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06 20: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水 循 环
1、说教材--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主要是讨论水循环,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本节内容与本单第一、第二节的内容是并列关系,目的是从地理角度详细介绍和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说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根据这样的要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处理:
水循环的含义部分,指导学生自学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分,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比较少,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采用探究活动等方式,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升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
本节课课时安排:1课时
1、说教材--教材目标的设定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本着明确、清晰、可完成的原则,本节课的内容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2)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而且其数量是有限的。
(3)理解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间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水循环,让学生能够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的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过程、规律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进而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1、说教材--教材目标的设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说教材--教材目标的设定1、说教材--教材重点、难点 根据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材内容特点,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特设置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知识储备上,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水圈,大致知道了水圈的物理分类,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2、心理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水循环有一些生活经历,只是学生没有把这些现象与地理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说学情--学情分析 针对重、难点,我选择的教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等,选择这组教法的目的在于凸显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体性,激发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的学习。3、说教法 在新课程全面施行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有鉴于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自学法
探究式学习法4、说学法 遵循知识生成的自然脉络,根据确定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5、教学过程创设情景阶段领悟形成阶段启迪升华阶段巩固练习阶段 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世界水日”的来历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的视频短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求知欲望,分享事例给同学们的惊奇,紧接着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水循环。
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2—3分钟。(1)创设情景阶段(2)领悟形成阶段探究活动:
播放视频”小水滴的自述”,让学生随着小水滴穿越时空,听完之后让学生从中找出小水滴的运动过程。目的在于能使学生通过活动来总结出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6—8分钟。(2)领悟形成阶段
学生活动:
紧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图示说出具体的水循环包含了哪些环节。总结完之后叫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之后进行分析、纠正和总结。目的在于能使学生自己动手绘图,培养读图、绘图的能力。
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10—12分钟。
(2)领悟形成阶段探究活动:
1、探究一:”水滴石穿“现象。通过探究活动说明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2、探究二:陆地水的更新周期。通过探究活动说明水循环是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探究三: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活动说明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最后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9—10分钟。
(2)领悟形成阶段  为了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培养学生热爱人类生存的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最后播放一段关于水资源的公益广告,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节约水资源。
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4—5分钟。 (3)启迪升华阶段 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我最后设计了几个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4)巩固练习阶段6、板书设计第 二节 水循环
1、含义
2、环节
3、分类
4、原因
5、意义7、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始终围绕着水资源以及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这一主线展开,因此希望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水资源的危机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2、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对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提取、加工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