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2.4给动物建个“家”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2.4给动物建个“家” 单元教学规划+课时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1 17:12: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动物》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物》
单元主题 科科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妈妈就在家里养了一条小狗。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科科都会去和小狗玩一会儿,再去写作业。今天科科在和小狗玩的时候,他问妈妈,“妈妈,我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奶奶家养的鸡,那我们学校有小动物吗?”妈妈笑了笑说:“当然有了,你可以利用下课或是放学的时间,去校园里找找看呀。”科科一听,点了点头,“对呀!” 同学们,你们想和科科一起去校园里找找看,都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吗?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 5.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它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学业要求: 1.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并简要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2.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特征。 4.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植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5.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 6.能比较不同动物感知环境的器官。
教材分析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已编辑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环形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本单元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共设置了6课时,有《我们知道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观察一种动物》、《给动物建个“家”》、《观察鱼》、《给动物分类》。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2课是认识周围的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第3、4课是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需求;第5课认识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特点;第6课是学习分类的方法认识更多的动物。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是与生俱来的。春霞姐姐是动物活动频繁的时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已有研究表明,从儿童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吸引他们关注的对象。在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方面,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认识。虽然不能清晰地说明理由,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将玩具熊、石块等非生物看作是“有生命”的。 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后,学生在“画一种有‘生命’的东西”的调查中,画“植物”和“动物”的人数各占一半左右,说明虽然未经历正式学习,但学生对动物具有生命特征的认识已经很丰富。不少学生能将动物的生命与空气、食物、水、阳光等因素联系起来,甚至还有少量学生能将“生命”和“胎儿”等与繁殖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这也说明,一年级学生的“生命”概念开始朝着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单元目标 1.科学观念: (1)认识到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2)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3)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4)知道动物会呼吸、运动、长大、繁殖和生老病死。 (5)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它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6)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7)知道可以按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能说出常见动物的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动物的外在特征,表达自己的想法。 (3)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对动物进行分类。 3.探究实践: (1)能用多种感官细致地观察动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饲养一种小动物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6)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4.态度责任: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物表现出探究兴趣。 (2)对动物的特征和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3)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能在有目标、有序的观察活动中发现动物特征和多样性,并用语言、图示描述自己的观察。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会运用比较特征的方法,形成依据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观察课我们知道的动物动物是生物,有某些共同特征辨认动物,对动物你知道了什么?它有生命吗?1.通过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检查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知。 2.通过交流研讨,对观察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出动物共同的基本特征,会判断玩具熊是不是动物的原因。1观察课校园里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校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它们都生活在什么环境里?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校园里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增强探索动物的兴趣。1观察课观察一种动物观察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蜗牛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用处?1.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不同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1实验课给动物建个“家”在给蜗牛建“家”中体会动物对生存环境、食物的需求。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能说出蜗牛生存的需要。体会蜗牛对食物和环境的需求。1观察课观察鱼认识鱼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及它是如何适应水生环境的。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鱼靠什么运动?能边看边画,记录鱼的形态特征。 能用科学词汇描述鱼的鳍、鳃、鳞片等。1实验课给动物分类用分类的方法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知道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2.4 给动物建个“家”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单元主题
01
教学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板书设计
08
单元主题
科科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妈妈就在家里养了一条小狗。每天放学回来第一件事,科科都会去和小狗玩一会儿,再去写作业。今天科科在和小狗玩的时候,他问妈妈,“妈妈,我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鸟、还有奶奶家养的鸡,那我们学校有小动物吗?”妈妈笑了笑说:“当然有了,你可以利用下课或是放学的时间,去校园里找找看呀。”科科一听,点了点头,“对呀!”
同学们,你们想和科科一起去校园里找找看,都生活着哪些小动物吗?
教学目标
《给动物建个“家”》
科学观念: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在环境中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科学思维: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蜗牛需要的生存条件,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论证。
探究实践:尝试给蜗牛建一个能满足它多种需要的“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饲养蜗牛,并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
新知导入
动物的“家”
新知导入
猜猜这是谁的家?
小鸟的“家”
蜜蜂的“家”
新知导入
你们知道我的
“家”是什么样的吗?
新知讲解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通过你对蜗牛的了解,你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找到蜗牛吗?
新知讲解
菜叶上
草丛中
树干上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新知讲解
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新知讲解
有土、有水的地方。
阴暗、潮湿的水边或是土里。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新知讲解
能让蜗牛四处爬
有吃的东西
要保持潮湿
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
空间不要太小
菜叶等
喷水
盖子带孔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新知讲解
找个透明的,方便观察的盒子。
我们用什么材料来模拟或是直接搭建蜗牛的“家”?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拓展提高
先铺一层细纱
再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
最后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蜗牛的“家”怎样建起来呢?
新知讲解
饲养蜗牛应注意哪些问题?
不能被阳光直射。
每天注意清扫残叶。
加盖防止蜗牛爬出。
打孔让蜗牛呼吸。
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新知讲解
温馨
提示
要保持安静观察哦!
新知讲解
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蜗牛喜欢吃什么?
一些嫩叶子,白菜叶子、青菜叶子、莴苣叶、黄瓜、萝卜……
新知讲解
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新知讲解
蜗牛怎样吃菜叶?
在蜗牛触角中间往下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虽然和针尖差不多大小,不用放大镜肉眼都无法分辨,但小洞里面其实还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新知讲解
蜗牛怎样吃菜叶?
蜗牛的齿舌上就像长了许许多多细小的“牙齿”,把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地吃下去。
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拓展提高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135排牙齿,每排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齿,而一些蜗牛的牙齿数量甚至超过了2万多颗。
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新知讲解
活动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爱吃的植物的叶子
阴暗潮湿、多腐质的环境
怕强烈的光线刺激
多在黄昏后至清晨活动
新知讲解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黏黏的痕迹。
2.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蜗牛进食时,嘴巴在不停地动。
活动三:研讨
新知讲解
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2.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活动三:研讨
新知讲解
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黏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2.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活动三:研讨
拓展提高
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
蚂蚁的家
拓展提高
蚁穴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简直是一座迷宫。外侧是一条条环状的深沟,如同城市的环形大道。蚁穴有各种形式,大多数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
蚂蚁的家
大家来填空
1、蜗牛的舌头叫( )。
2、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是( ),它的牙齿长在( )上。
3、蜗牛生活在( )的地方。
4、蜗牛喜欢吃( )、( )、( )等。
齿舌
蜗牛
课堂练习
舌头
白菜叶
阴暗潮湿
青菜叶
黄瓜
大家来判对错
1、因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可以在蜗牛的“家”里加很多水。( )
2、饲养蜗牛,不能把饲养盒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
3、蜗牛会啃食各种植物的叶子,会危害农作物。( )
4、蜗牛喜欢在白天出来活动。( )
×
课堂练习

×

大家来选一选
1、关于饲养蜗牛,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蜗牛不用呼吸,所以可以装在密闭的盒子里饲养
B. 要及时清理蜗牛的排泄物
C. 不能在饲养盒里加太多的水
2、下面不适合生活在草地里的动物是( )。
A. 蟋蟀 B. 蚂蚁 C. 金鱼
3、蜗牛吃食物时,是( )
A. 用牙齿咬断食物 B.用牙齿磨碎食物 C.直接吞下
A
课堂练习
C
B
大家来连一连
课堂练习
把下做法与对应的目的连线。
加盖 让蜗牛可以呼吸
在盖上打孔 给蜗牛提供食物
放入落叶 防止蜗牛脱水
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蜗牛爬出盒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每个小组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1.在画纸上画出你打算给蜗牛建的“家”。
2.你还想给哪些小动物建个“家”,想一想,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4.给动物建个“家”
设计蜗牛的“家”
搭建蜗牛的“家”
蜗牛吃菜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时《给动物建个“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蜗牛需要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并在环境中进行各种生命活动。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科学思维:根据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蜗牛需要的生存条件,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论证。
探究实践:尝试给蜗牛建一个能满足它多种需要的“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饲养蜗牛,并持续观察蜗牛的生活。
态度责任: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动物的信息,具有认识和研究动物的兴趣,以及珍爱生命、爱护身边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给蜗牛建一个“家”,让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的栖息地。
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观察蜗牛的进食活动。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评价量表1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蜗牛的生活环境 通过前面的学习,能说出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潮湿)得1颗星 ( )
蜗牛的家建在哪里合适? 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得2-3颗星。 ( )
蜗牛的家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能用语言描述出蜗牛的家的特点(如空间、食物、湿度等),得2颗星。 ( )
动手给蜗牛建个“家” 实践操作给蜗牛建个“家”,从准备材料,到建造过程,再到最后的“家”,整个过程,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得2-3颗星。 ( )
2.观察,蜗牛怎样吃东西。
评价量表2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蜗牛怎样吃菜叶?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是如何吃菜叶的,得2颗星。 ( )
3.研讨。
评价量表3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蜗牛的生活需要什么,答出一条得2颗星。答得越多,得到的星越多。 ( )
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观察蜗牛爬过的痕迹。得1颗星。 观察蜗牛进食时嘴巴的动作。得2颗星。 ( )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图片和问题导入 师:你知道吗?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地下,有的在树上,有的在洞里。 课件出示图片 师问:你知道这是谁的家吗? 生举手回答:小鸟的家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图片 师问:这又是谁的家呢? 生举手回答:蜜蜂的家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 师:你们还认识它吗?(蜗牛)对,它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小动物,蜗牛。小蜗牛要问大家了“你们知道我的家是什么样的吗?”那你们知道蜗牛的家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蜗牛的家吧。 揭示主题:给动物建个“家”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对能够联系积极上节课内容的,老师给予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给蜗牛建个“家” 1.讨论 课件出示图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蜗牛的身体结构,知道了蜗牛的刺激反应,还知道了蜗牛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要继续观察蜗牛,我们需要给蜗牛建个家。 师问:通过你对蜗牛的了解,你知道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找到蜗牛吗? 生举手回答 预设:草丛中;菜叶上;树干上 小组讨论,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组内交流、汇报 组1:有土、有水的地方 组2:阴暗、超市的水边或是土里。 …… 2、建造新家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课件出示 能让蜗牛四处爬→空间不要太小 有吃的东西→菜叶等 要保持潮湿→喷水 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盖子带孔 ……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并做出相应的解释 师:了解了蜗牛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我们就来做一个设计师,帮助小蜗牛设计一个家吧。首先我们要选择好适合蜗牛的房子。 小组合作,在自己的本子上,设计出蜗牛的“家”,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新家里的生活。 师小结:所以第一步是先找一个透明的,方便观察的盒子。那盒子里我们要怎样去布置呢? 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 师小结:这样蜗牛的家就基本建好了,那我们在饲养蜗牛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师提示:我们建造好后,一定要保持安静观察哦! 评价活动二:蜗牛怎样吃东西 师过渡:蜗牛有了新家,我们就可以不用再管它了吗?(不是)没有吃的东西蜗牛会饿死的。你知道蜗牛喜欢吃什么吗? 生举手回答 预设:菜叶、树叶…… 课件出示:一些嫩叶子,白菜叶子、青菜叶子、莴苣叶、黄瓜、萝卜…… 师问:那你有没有观察过蜗牛吃东西? 播放视频《蜗牛吃生菜》 师问:蜗牛怎样吃菜叶? 课件出示 师讲解:在蜗牛触角中间往下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虽然和针尖差不多大小,不用放大镜肉眼都无法分辨,但小洞里面其实还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出示: 师讲解:蜗牛的齿舌上就像长了许许多多细小的“牙齿”,把植物的叶子磨碎,再一点点地吃下去。 拓展提高: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135排牙齿,每排105颗,总共有14175颗牙齿,而一些蜗牛的牙齿数量甚至超过了2万多颗。 评价活动三:研讨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师过渡:蜗牛的新家我们已经设计好了,现在请大家想想,蜗牛的生活都需要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汇报 师提示:从蜗牛的生活习性考虑 课件出示 2、我们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汇报 组1: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黏黏的痕迹。 组2:我发现蜗牛在进食时,嘴巴一直在不停地动,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组3:我发现每个季节都会有蜗牛的出现。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 组4: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黏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 ……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给蜗牛建个“家”,那你知道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吗?蚂蚁也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一种小动物,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呢?通过一些图片先了解一下吧。 课件出示 根据图片,师解释: 蚁穴的内部结构异常复杂,简直是一座迷宫。外侧是一条条环状的深沟,如同城市的环形大道。蚁穴有各种形式,大多数在地下土中筑巢,挖有隧道、小室和住所,并将掘出的物质及叶片堆积在入口附近,形成小丘状,起保护作用。 活动一: 通过图片的展示,简单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引出给蜗牛建个家的任务,调动大家后面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蜗牛生存环境的了解。 通过讨论蜗牛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从而设计出蜗牛的家并进行建造,有利于得到其他同学的启发,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对蜗牛后期的生活提供一个有利的环境。 活动二: 通过让学生回答蜗牛喜欢吃什么,引出蜗牛是如何吃的? 通过拓展提高,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更好地认识蜗牛。 活动三: 通过思考问题“蜗牛生活需要什么”让学生通过研讨,再次了解蜗牛的生存环境。 通过小组讨论,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汇报讨论结果,以及老师的总结,让学生明白蜗牛更多的特点。 通过拓展延伸,了解蚂蚁的家的样子。 活动一: 教师通过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作回答,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 通过总结了解蜗牛的家都需要怎样的条件。 活动二: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蜗牛是如何吃菜叶的,从而认识蜗牛的齿舌。 从拓展提高中,知道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活动三: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学生一起总结蜗牛的生活环境。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合老师的总结,了解并掌握蜗牛更多的特点。 了解蚂蚁的家是什么样的。
(三)知识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每个小组试一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蜗牛生活在适宜的栖息地中,并在栖息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知道动物必须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查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大家通过对蜗牛生存环境的观察,了解蜗牛的生活都需要哪些条件,从而动手设计并建造蜗牛的“家”。并通过长时间饲养蜗牛,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大家来填空
1、蜗牛的舌头叫( )。
2、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是( ),它的牙齿长在( )上。
3、蜗牛生活在( )的地方。
4、蜗牛喜欢吃( )、( )、( )等。
大家来判对错
1、因为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所以可以在蜗牛的“家”里加很多水。( )
2、饲养蜗牛,不能把饲养盒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
3、蜗牛会啃食各种植物的叶子,会危害农作物。( )
4、蜗牛喜欢在白天出来活动。( )
大家来选一选
1、关于饲养蜗牛,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蜗牛不用呼吸,所以可以装在密闭的盒子里饲养
B. 要及时清理蜗牛的排泄物
C. 不能在饲养盒里加太多的水
2、下面不适合生活在草地里的动物是( )。
A. 蟋蟀 B. 蚂蚁 C. 金鱼
3、蜗牛吃食物时,是( )
A. 用牙齿咬断食物 B.用牙齿磨碎食物 C.直接吞下
大家来连一连。
把下做法与对应的目的连线。
加盖 让蜗牛可以呼吸
在盖上打孔 给蜗牛提供食物
放入落叶 防止蜗牛脱水
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蜗牛爬出盒子
答案:
大家来填空
1、齿舌
2、蜗牛 舌头
3、阴暗潮湿
4、白菜叶 青菜叶 黄瓜
大家来判对错
× 2、√ 3、√ 4、×
大家来选一选
A 2、C 3、B
大家来连一连。
加盖 让蜗牛可以呼吸
在盖上打孔 给蜗牛提供食物
放入落叶 防止蜗牛脱水
避免阳光直射 防止蜗牛爬出盒子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课下请继续饲养和观察蜗牛,并根据观察情况,完成记录表。
时间 我看到了蜗牛在: 我的新发现
月 日 吃东西 睡觉 爬来爬去 …… ……
月 日
月 日
……
板书设计
4 给动物建个“家” 设计蜗牛的“家” 搭建蜗牛的“家” 蜗牛吃菜叶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紧扣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进行正向迁移,串联起对蜗牛的整体认识。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在设计蜗牛的栖息地时,对于蜗牛的生活环境和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设计出的“家”并不完全符合蜗牛的生活习性。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虽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观察蜗牛时不够细致,错过了一些有趣的发现。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增加观察时间、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辅助工具来提高观察效果,同时也可以在课后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蜗牛,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