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整合与评价
微专题1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
1.三大自然区的位置及形成
(1)三大自然区的位置
(2)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2.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区域差异及成因
3.三大自然区的内部特征及成因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4.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农业活动 平原地区几乎全被开垦,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区 草原和荒漠草原发展畜牧业,有水源灌溉处形成灌溉农业 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交通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线路四通八达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陡,交通线路稀疏,山区道路常受洪水和泥石流破坏
经济和文化 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和文化发达 信息闭塞,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典例巩固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下图)。读图,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决定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地形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
(2)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下面关于三大自然区人文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
B.西北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三大区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高寒区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高”“寒”
D.西北干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种植业为主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我国三大自然区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3 000 m等高线为界划分,故反映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为气候和地形;第(2)题,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是因为南、北纬度差异造成的热量差异导致的;西北干旱区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出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内部差异;青藏地区海拔高,垂直差异明显;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不是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第(3)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向北由于降水越来越少,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减小;三大区域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微弱的是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海拔高,导致气温低;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植被稀疏,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
微专题2 我国四大区域发展差异
1.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地区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发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地区 能源、矿产丰富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地区 70%为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东北地区 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海运便利,铁路发达;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重工业基地 科技投入不足,工业单一,污染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2.原因分析
区域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自然因素 沿海地区,便利的海运;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利于开发 距海较远,环境闭塞;多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不利 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水源不足
社会经济因素 工业基础好;生产力水平高,产业结构较优;对外开放早 工业基础差;生产力水平低,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对外开放晚 能源枯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典例巩固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奠定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其中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等因素对人口密度影响较大。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人口密度影响因素排序,圆圈大小表示影响因素水平。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依次是( )。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B.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C.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2)交通便利度对丙区域人口密度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是因为丙区域( )。
A.工业基础雄厚
B.距沿海港口近
C.地形地势复杂
D.对外开放度高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是我国城镇化主体区,主导了我国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其人口集聚的核心动力是城镇化,故甲为东部地区;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集中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城市群地区,加速了人口集聚,故乙为中部地区、丙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交通建设促进了人口集聚,故丁为东北地区。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西部地区地处内陆,离港口较远;复杂的地形地势制约了交通建设,所以交通便利度对西部地区人口密度的影响远高于其他要素和其他区域;与西部地区接壤的国家基本上经济欠发达,故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较低。
思维构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