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法布尔《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法布尔《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7: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法布尔《昆虫记》名著导读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昆虫记》
2.赏析昆虫的虫性、人性
3.昆虫对人类文明的启发和创新
二、教学重点
赏析昆虫的虫性、人性
三、教学难点
赏析昆虫的虫性、人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认识吗?
(二)作者、作品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Jean-Henri Casimir Fabre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35年,92岁,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走进作者】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民的家中。法布尔于1833年中学毕业,1839年当工人。勤奋好学的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840年,法布尔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史的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涯。1844年法布尔一面努力任教,一面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在《自然科学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汇成《昆虫记》。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的消息。
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
法布尔的故事
你总能在葡萄架下,荆棘丛中,田野里,山坡上…… 找到他的身影。他顶着强烈的阳光,不顾蚊虫的叮咬,一蹲就是一天。他用家里的瓶瓶罐罐造了一个昆虫园,邀请蝎子、金龟子、蜣螂住进来,他把自己的家变成了“虫宅”。
有一次,法布尔走在路上,看见一群蚂蚁在搬一只死苍蝇,就掏出放大镜趴在地上观察。农夫们上工时看见他卧在野地里。等收工回来,仍看见他趴在原地一动不动,大家都认为他是“中了邪”。
还有一回,为了捕捉一只昆虫制作标本,他追着虫子跑了几百米,就在要捉住虫子的一刹那,他担心自己会因奔跑的惯性而用力过猛,碰坏了小虫子的腿,就故意摔了一跤,减缓冲力。这一跤差点跌断了法布尔的一条腿。
有一年,法布尔得了一场重病。他躺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看到床边的墙角有几只小子虫快冻僵了。法布尔小心地把它们捧起来,放在自己怀里。虫子有了暖气,渐渐苏醒了,在他的身上爬来爬去。法布尔看着看着高兴起来,连病痛都慢慢消失了。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鲁迅
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茅盾
(三)作品主题
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内容梗概:
这本书描写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惊人的灵性。
(四)概括练习
1.《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2.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昆虫,不少于五种。蝉、蜜蜂、蚂蚁、螳螂、蜘蛛、蜣螂等等。
3.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蝉。生活习性: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附在树干上,吸取树的汁液;天气炎热时,发出鸣叫声。
4.下面正确的是( )
A.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复杂乏味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B.该作品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C.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
(五)探究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虫性)
1.蝉:___________;
2.蟋蟀:___________;
3.蜘蛛:___________;
4.螳螂:___________;
5.樵叶蜂:___________。
明确:
1.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2.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3.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能;
4.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5.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六)本书把昆虫拟从化,探究昆虫的人性
1.《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选文说说蟋蟀给你较大触动的有哪些方面?(人物形象+体验看法)
明确:
(1)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
(2)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
(3)善于管理家务,如:总是不停歇地在做着改良和装饰的工作。
2.昆虫的婚恋:
请介绍《昆虫记》中法布尔对大孔雀蝶的婚恋的实验。
明确:《孔雀蛾》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3.《昆虫记》蝉和古希腊的寓言中的形象是一样的吗?
蝉:蝉的大名应归功于儿童,是他们在最初学着背诵时,磕磕巴巴的说出了蝉的遭遇。
严冬来临时,蝉将永远挨冻受饿,
事实:___________
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
事实:___________;
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
事实:___________。
明确:事实:严冬来临时,蝉将永远挨冻受饿,
事实:冬天已不在有蝉了;
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
事实:它那娇嫩的吸管根本就吸不进这种食物;
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
事实:他从来不吃他们。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4. 萤火虫吃什么?怎样吃?
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
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5. 红蚂蚁与蚂蚁的是什么关系?
红蚂蚁是一种打架非常厉害的蚂蚁,但是它们不会寻找食物,衣食住行都要靠别人来替它们完成。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它们就去抢邻居不同种类的蚂蚁,比如黑蚂蚁,把别人的
蛹运到自己的窝里。不久后,抢来的蛹蜕皮了,就成为了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
6. 为什么作者说蟹蛛让人敬畏?
更让人敬畏的是,母蟹蛛自从产了卵以后,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只是静静地待在卵上,一刻不离地守护着它们。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候,怀里仍死死地抱着孵有卵的巢,直到身体缩成僵硬的一团。
(七)探究艺术特色
1.填空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突出特点是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如: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________“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贡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________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进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②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智的哲思。
明确:拟人 杨柳天牛 小甲虫 毒蜘蛛
2.用拟人手法,螳螂捕食的技巧写得惊心动魄:
螳螂以这种奇态一动不动地待着,目光死死的盯住大蝗虫,对方移动,他的脑袋也跟着稍稍转动。这种架势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螳螂是想震慑、吓瘫强壮的猎物,如果后者没被吓破了胆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3.比拟,把螳螂比成昆虫世界的霸王龙:
螳螂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大家以为它是一种善良的昆虫,恰恰相反,螳螂是昆虫世界里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主要是吃蚱蜢、黄蜂、蟋蟀等等。它们还自相残杀,幼虫也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4.作者说螳螂是个“心理专家”,请结合文段,说明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情节概述)
明确:螳螂做出奇特的动作,发出可怕的声音,是为了虚张声势,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而战胜它,而小蝗虫正好中计,在螳螂面前不知所措而命丧黄泉。
(八) 法布尔对昆虫世界的描述也折射出他对社会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从上文中你得到哪些启迪?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体验看法)
要做生活的强者;危险时要从容镇定,不惧怕,不慌乱;要充满自信,不要被别人的虚张声势所迷惑和吓倒。(言之成理即可)
(九)读一读,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我又在田边发现了美丽的甲虫,像核桃那么大,身上带着一些蓝色。那蓝色是如此的赏心悦目,使我联想起了那天堂里美丽的天使,她的衣服一定也是这种美丽的蓝色。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轻轻地捉起它,把它放进一个空的蜗牛壳,用叶子把它塞好,我要带回家中,细细欣赏一番。
我在这里的朋友太多了,蜜蜂在我头顶嗡嗡地叫着,我友好地看了它们一眼,我边走边朝大头泥蜂挥帽致意,它们从巢里抖出一堆灰尘,我又向蜾羸(guǒluǒ) ——在粗树枝讪建远方顶的建筑师致敬……
(十)给《昆虫记》设置诺贝尔奖颁奖词
参考:19世纪最具影响力科普著作、文学经典。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
(十一)腾讯读书频道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你将带着《昆虫记》参赛。请你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为这部书写一篇精彩的推荐语。
参考:
1.《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虽然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行文优美, 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2.《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十二)探索昆虫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启示
1.根据昆虫创造经典名著:世界文学名著卡夫卡《变形记》
《变形记》故事神秘离奇。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一天早晨他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成了ー只大甲虫腹部长了两排细腿部变成硬売翻不了身,下不了床。他感到恐慌担心失去工作也无法见人。父亲不理他母亲悲伤并害怕。妹妹开始同情他照顾他。
由于他失去了挣钱养家的能力家境江河日下他们只得出租房屋以增加收入。一天格里高尔被妹妹的小提琴声吸引并且爬了出来房客惊恐要退租妹妹表示无法忍受,一定得把这个“怪物”弄走。此时他消灭自己的決心比妹妹还强他反锁自己不再进食,很多天后老妈子发现他已经死了成了一具干的尸体全家人仿佛卸掉了沉重的包。
借虚幻写真实,于正常见反常和精神的心理描写。主人公一觉醒来变成了只大甲虫。受折磨产生了极为复杂的反应更是不可思议。表面反常、虚妄荒,社会本质来又是正常、可能、现实的。社会里人一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大甲虫,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异化为非人早已司空见惯。
格里高尔的家人并不是见利忘义,都是普普通通的正常人不乏善良。只是格里高尔好转无望而家庭极端困顿时,才逐对他恶起来。作者把这种冷酷的社会关系写得极其平淡、“合情合理。反常的社会实质使读者深感问题的严重性。
2.对中国武术家的启示 形意螳螂拳
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手法。螳螂拳是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
对中国武术家的启示螳螂拳
3.科技创新
还记得好莱坞电影《阿凡达》里面,潘多拉星球上的大反派驾驶的那款所向披靡的载人机甲吗?
用来在人类无法到达的极端区域工作。高四米,体重将近1.5kg,造价830万美金。力大无穷。
4.对科幻、影视工作者的启示:
无动力外骨骼已下发中印边境一线部队试用解放军装备了机械外骨骼防护服,克服海拔高度地形复杂风大,在边境巡逻或在高海拔山区运送补给品。在攀爬或搬运负荷时节省大量的体力。
由超强的合成碳纤维材料制成,可承受极度的寒冷和剧烈的磨损。很轻,仅重4千克(8.8磅),但可以支撑大约70%的士兵负载,使他们在携带25千克负载时可以快速移动。
(十三)
学了《昆虫记》你的启示是什么?
生:①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领略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
②看待问题时不能光依据别人对待此事的看法,而要自己去寻觅真正的答案,并且要细心去发现,大胆的钻研。
③他用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让我们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④《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⑤《昆虫记》告诉我们,文学和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都需要激情和冷静,而在这二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实和真诚。
⑥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艰苦,也要为了理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