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章第四节 第一课时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针对聚合反应类型)
2、理解“结构单元”“链节”“聚合度”“单体”等基本概念。
3、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针对聚合反应类型);
4、知道加聚反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探因(聚合反应的特点及反应类型)——寻果(分析高分子化合物得结构特点)——知“型来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单体;
2、以“细”“准”为原则和要求,辨析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和单体,从而更好的理解聚合反应所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高分子化合物链节和单体的寻找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 点:
有机高子化合物的单体判断;
难 点
有机高子化合物的单体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入]展示塑料袋、开关塑料等生活和教室中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质,引出课题。[板书]第一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概念[讲]基本概念:由千百个原子彼此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具有重复结构单元的有机化合物。举例:纤维素、蛋白质、蚕丝、橡胶、淀粉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以高聚物为基础的合成材料,如各种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与粘接剂等。[联想质疑]1.什么叫高分子化合物?你学过哪些高分子化合物? 2.判断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中哪些是天然高分子?哪些是人工合成高分子?[练习1.按来源分高分子化合物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下列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________,属于合成高分子的是________。①淀粉 ②塑料 ③蛋白质 ④合成纤维 ⑤羊毛 ⑥棉花 ⑦合成橡胶 ⑧油脂2.要求学生写出:聚乙烯(食品袋)、聚氯乙烯(服装袋)、CH3-CH=CH2、CH2=CH-CH=CH2 、CH2=CH-CH3+CH2=CH-C6H5、CH2=CH-CH=CH2+CH3-CH=CH2发生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种反应类型是什么反应了类型。发生此类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提问]从形式上来看,此反应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分析、讲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及有关概念的比较。填写下表:聚合反应CH2=CH2单体—CH2—CH2—链节n聚合度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又叫聚合物或高聚物。n值一定时,有确定的分子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分子质量×n。一块高分子材料是由若干n值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下表列出来了一些单体及它们的分子式,如何书写这些单体的聚合产物的结构简式?单体名称单体结构简式聚合物乙烯CH2=CH2丙烯CH2=CHCH3氯乙烯CH2=CHCl丙烯腈CH2=CHCN丙烯酸CH2=CHCOOH醋酸乙烯酯CH3COOCH=CH2丁二烯CH2=CH—CH=CH2乙炔HC≡CH[讨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述能进行加聚反应的单体,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征?加聚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加聚反应的特点: 1、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参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2、发生加聚反应的过程中,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产物产生,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提问]你知道下面两个聚合物由何种单体聚合而成的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投影、讲解]由加聚聚合物推单体的方法 → 单体:CH2=CH2 边键沿箭头指向汇合,箭头相遇成新键,键尾相遇按虚线部分断键成单键。→单体: 凡链节主链只在C原子并存在有C=C双键结构的高聚物,其规律是“见双键、四个C;无双键、两个C”划线断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双键互换。[例题1]某高分子化合物的部分结构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 从高聚物链状结构看,是以碳链形成的高分子,碳链中没有其他原子,故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重复单元为 ,故高聚物可以表示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案】 A [例题2] 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简式可用 表示,设聚合度n为3 000。回答下列问题:(1)该有机玻璃的单体为________,链节为________。(2)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有机玻璃的结构简式可知,生成有机玻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度×链节,可知有机玻璃的相对分子质量=3 000×100=300 000。 学生十分钟结合导学练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 “结构单元”“链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合度”“单体”等基本概念;以及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针对聚合反应类型);知道加聚反应的特点。以“细”“准”为原则和要求,辨析高分子化合物的链节和单体,从而更好的理解聚合反应所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布置作业1.课外调查:①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②举出在日常生活中你所遇到的高分子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优良性能和缺点(如轻便、防水、易燃等等)2.家庭实验:自找一份聚乙烯、聚氯乙烯材料,通过实验加以检验。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课题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第二课时)1、组成上:高分子是以一定数量的结构单元重复组成,例如:聚乙烯2.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链节和聚合度单体:能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链节:重复出现的简单的结构单元。聚合度:链节重复的次数。3、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量×聚合度有n值不同的结构单元组成,因此实际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4、发生聚合反应的条件:必须含有不饱和键
相对分子质量很大(至少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
学生答出:天然高分子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合成高分子有电木、聚乙烯、聚氯乙烯、人工合成橡胶等
[生]由许多小分子通过加成反应变成一个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既属于加成反应又属于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生分组书写合成上述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 CH2=CHCl【课题】必修二第三章 第四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第二课时 橡胶 纤维
【教材分析】:本节利用大量图片、文字和表格,引导学生认识橡胶、纤维的分类、性能,了解它们在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对橡胶、纤维的分类、性能和用途有大致的印象。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图表、照片和多媒体信息,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材料科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了解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丰富资源,人工合成出许多高分子材料,使人类摆脱了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②深刻体会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教学重点】:
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2014年4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在塑胶操场上运动员百米冲刺的一段视频。2、讲述:塑胶操场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减少体力的消耗,增进竞赛成绩。适度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少运动伤害,长期练习及比赛均适宜。
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它们有什么特性呢?本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些知识。 看视频听讲解 激发学习兴趣激发疑问
【板书】 第四节 橡胶、纤维
环节二复习回顾知识探究(一)投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书】一、橡胶【交流、研讨】:1、常用的橡胶分为哪几种? 2、橡胶的特性是什么?它有哪些用途?(学生完成学案的同时,老师完成板书内容,最后投影展示答案)1、橡胶根据来源和组成,可以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和 。天然橡胶的化学成分是 ,其结构简式是 ; 是最早的合成橡胶,其它合成橡胶包括: 、 、 及一些 。2、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的特性为: 【板书】:(一)分类和特性 1、 分类 ①天然橡胶 ②合成橡胶 2、特性:高弹性等。(二)用途: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投影】:1、展示橡胶的用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生活中的橡胶制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拦河橡胶坝 橡胶玩具【随堂练习】一:完成下列加聚反应方程式1、nCH2=CH C=CH2 CH32 、nCH2=CH CH=CH23、nCH2=CH CH=CH2+n CH=CH2 学生自学课本93-94页,并完成投影的填空理解橡胶工业的发展。思考橡胶能否使溴水褪色? 完成学案,熟悉知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橡胶的用途巩固加聚反应,理解“1、4加成”中产生新的双键。
知识探究(二)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一组纤维产品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观看投影 激发好奇心,继续探究新知。
【板书】二、纤维(学生完成学案的同时,老师完成板书的内容,点评后投影展示答案。)1、纤维分为 和 。其中天然纤维包括 、 、 等。由于在质量、品种、数量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开发化学纤维。2、化学纤维分为 和 。人造纤维是以 纤维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制成的具有特定性能的 纤维或 纤维,它们均称为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是以 、 、 为原料制成相应的有机 化合物,再经 反应制成。 【板书】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如棉花、麻、蚕丝、羊毛、木材等) (2)化学纤维(包括①人造纤维、②合成纤维)性能: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缩水等。用途:除供人类穿着外,在生产和国防上也有很多用途。(回放刚才的图片,进一步感受纤维在生产和国防上的广泛用途。) 【随堂练习】:已知高分子化合物 ,请判断分析它们的单体1、[ CH2 CH(CH3) CH2 CH2 ] n CH32 [ CH CH CH=C CH2 CH ] n CN 答案:1、CH2=CH CH3 和 CH2=CH2CH3 CH=CH C、 CH C 和 CH2=CH 阅读课本94到95页,自学课本,完成相应的学案,准备口头回答。做笔记到黑板上写出单体 熟悉纤维的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点,完善纤维的有关知识。巩固由高聚物找单体的方法“折键法”。
环节三归纳总结 【投影】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橡胶、纤维的分类、特性和用途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橡胶 、 纤维橡胶 1、分类和特性 (1)、 分类 ①天然橡胶 ②合成橡胶 ( 2)、特性:高弹性等。 2、用途: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和日常生活。【随堂练习】一:完成下列加聚反应方程式 略纤维1、纤维的分类(1)天然纤维(如棉花、麻、蚕丝、羊毛、木材等) (2)化学纤维(包括①人造纤维、②合成纤维)2、性能: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不发霉、不缩水等。3、用途:除供人类穿着外,在生产和国防上也有很多用途。 【随堂练习】二:已知高分子化合物 ,请判断分析它们的单体 略鲁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4节 塑料 橡胶 纤维(1)
【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第一课时,在学生学习了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之后,自然过渡到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首先由相对分子质量入手帮助学生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然后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合成高分子材料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本节属于常识性介绍,教学要求层次比较低,但与前面学生已学习过的如烯烃的加成反应、羧酸的酯化反应等知识有紧密联系,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正确书写重要高聚物加聚反应的方程式、复习巩固已学习的有机化学知识,也为后续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反应基础”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对生活中和学习过的材料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2、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会书写重要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学生的阅读导学,了解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展示和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由塑料废弃物所造成的白色污染及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重要高聚物的加聚反应及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教学难点】有机高分子的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重要高聚物的加聚反应方程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验仪器、球棍模型
材料:聚乙烯保险膜、聚氯乙烯塑料袋、、电木片(废旧的白色电源插座外壳)等
试剂: 汽油、水、乳胶管(橡胶塞)
仪器:每组试管(比乳胶管内径大)各4支、胶头滴管、 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方法】本课时采用:自主学习→图片导引→观察对比→老师引导→交流研讨→启发诱导→实验验证→整合概括→拓展提升的方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课时的特点和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以图片导引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学习过甲烷、乙醇、乙酸、油脂等物质进行类比归纳认识高分子化合物,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介绍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基本性质,通过实验验证和生活常识,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从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实验中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操作,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更好为人类服务的理念。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 任务1:1、无机材料包括哪些内容?2、有机高分子材料材料包括哪些内容?3、生活中你能举出哪些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例子?【板书】第四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学生阅读课本89页第一段,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分项布置任务,学生有目的的高效学习
图片引入 观看图片体味高分子化合物的存在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定向示标 1、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2、学会书写重要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应用4、白色污染及防治、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意识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自己本节将要收获什么 明确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 任务2:什么是高分子化合物?乙醇、乙酸、油脂、葡萄糖是高分子化合物吗?为什么?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89页第二段,明确从学生阅读课本89页第二段,明确从相对分子质量的角度认识高分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点强化 【板书】一、高分子化合物:概念:【强调】①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极大(几万至几千万)②混合物,无固定的熔沸点任务3:学生借助球棍模型动手拼插聚乙烯、聚氯乙烯【展示】学生拼插的球棍模型结果结构特点: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讲述】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例:(n为结构单元即链节重复的次数,也称为聚合度;CH2=CH2为单体)【知识点击】线性结构:不带支链如Ⅰ,带支链如Ⅱ体型结构:产生交联如Ⅲ 学生可借助球棍模型的拼插,体会简单的结构单元以及重复链接、重复次数等由学生形象说明结构单元、聚合度等基本概念学生明确由于连接方式的不同导致高分子的两种结构,本部分不做过多要求 使学生亲自体验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对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形象化
跟踪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①淀粉②纤维素③氨基酸④油脂⑤蔗糖⑥酚醛树脂⑦聚乙烯⑧蛋白质A、①②③⑦⑧ B、①④⑥⑦C、①②⑥⑦⑧ D、②③④⑥⑦⑧2、判断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强化学生对于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投影学生完成的学案,使学生做到有错必纠 借助投影,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案的填充情况,使其在错误中成长
实验探究 【过渡】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因而它们具有与小分子化合物不同的一些性质,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任务4: 【投影】实验步骤:实验1:取2支试管,截取2根与试管等长的乳胶管,一支试管中插入乳胶管并加满水;另一支试管内加入少量汽油,将乳胶管插入试管,再用滴管向乳胶管内孔中滴满汽油,稍后观察。实验2:取一小块聚乙烯塑料片,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缓慢加热,融化后冷却再加热直至燃烧,观察变化的全过程。实验3:用镊子夹住一小块电源插座外壳,在酒精灯上缓慢长时间加热,观察现象。(与实验2 对比) 学生亲自揉搓聚乙烯保险膜、聚氯乙烯塑料袋,手感上进行对比学生熟悉实验内容,然后分组实验,但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主动参与知识建构。(高分子化合物溶解性缓慢,教师可展示提前准备的实验成果)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教师引导安全实验操作,对比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成果展示 【投影学生实验成果】实验实验现象结论1加水的无明显现象,加汽油的乳胶管稍伸长。乳胶管难溶于水,在汽油中稍有溶胀。2加热变软、流动,冷却后变硬,再继续加热燃烧。乙烯塑料不耐高温,受热变软,易燃烧。3加热不变软、受热处变黑,长时间加热燃烧,离开酒精灯熄灭。电木受热不会变软,长时间受热裂解、碳化。【归纳】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阅读课本90页最后一自然段,归纳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性质。【小结】幻灯片投影基本性质:(1)、溶解性: ①通常难溶于水。②在有机溶剂中溶解缓慢或稍有溶胀。 (2)、热塑性、热固性: ①热塑性:受热变软、流动,遇冷变硬,可反复加热、受冷再造。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②热固性:受热时不会变软,不能通过加热、受冷反复再造。如:酚醛塑料、脲醛塑料(3)、电绝缘性:一般不带电 (4)、易燃烧 借助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实验记录结果实验中需要特别强调缓慢加热和加热熔化、冷却再加热及观察变化的全过程,使学生对热塑性有个感性认识学生阅读课本90页,归纳并落实到导学案上学生做好知识梳理,也可以列举生活中有热塑性或热固性的物品,使抽象笼统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趋向于条理化(塑料中的原子是以共价键形成的,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使知识深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归纳整合
跟踪练习 3、为什么聚乙烯塑料凉鞋破裂可以热补,而电木插座不能热修补。4、香油瓶的胶塞为什么要用玻璃纸包起来,如果不包起来会出现什么后果【解释】3、聚乙烯塑料凉鞋破裂具有热塑性可以热补,而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不能热修补。4、香油瓶的胶塞要用玻璃纸包起来,如果不包起来在香油(有机溶剂)中会发生溶胀,无法打开或盖上塞子。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给出正确解释 现学现用,能给生活中常见问题给出正确解释
实物展示 实物由教师提前准备,学生观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 为后面塑料的学习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自主学习 任务5:1、塑料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主要成分是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中添加添加剂?3、工业上是利用什么反应原理制成塑料的?以聚乙烯塑料为例说明。 学生阅读课本91页第一段,并完善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学生代表回答相关问题
【板书】二、塑料塑料的成分:合成树脂、添加剂塑料的制取:(以聚乙烯为例) 任务6:学生动用球棍模型插拼,形象的展示出引发剂的作用下,n个乙烯分子打开碳碳双键,然后连接聚合而成含有n个重复结构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全过程聚乙烯塑料的性质如何?有哪些重要应用?【质疑】把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替换成甲基、氯原子,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强调】引发剂的作用下双键碳原子打开后作为端点碳原子,其余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当做支链 学生借助之前拼插的模型体会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实质过程学生阅读课本92页,了解塑料的性质及应用,为后面的白色污染埋下伏笔 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要比 “满堂灌”式效果好很多
跟踪练习 5、根据以上高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根据拼插模型的体会书写学案上对应的方程式,深化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实质过程,投影学生练习结果 强化通过自己主动参与建构的新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学以致用,深化实质,提高认识的准确度和全面性引领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学生借助身边的生活体验,结合所学知识,增强主人翁意识
归纳整合 【板书】3、聚合反应:(1)定义: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生成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聚合反应;(2)加聚反应:像乙烯生成聚乙烯这样的聚合反应叫做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学生借助归纳得出加聚反应的特征以及单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拓展提升 【质疑】nmol乙烯和nmol丙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分析】指引学生分析双键打开可能的连接方式【小结】 学生认识到加聚反应也可以是不同单体之间发生的
归纳整合 【强调】①单体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②加聚反应的每种单体必须含有不饱和键③产物只有一种且为混合物 引领学生归纳概括
图片展示 【过渡】塑料工业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塑料本身结构稳定、难以降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投影图片】【质疑】针对白色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系列难题,我们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抵制白色污染或尽可能的减轻这种污染?【归纳】同学提出的解决方案:多使用环保布袋,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塑料制品(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全民文明和环保意识;大力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使环保部门和社区组织有效地负起责 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白色污染”,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收集同学集体智慧的成果, 增强社会责任感
巩固练习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2.“不粘锅”炊具是在金属锅的内壁上涂一薄层聚四氟乙烯制成,下列各项对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聚四氟乙烯的单体中不含有碳碳双键 B.聚四氟乙烯在高温时容易燃烧 C.聚四氟乙烯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正常使用时不会发生化学变化 D.聚四氟乙烯的分子内支链很多,且彼此缠绕,不会污染食物3、PVC管材的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塑料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的单体是CH3CH2Cl B.聚氯乙烯是高分子化合物C.聚氯乙烯能使溴水褪色 D.PVC保鲜膜最适合用于包装水果、熟食等4.(选做)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如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聚苯乙烯的链节是______________,单体是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某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为52 000,则该高聚物的聚合度n为________;(3)已知聚苯乙烯为线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试推测:它________(填“能”或“不能”)溶于CHCl3,具有___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
感受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反思总结 从三维角度进行总结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基本性质时,可以趁机观看学生的实验成果) 由学生来课堂小结,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培养知识的概括能力 使学生养成及时总结、完善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塑料 橡胶 纤维
一、高分子化合物:
1、概念:
2、结构特点:由简单的结构单元(即链节)重复连接(次数为n---聚合度)而成
基本性质:
(1)、溶解性:(2)、热塑性、热固性 (3)、电绝缘性:一般不带电 (4)、易燃烧
二、塑料
1、塑料的成分:合成树脂、添加剂
2、塑料的制取:(以聚乙烯为例)
3、聚合反应:
(1)定义
(2)加聚反应:①单体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②加聚反应的每种单体必须含有不饱和键
③产物只有一种且为混合物
4、塑料的性质以及应用
【教后记】: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性质显得比较笼统抽象,不像前面学习到的小分子化合物那样严密、准确,让学生参与模型的拼插和动手做好实验,进而借助于观察自己的劳动成果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根据模型拼插的变换理解加聚反应的实质和特点,进而能够进行迁移变式,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塑料用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用途与性质的关系,同时也能意识到正是由于塑料本身的某些性质决定了身边存在的环保问题,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献计献策,能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塑料
橡胶
竹炭纤维
聚苯乙烯(PS)
聚丙烯(PP)
聚乙烯(PE)
聚氯乙稀(PVC)
脲醛塑料(电玉)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