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中学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麻镇中学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第四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7 07:3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李贽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思考:
1. 这首诗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哪一时期思想领域怎样的现实?
2.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思想领域状况是否一直如此?材料1:满清入关,为了消弱汉族的民族意识,方便统治,实行“剃发令”(“薙发令”)。并强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与汉族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相违背,由此引发严重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由此加剧了民族危机,在江南很多地方出现抗清斗争。
材料2:满清入关遭到抵制,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仅扬州十日罹难人数到80万人。材料3::“从来异姓先后继统,前朝宗姓臣服于后代者甚多,从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称朱姓,摇惑人心,若此之众者。”
——雍正解释文字狱出现的原因
材料4::“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
——顾颉刚
材料5:查嗣庭案亦系较大冤案。查氏为隆科多党人,官至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出任江西主考。选用《易经》、《诗经》上的“正”、“止”二字(俗传“维民所止”)命题,被人告作要去“雍正”之头。查嗣庭病死狱中,仍被戮尸枭首。
——(《清世宗实录》卷48)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背景
明清时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制度盛极而衰。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4.思想:明清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程朱理学体系占统治地位,摧残人性。
5.外部: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 材料1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焚书》 材料2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焚书》 材料3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 1、李贽——反正统意识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主张男女平等李贽的进步思想"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
2、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盲从孔子,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写作:主张“真心”,反对摹古之风。
4、提倡个性,抨击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皇帝老子去偷牛,
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
细伢打破老子头。(君不君)
(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3.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儒学正统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著作:《焚书》《藏书》  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在麻城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生,李贽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的先生要求学生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学生们蹦蹦跳跳翻跟头,大声读书像打油;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学生们帮家里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是在学堂里,李贽要学生在钓鱼台上听;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学生们玩:
  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
  公公拉着媳妇手,细伢打破老子头。
    学生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启发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
  接着,李贽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细伢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就到处传播。气得那些官老爷和封建卫道士们连连骂李贽是“盗教”、“邪教”、“异端”。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材料二: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
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材料四: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材料五:“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材料一、二:批判君主专制;
限制君权;材料三:提出君臣平等;材料四: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材料五: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阅读以下材料,概括黄宗羲的观点黄宗羲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2、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说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黄宗羲主要思想(1)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反对重农抑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学术:主张“经世致用”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浙东学派创始人,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
顾炎武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腐败,提出“众治”。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3.评价:
(1)虽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但他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愿望是十分强烈的。
(2)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启蒙精神。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1.王夫之主张:
(1)政治思想: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批暴政。
(2)哲学思想:朴素唯物主义,尊重物质运动规律,反天命、神道
(3)学术:经世致用
《船山遗书》
3.评价:闪烁着唯物主义和革新的光芒,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唐甄(凡帝王者皆贼)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积极倡导者之一,著有《潜书》。
2.主张:
(1)儒学的可贵之处为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对专制君主和“官”进行大胆批判和猛烈抨击。
(3)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3.历史影响:
(1)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2)其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
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演变线索魏晋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官方哲学(理学) 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思想演变规律①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③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植三、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积极影响◆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
◆批判继承了儒家思想,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无法实现消极影响【课堂探究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政治: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学术: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学说儒家思想的演变5 、魏晋到隋唐:冲击:受到道教、佛教冲击,“三教合一”。2、战国:继承发展:百家争鸣,孟子、荀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使儒学成为诸子中的蔚然大宗。4、汉代:正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春秋:创立:社会转型之际,孔子开创儒家学说。6 、宋明时期:改造与融合:程朱理学、陆王心学。7 、明末清初:批判与启蒙:反对封建礼教的“异端”李贽,三大思想家(黄,顾,王),唐甄8、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思想解放:打倒孔家店3、秦朝:重创:焚书坑儒,遭到沉重打击。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八坚持、反对)深化?提高  当代儒学复兴2.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把儒家的一些伦理原则和道德用于规范用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可以改善一切以物质利益为中心而造成的冷漠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深化?提高  当代儒学复兴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