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2 20:39: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
2.结合课文、赏析例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合理使用多种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一猜:(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有腿,有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尾巴很短。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3)仔细观察兔子还有哪些标志?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生动的描述: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宝石,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二、事物特征的概念
回顾《蝉》这篇课文,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呢
事物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
三、把握事物特征的方法
(一)类文阅读,把握特征表现
三组例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和说明事物的
第一组:《苏州园林》 《中国石拱桥》
第二组:《蝉》
第三组:《清明上河图》
明确:第一组:说明对象为建筑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 坚固而巧妙 形式优美
《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二组:说明对象为动物
《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第三组:艺术作品
《梦回繁华》:画面内容的繁华;《清明上河图》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总结:
建筑物:外部形态、内部构造
动物、植物:生物学的特征
艺术作品:画面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地位
(二)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
携带便于观察的生活小物品,当堂观察、比较,寻找物品特征。
实战演练: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剧、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600字。
例文赏析: 一张构思精巧的邮票
一张好的邮票能给人美的享受,因为邮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在我所集的邮票中,我最喜欢《中国人口普查》这张邮票,这张仅仅长4厘米,宽3厘米的邮票,就把中国人口普查的许多信息展现得清楚,而且构思新颖,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这张邮票底色是白的,正中间是一只钟——蓝白色相间的钟。钟面呈圆形,粗黑边勾勒,在钟的边缘上,并没有把12个时辰的位置都标示出来,而是只画了五个点,分别表示10点、11点、12点、1点和2点。这五个小点是绿荧光色的,周围镶着黑边,黑边组成了一个小三角形,尖头朝内。在表示12点的那个小绿点的正下端,是指针。指针也穿上了黑外套,上端是菱形,下端是圆形。中间染绿色的表示分针,在上端中部有一个箭头式的白色针,表示时针。这就形象地说明,这时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是12点整。
这五个点和指针组成了钟面的上半部,在上半部的其他地方,染青色,用一条向上弯的弦线把它和下半部分开。下半部没有染色,但在中间画了一个金黄色的天安门。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画在这儿是说明这里的12点是指北京时间,而不是其他时间。
通看一遍整个钟面,你会发现这很像夜空。你看那由钟边和孤线组成的下半部不就是月亮吗 上半部多么像天空,那五颗绿色的小星星还在发光呢。整个钟面表示的是北京时间夜间12点整,即0点。
钟座是两条里面蓝色,外套黑边的小腿。钟顶里面也是蓝色,而且钟顶的两边和两条腿的两边由两条纵贯钟面的黑带子连着,组成了一个“人”字。那圆形的钟面的黑边不就是个“口”字吗 设计者独具匠心,把这个时刻所要做的事都表现了出来。
在钟的左上方,写着“标准时间1982.7.1”的字样,右上方写着“0:00”, 这些说明这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82年7月1日0时整,在此刻及以前出生在世的人,就是普查对象。
邮票的上端有六个字:“中国人口普查”。和它相对称,在邮票的下端写着“中国人民邮政”六个字。稍不同的是,在这六个字中间还夹了一个“8分"的字样,表示这张邮票的面值,“中国人民邮政”的下面,左边写着“J.78(1-1)”,说明这是以“纪”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J为代号的纪念邮票第78套,一套一张。右边写着“1982”, 说明这张邮票发行于1982年。
这张邮票设计很巧妙,能在小小的票面上把人口普查这件大事表现得这么清楚,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和匠心。
(选自《阳光作文》,广州出版社2001年版,作者吴小松)
[评析]
一张邮票,方寸之间,作者却能将其全面周到地介绍清楚,而且突出了 “构思精巧”的特点,堪称佳作。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张主题邮票,所以邮票的主题“人口普查”就成了说明的重点。作者牢牢抓住这一点,将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在了说明表现这一主题的图案——钟上。 为了凸显邮票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作者着力说明“钟面”的设计,由上而下,将钟面上所画的所有内容,包括其位置、形状、颜色等,详细介绍,给人如睹其物之感。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不止于介绍钟面内容,更将钟面内容与“人口普查”的关系表达得清清楚楚,读者读罢,也会同样叹服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这正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三)借助资料分析、归纳事物特征
写作实践:课本127页
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8则材料涉及的坎儿井的特征:
①坎儿井所处环境与建造原因
②坎儿井形式与工作原理
③坎儿井的来历
④)坎儿井的作用
⑤坎儿井开凿的技术难度
⑥坎儿井的规模及地位
⑦坎儿井的今昔对比及衰退形势
⑧坎儿井的现状及保护价值
从地理位置来看,坎儿井有着适合高温、干旱的山地、盆地的特征。
从结构原理来看,坎儿井有着井、渠结合的地下人工河的特征。
从来源和价值来看,坎儿井有着古老而环保的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练出不同的特征。
学习检测:初二(1) 班说明文写作小组计划将语文课本“写作实”践”中关于坎儿井的资料整理成一篇说明文,投稿到年级的《求实》公众号上,这个公众号下设不同的栏目,请你为下面三个栏目选择合适的素材,体现坎儿井的特征。
栏目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②④
栏目2:追古抚今,保护文物③⑦⑧
栏目3:匠心独运,创造奇迹①②⑤⑥
例文赏析: 神奇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荒漠地区通过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因而,它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20 世纪50 年代末,新疆共有坎儿井1 784 条,年出水量6.826 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 万亩。但到2003 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 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人们已经认识到,与现代引水技术相比,坎儿井有着保护、净化水资源和不消耗其他能源的优势,其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全面启动,有越来越多曾经干涸的坎儿井又流出了汩汩清水。
四、合理使用说明方法,凸显事物特征
《苏州园林》
在说明“平台轩榭的布局”讲究画意的特征时,主要用了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将我国古代宫股、近代住房建筑与苏州园林作比较,再用图案画和美术画打比方,突出了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在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征时,则主要使用摹状貌的方法,将苏州园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四时皆美的特征体现了出来。
《中国石拱桥》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这里列举的数据不仅涉及卢沟桥的诸个方面,而且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这就使得卢沟桥的整体状况完整而准确地显现出来。
《梦回繁华》
写《清明上河图》写实性很强的特点,引用文献原文,说明它与(东京梦华录)中话教的市非录象相物合,给人阳下了深制的印象。
五、写作时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写作顺序
六、实战演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一建筑。 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这一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座古城。
2.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
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
例文赏析: 青青校园柳色新
我们学校在迎春路上,所以就以“春”为主题建设学校。这不,春天一到,校园更是春意盎然,生机蓬勃了。
学校坐北朝南,大门在校园的最南端。走进校门,迎面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叫春晖路,路两旁有整齐的香樟树,绿意葱笼。路的东边是美丽的桃李园,园子不大,园外便是栅栏围墙,园内有小桥流水,还有一个八角小亭,叫春望亭。这里每个季节都有花开,现在正是桃红柳绿,紫荆、海棠、晚樱花也争奇斗艳。午自修或大课间时,便有同学来这里玩。到了艺术节,还常有同学在春望亭上排练,那时候这个园子就更加活泼可爱了。园中心的小潭向校园伸出了一条长长的小溪,沿着围墙,环抱了大半个校园。溪边小牌上写着“春溪河”。河两岸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柳树,如今正是“万条垂下绿丝绦”呢。
春晖路的西边是大操场。绿色的球场、红色的跑道,非常醒目。春晖路的尽头正对着春耕楼。这是一座三层的行政办公楼,有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办公室,还有会议室。三楼是能容纳五百人的报告厅,我们全年级的活动常在报告厅开展。春耕楼的北面是芳草园,一大片绿草地沐浴在阳光下,带给人满心欢喜。这里的草四季常青,好像春天永远不会走似的。沿着芳草园两边20米的紫藤长廊,就到了学校的主建筑——教学楼春锦楼了。
春锦楼其实是由三栋位置平行、格局相同的楼组成的,楼两边也由20米紫藤长廊勾连。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个年级一栋。每栋楼均是四层,楼内东西两侧是楼梯,中间每层有五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其中最西边的一间是课外活动室,其他都是各个班级的教室。这三栋楼看起来与其他学校的差别不大,但三栋楼间的两个小因就与众不同了,因为这两个小园分别是我们七年级、八年级学生自主挥洒才能的天地。七年级的园子叫春苗园,园的最东边是一排橱窗,里面不定期展示着七年级同学的书法 、绘画、诗歌之类的作品,都由学生自己布置;最西边是涂鸦壁,是用软木坚起的一座矮墙,上面是同学们自主展示的各种创意作品。中间是被细细的小径划出的16块同样大小的“四”,16个班级的同学,在生物老师的指导下,种了自己选的植物,有茶花、杜鹃,也有虞美人之类的草花,还有西红柿呢。各班的同学互相比赛,都想把自已班的植物种得最好,所以春苗因里好不活泼热闹。八年组的园子叫春秀园,最东边和七年级一样是橱窗,最西边则是笑脸墙,最当中不再是小植物,而是几棵标直的水杉。树下是一个露天书吧,铺着木地板。各种形状的移动书柜把这方天地分隔成了了几个小空间,每个空间里有绿色的塑料桌椅,方便同学们就近阅读。这里是我们八年级同学读书讨论的地方,常常听到有同学在争论,也常常看到有同学默默读书,这是不是另一种活泼热闹?
从九年级的春锦楼向北走山,是一条东西向的路,叫春英路。路的北面自东向西还有三座三层的楼。正对春锦楼的是泰曦楼,里面有理、化、生实验室,还有音乐、美术和书法专用教室;它的西边是春远楼和春喧楼,就是食堂和体育馆,它们面对着大操场。三座楼的后面就是春溪河了。
这就是我的校园。
[评析]
文章采取空间顺序介绍整个校园。说明的内容全面周到,没有遗漏,但因为要突出以“春”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特色,所以在材料的主次、详略方面,作者做了精心的安排。最能反映自然春色的是校园中的园林景观——桃李园,所以作者在这里着墨较多;而最能表现学生创造力的,则是教学楼中的小园——春苗园和春秀园,作者于此也用了较大的篇幅。操场、食堂等特色不够明显的,则一笔带过。作者还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学校的路名、园名和楼名,用以体现校园“春”的特点。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作者也努力为表现校园特色服务。比如写桃李园,就多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以便写出园内的春意盎然。从表达来看,文中既有平实质朴的介绍,也有生动活泼的描述,语言不拘一格,自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