会不够。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平淡,但淡中有味。对于曾琪散文语言的品味不够,对于优美语言和段落的朗读也不够。
2.课堂时间把握不太好,整堂课显得头重脚轻。由于前面花太多时间进行个性化解读,导致最后一个片段写作环节未能在课堂上完成,未能展示孩子们心中“忘不了的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