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是一篇怀旧之作,不仅叙旧事,还述旧情,文章通过“雨”串联起昆明雨季的景、物、事,借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想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有着爱自然、爱生活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把握文章叙写景、事、物、人的线索,体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3体悟作者从容诗意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01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02把握文章叙写景、事、物、人的线索,体会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情感体悟法;合作探究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一稿
一、新课导入
课前我们已经对作者汪曾祺的个人简介进行了了解,老师又在汪曾祺的《自得其乐》当中摘录了一些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作者,我们先一起来齐读一下。
“我年轻时爱唱戏,起初唱青衣,后来改唱老生。大学时学了昆曲。”
“那天喝了一点酒,字写得飞扬霸悍,亦是快事。”
“我的画不中不西,不今不古,真正是‘写意’,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画中国画还有一种乐趣,是可以在画上题诗。”
“体力充沛,材料凑手,做几个菜,是很有意思的。”
——汪曾祺《自得其乐》
师: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了解到汪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热爱生活、爱好广泛
师:性格随性,所以他的文章既有诗画般的典雅,又有生活化的情趣。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老先生的《昆明的雨》,我们已经在早读的时候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下面我们快速进入课文。
二、轻吟浅诵感知美
1、快速朗读课文,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围绕这一情感都写了哪些景、物、人、事?请圈画并标注。
明确:(1)我想念昆明的雨。
(2)为宁坤作画、昆明的雨、草木、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木香、小女孩、房东、与朋友小酌。
2、文章题目是《昆明的雨》,作者却写了仙人掌、杨梅等这么多事物,是不是跑题了?
明确:没有,这些事物都在雨中滋长,与雨息息相关。
3、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那雨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
明确:借以景、物、人、事写之。
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像这种题材广泛、写法多样,的就是“形散”;中心集中,材料围绕全文的线索展开就是“神聚”。
三、披文入情寻雨美
作者两次提到想念,除了在结构上起前后照应的作用外,还在内容上深化了情感。昆明的雨有什么独特之处让作者如此动情呢?请找出昆明雨季的特点。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为什么要说雨是明亮的呀?
① 无论从雨季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是生活在雨季的人们的心情来看,都是“明亮的”。
② 色彩是明亮的:“浓绿”“金黄色”“浅绿”“褐中带绿”“浅黄”“黑红”“白色”……
2、“丰满”一般指人体形丰腴,也可以指物产丰富,文中哪些词、哪些句子能够体现丰满呢?
①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② 雨季有各种各样的菌子、杨梅等,物产丰富,且极具生命的张力。
仙人掌:多且肥大
菌子:种类多、味美
杨梅:大、黑红、甜
木香花:爬、遮、密匝匝、饱涨
……
3、如此明亮、丰满的昆明的雨季,并且这么多的美味和美景,作者怎么会不动情?那么作者动了什么情?(喜爱、赞美、想念)。
我们用动情的语气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四、观文识人悟情美
1、让作者动情的除了景和物,还有什么吗?(人、事)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明确:“时常”、“七寸”、“满满的”说明房东热情好客、大方,人家一点也不吝啬,拿着大盘子装得满满的。我们了解过作者,作者当时只是在西南联大求学的一个外乡人,作为一个游子,你觉得房东给他送去的是什么?(温暖、关心)。作者最后说,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感动)。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养女,而且以卖花为生,可以看出生活比较拮据,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把自己的经济来源满满当当地送给别人,所以这样的一份情谊、这样的一份人情味让作者很难忘、很感动。
2、作者在倒数第二段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地情味。”那天的情味是什么?
偏僻的街道
一个安静的小酒馆
一张桌子,
两张凳子,
半市斤酒,
与好友相对而坐,
店外雨声嘀嗒,
淡淡花香弥漫,
时间仿佛就停在了此刻……
明确:这里讲述的是作者与德熙喝酒的小故事,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形容这个画面。(美好、岁月静好)
(补充背景,学生齐读资料)
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每天都有警报。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最多时一天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饭,是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
男同学……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一个疙瘩。
师:作者当时在昆明正在经历战争的苦、生活的苦,可是在四十年后他却忆苦思甜,他思的是什么甜?
明确:雨中赏景的闲适,与同学的深厚情谊
总结:令作者动情的,有雨季明亮的色彩美、雨季丰满的滋味美、房东温暖的人情美、同学珍贵的情谊美、诗情画意的氛围美。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他的第二故乡昆明才会有淡淡的乡愁。
五、课堂总结
他的想念饱满而绵长,这想念串联起了林林总总的凡人小事之美。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读完《昆明的雨》,有一句话回荡在老师心里:“人间有味是清欢”,老师也想给汪曾祺先生奉上两句赞叹:语言平淡有味道,凡人小事蕴深情。
六、推荐阅读
《人间草木》《葡萄月令》《自得其乐》《北京的秋花》
七、布置作业
怀着一种文人情怀,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景、琐碎的事,给你将那些留下美好感受的事物,融入真实、细腻地情感,把它写下来。200字左右。
八、板书设计
想念:景物美
滋味美
人情美
氛围美
建议:
1、导入部分不要先入为主总结汪曾祺散文特点,应该让学生在朗读和赏析的过程中细细品味。
2、昆明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在赏析时不要机械地将三个特点逐一分析。
3、要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当中品味汪曾祺散文的魅力。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二稿
一、新课导入
汪国真说:“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汪曾祺也写了雨,昆明的雨。昆明的雨弥漫了怎样的情调?浸润了怎样的氛围?又在汪曾祺的人生中镌刻了怎样的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轻吟浅诵感知美
1、跳读课文,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感情的句子。
明确:“我想念昆明地雨。”
2、作者反复地在文中表达对昆明雨季地想念,昆明雨季有何特殊之处让作者如此怀念?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板书: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三、披文入情寻雨美
活动一:昆明雨季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读一读,并说一说你的看法。
1、合作学习(整合收获、解决疑问)
2、交流展示(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示例一: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生:体现了昆明雨季丰满的特点。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几个词语语言很贴近日常生活,很有画面感,读完就觉得好吃,要滴口水了。
师:能否把“滑,嫩,鲜,香”的逗号改为顿号。
生:不能,逗号读起来停顿时间更长,慢慢读就像慢慢品,回味无穷。
师:那请你把这种慢慢品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示范读)
示例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生:这里体现了昆明雨季丰满的特点,正是因为雨水多,菌子才会如此好吃。
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有两个标点符号?这两个标点符号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生:加强语气,前一个加强嫌弃的语气,后一个加强惊喜的语气。
师: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前面加一个拟声词,再来体会。
生读(疑问):“咦,这种东西也能吃?!”
生读(惊喜):“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进入舌尖上的中国的美妙。汪老的语言虽然平淡却十分有味道。(板书:淡而有味)
示例三: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生:体现了昆明雨季令人动情的特点。“时常”、“七寸”、“满满的”说明房东热情好客、大方,人家一点也不吝啬,拿着大盘子装得满满的。而且,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养女,而且以卖花为生,可以看出生活比较拮据,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把自己的经济来源满满当当地送给别人,所以这样的一份情谊、这样的一份人情味让作者动情。
示例四: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配乐,学生朗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谧、闲适、美好……
生:这一段讲述了作者与友人在酒馆小酌的故事,因为下雨,汪老和友人只能在酒馆赏雨,这体现了昆明雨季丰满的特点。赏雨时,作者沉浸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中,体现了昆明雨季令人动情的特点。
总结:汪老所写的事物虽各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凡人小事,在这些凡人小事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板书:凡人小事)
总结:作者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却用昆明的雨将其连贯在一起,其中还贯穿了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想念和喜爱。立体地描绘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四、观文识人悟情美
回忆起昆明的生活,作者想起的是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作者当时在昆明的生活真的如他所说的这么美好吗?(补充写作背景)
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每天都有警报。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最多时一天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饭,是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
男同学……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一个疙瘩。(屏显)
明确:通过学习汪老先生的文章,我们除了可以学到他的散文的特点,更可以学到他的对待生活的一种淡然。所以就连最后,在雨天,在战乱当中,一只鸡都能入了他的眼。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89页第二自然段,汪老曾经说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我想把我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屏显)
五、推荐书目
如果你对汪老的文章意犹未尽的话,老师推荐你读读他的几部经典篇目:《人间草木》《自得其乐》《山河故人》。
六、布置作业
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景、琐碎的事,将那些给你留下美好感受的事物,融入真实、细腻的情感,写下来。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明亮、丰满
明亮 丰满
使人动情
人 景 事 物
建议:
1、课前导入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聊一聊自己对雨季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
2、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情感,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将作者对昆明雨季思念的情感摆出来,再对照答案去文中找原因。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终稿
一、新课导入
在历尽几个月的晴朗天气后,长沙在几天终于迎来了难的的雨天,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印象中的长沙的雨季。(学生回答)
大家的感受各不相同,答案也就各不相同。汪曾祺也写过雨,昆明的雨。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给汪曾祺留下了怎样的记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轻吟浅诵感知美
1、跳读课文,找出表现昆明雨季特点的句子。
①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②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③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2、其中哪个句子最能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板书: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三、披文入情寻雨美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题,却着重描写雨以外的内容,这些内容与雨有什么联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看法。
1、合作学习(整合收获、解决疑问)
2、交流展示(派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示例一: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生:正是因为昆明雨季丰满,雨水充足,昆明的菌子才会如此美味。
生补充:滑,嫩,鲜,香,很好吃”这几个词语语言很贴近日常生活,很有画面感,读完就觉得好吃,要滴口水了。
师:能否把“滑,嫩,鲜,香”的逗号改为顿号。
生:不能,逗号读起来停顿时间更长,慢慢读就像慢慢品,回味无穷。
师:那请你把这种慢慢品的感觉读出来。
(学生示范读)
示例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师: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有两个标点符号?这两个标点符号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生:加强语气,前一个加强嫌弃的语气,后一个加强惊喜的语气。
师:那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前面加一个拟声词,再来体会。
生读(疑问):“咦,这种东西也能吃?!”
生读(惊喜):“哇,这东西这么好吃?!”
(学生示范读)
师总结:汪老有一支神奇的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幅画面,仅仅几个小小的标点,却让我们有看见当时情形的感觉,进入舌尖上的中国的美妙。汪老的语言虽然平淡却十分有味道。
示例三: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生:缅桂花在雨水的滋润下,不仅生长得茂盛,而且花也很香甜。“时常”、“七寸”、“满满的”说明房东热情好客、大方,人家一点也不吝啬,拿着大盘子装得满满的。而且,房东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养女,而且以卖花为生,可以看出生活比较拮据,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把自己的经济来源满满当当地送给别人,所以这样的一份情谊、这样的一份人情味让作者动情。
示例四:酒店小酌: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店,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桌面一碟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半市斤酒,与好友相对而坐,店外嘀嗒雨声,淡淡花香弥漫,时间仿佛静止在了此刻(配乐,学生送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静谧、闲适、美好……
师:你们现在还觉得作者写的这些内容和雨没有关系吗?
生:作者写的这些人、事、物、景都受到雨得滋养,与昆明的雨息息相关。
师:作者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却用昆明的雨将其连贯在一起,其中还贯穿了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想念和喜爱。立体地描绘了一个“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
生:形散神聚
师:作者所写的这些内容除了与雨息息相关,还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汪老所写的事物虽各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凡人小事,在这些凡人小事中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板书:凡人小事,淡而有味)
四、观文识人悟情美
回忆起昆明的生活,作者想起的是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作者当时在昆明的生活真的如他所说的这么美好吗?(补充写作背景)
我刚到昆明的头两年,每天都有警报。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最多时一天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报”。
饭,是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
男同学……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一个疙瘩。(屏显)
明确:作者历尽战乱,辗转来到昆明求学,他历尽了战争的苦、生活的苦。而然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他却能淡然面对,从容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师:通过学习汪老先生的文章,我们除了可以学到他的散文的特点,更可以学到他的对待生活的一种淡然。所以就连最后,在雨天,在战乱当中,一只鸡都能入了他的眼。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89页第二自然段,汪老曾经说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我想把我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屏显)
师:不只是汪曾祺,当时在西南联大求学的许多学子都在微笑面对生活,下面请看一段视频。(播放《无问西东》静坐听雨片段)
师:看完这段视频,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即便坐在满是泥泞的教室,即便教室在漏雨,但西南联大的学子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值得学习。在静坐听雨的学子身上,我看到了从容与热爱。
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视频中的老师都在坚持上课,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敬业。
五、课堂总结
无论是课文中酒馆赏雨的汪老先生,还是视频中静坐听雨的西南学子,他们辗转求学,历尽战乱,却始终面带微笑,平和看待一切,在庸常的日子里活出诗意。他们听的不是雨,是一种心境。惟愿你我将这一份从容与诗意传承下去,无论风雨还是晴天,都能微笑面对。风雨兼程,马不停蹄。也愿大家在未来既能静坐听雨,也能从心所欲。
六、布置作业
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景、琐碎的事,将那些给你留下美好感受的事物,融入真实、细腻的情感,写下来。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