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7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9 16: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诵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触摸古人的思想,体会古人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领略那个唯美、洒脱的诗意世界。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培养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第一次先学后教
1、了解背景链接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本诗选自《文选》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huā
wèi
【诗词诵读】
zhé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诗意:庭院中有一棵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儿开得繁盛。
赏析: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庭中”暗示这是深闺之景,点出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情感的闺怨诗。
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繁盛。
佳美、珍贵的树。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诗意:我攀引枝条摘下一朵花,要把它馈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赏析: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思人、惆怅万分的怨妇形象。
攀引枝条。
给予,馈赠。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诗意: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可路途遥远却不能送达。
赏析: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执花伫立良久,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充满。
送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诗意:这花有什么珍贵?只是离别太久,想借着它表达思念罢了。
赏析:七、八句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历时很久。
第二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第三、四句写主人公,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诗歌采用何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第三、四句写主人公,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5.诗歌采用何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1)反衬:诗歌开头四句描绘了春日叶绿花盛的景象,一切都欣欣向荣,然而置身其境的是一个幽怨的思妇,美好的景致更反衬出思妇内心的愁苦。
(2)抑扬结合: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板书设计
庭中有奇树
发华滋
折其荣
莫致之
感别离
思念、孤寂
这首诗运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中有奇树》中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心中愁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典型考题】
2.分析本诗在写景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①在写景上层层递进,由树及叶,由叶及花,女主人公的感情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女主人公将对丈夫的思念寄托在眼前所见之景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华滋”“馨香”等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和心中的哀怨伤感。
龟虽寿
曹 操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曹操的诗歌风格慷慨悲壮,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归途中写了这组诗,抒发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龟虽寿
曹 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诗意: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久,但也有死去的时候;神蛇尽管能腾云驾雾,最终也会化为土灰。
赏析:前四句采用起兴手法,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生命有限,说明了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终结,这里指死去。
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意:衰老的骏马卧在马槽旁,志向仍然是驰骋千里;有气节有壮志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停止。
赏析:五至八句笔力遒劲,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虽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骏马,好马。
马槽。
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意: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只要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
赏析:九至十二句呼应开头四句,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由壮怀激烈的高唱回到哲理的思辨,表现了诗人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
长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意: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赏析:最后两句在《步出夏门行》各章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第二次先学后教
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自比,点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曲,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神龟、腾蛇→寿命有限
老骥、烈士→壮心不已
养怡→延年益寿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这是一首咏志诗,诗人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现出自己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龟虽寿》中说明生老病死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典型考题】
2.(十堰中考)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第一次先学后教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博学有才,在诗歌方面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其诗传世不多,风格遒劲刚健,清峻硬朗,语言质朴,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今有《刘公干集》。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建安七子集》卷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赠从弟》共三首,分别以蘋藻、松柏、凤凰为喻,赞美勉励堂弟,并以之自勉。本诗为第二首。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赠从弟(其二)
刘 祯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词诵读】
bǎi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柏,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赏析:一、二句描写松柏在狂风中挺立的景象。“亭亭”写松柏傲岸的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在“风”与“松”的较量中突出松柏的傲骨。
挺拔的样子。
堂弟。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意: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
赏析: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前者突出风势之大,后者突出松枝之刚劲,在对比衬托中,突出表达了对松柏的雄健挺拔的赞美之情。
多么。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诗意:任严冬冰霜严酷寒冷,松柏的腰杆常年端正挺拔。
赏析:五、六句写严酷冰霜摧残下的松柏形象,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意:难道松柏没有遭受严寒?是因为它有耐寒的本性。
赏析:七、八句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以此表明松柏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它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本性。
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第二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诗歌第一、二句中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分析诗歌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诗中却着力突出松柏这一形象,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品析诗歌第一、二句中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亭亭”写出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极有气势。“亭亭”和“瑟瑟”形成对比,风的肃杀衬托出松的刚劲。
分析诗歌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的表达作用。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风之大和松之韧,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诗中却着力突出松柏这一形象,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目的是借松柏端正的形象和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表明自己的坚贞志向,表达对堂弟的无限期望。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第一、二句和第三、四句运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板书设计
赠从弟
(其二)
风盛
衬托(或对比)
托物言志
松柏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勉励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勉的意思。
【主旨归纳】
(1)《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本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要正气凛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迁中考)万物有节,生命有节。做人当如刘桢《赠从弟》(其二)中的松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
1.理解性默写。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典型考题】
冰霜正惨凄
终岁
常端正
2.(恩施州中考)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亭亭”写出松的坚毅、傲岸;“瑟瑟”模拟刺骨风声,写出风的萧瑟、凄冷。叠词的使用增添了形象感和韵律美,也突出了松柏的端正本性。
3.(日照中考)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象征手法。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坚贞自守的志向及对堂弟的勉励之情。
梁甫行
曹 植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3.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曹植集校注》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曹植因才华横溢,早年受曹操宠爱,其兄曹丕称帝后,对他严加防范。曹植被贬到贫困的边地,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慷慨激愤的诗。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梁甫行
曹 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
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诗意:各地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也不相同。
赏析:一、二句以对偶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暗含对最高统治者的忠告:要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气候不同。
不同。
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诗意:艰难啊边地的人民,他们栖身在荒野的破旧草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在山林险阻之地。
赏析:三至六句直接描写诗人所见所感,如实记录边地人民贫困的生活图景:草屋破旧,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生活在山林险阻之地。“剧哉”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边地人民贫苦生活的无限同情。
艰难。
妻子儿女。
像。
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诗意:简陋的房屋多么萧条,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
赏析:七、八句紧承上文,描写狐狸、兔子自由出没于房屋的景象,侧面烘托出边地贫民生活环境的荒蛮,深化了主题。
自在地行走。
房屋。
第二次先学后教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具体分析。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特色。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请具体分析。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的情景。其中,第二至八句,分别从生活环境、人民形貌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他们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写狐兔出没,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起到提挈全诗的作用,下面对艰苦生活的具体描写由此而展开。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特色。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梁甫行
海民
寄生草野
象禽兽
依林阻
狐兔翔
正面
侧面
怜悯激愤
济世情怀
这首诗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边地人民的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主旨归纳】
1.理解性默写。
(1)(广安中考)曹植《梁甫行》中如实记录百姓流离失所,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表现边地人民生存环境蛮荒恶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典型考题】
子象禽兽
2.说说本诗开头两句的作用。
开头两句从自然现象写起,表明各处气候尽管各异,但边地贫民的生活却是一样艰难,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边地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铺垫,起到烘托作用。
这两句诗是侧面描写,写狐狸、兔子在荒芜的家园自由出没,从侧面反衬出边地贫民生存环境的蛮荒恶劣,抒发了诗人对他们生活困苦的感慨和同情。
3.请从描写的角度鉴赏诗句“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