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4. 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同步练习(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2022八下·南浔期末)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二、填空题
3.(2020八下·吴兴期末)在校园生物模型制作活动中,小明利用废弃的羽毛球拍、绿豆、透明硬塑料板以及标签纸(绘制了保卫细胞)等制作了叶片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1)该模型形象地展示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绿豆模拟 。
(2)某同学指出该模型还有不足之处,如:标签纸上的①是气孔,它的作用是 ,所以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4.(2020八下·丽水期末) 2020年1月7日,我市缙云仙都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丽水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景区内空气特别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与其有关的植物生理作用主要是 ;
(2)研究小组在景区内测定了某株植物一昼夜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绘制如图曲线,表示光合作用的曲线为 (填“甲”或“乙”)。
5. 如图甲表示生长中的桃树,图乙为桃的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 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 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 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 .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为了保持水蜜桃的优良品质,桃农在繁殖桃苗时通常不用种子,而是用 的方法进行繁殖.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平衡起重要作用.
6.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②]是 ,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
(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 ](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3)结构[①] 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 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⑤]是指 ,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 细胞控制的
(5)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 的形式从结构[ ](填序号)中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 作用.
(6)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一种细胞器名称).
7.如图为植物叶片纵切面图,请据图回答:( 中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
(1)叶片蒸腾作用需要的水大部分是由[ ]、 运来的。
(2)对叶片内部起保护作用的是[ ]、 和[ ]、 。
(3)图中各结构的细胞内含有较多叶绿体的是[ ]、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此进行。
(4)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 ,它的开闭受 的控制。
8. 椪柑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汁多、浓甜脆嫩,化渣爽口,且价格便宜,是每年冬季老百姓家中的常备水果.请根据你所学生物学知识并结合左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椪柑苗木是以椪柑为接穗,枳壳、温州蜜柑、甜橙等柑橘类为砧木的一种嫁接苗木,你认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是砧木与接穗的 要紧密结合.
(2)椪柑苗木定植移栽时要去掉一部分枝叶,并选择在傍晚或阴天移栽,这是为了减弱 以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
(3)图中大实蝇是专门危害柑橘类的农业害虫,图中②③④⑤表示大实蝇发育的四个阶段.请按发育的先后顺序排序 (填图中序号).此发育过程为 变态发育.
三、实验探究题
9.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一段新鲜柳树枝条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如图)。装置是连通的,并用白炽灯照射。请仔细研究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一端的。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 (选填“会” 或“不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 (选填“快”或“慢”)。
(3)若将本实验装置放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只通过减少叶片数量来观察实验过程中小气泡的移动,则本实验可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 。
(4)前面实验项目完成后,小组同学又重新进行了一次实验,并将柳树枝条下的清水改成浓盐水,装置放在阴凉处,发现小气泡缓慢地向右移动,就此现象你的解释是 。
10.(2021八下·秀洲月考)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这种适应性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等各个方面。如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叶片上气孔的数量和分布是不同的。下表为4种植物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数,其中叶片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 。取四枝大小且叶片数大致相同的丙种植物嫩枝,在光照条件下,依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凡士林具有密封作用)。实验开始时各装置的质量相同,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 。(填编号)
植物种类 甲 乙 丙 丁
气孔数 /cm2 上表皮 2500 0 8900 2700
下表皮 2300 29400 0 12300
11.(2021八上·苍南竞赛)为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取长势及叶片数量相同的3条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枝条,分别编号A、B、C。
②A枝条不作处理,将B枝条每片叶子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将C枝条每片叶子的上、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能封闭气孔)。
③将3条枝条分别置于装有等量清水的3个锥形瓶中,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油形成油层。
④将3个锥形瓶分别放置于三个大小相同的钟罩内,钟罩内壁贴足量、等质量的硅胶干燥胶片,用以完全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⑤将三个装置置于阳光下相同时间后,分别称量锥形瓶中水的质量和硅胶干燥胶片的质量
(1)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 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 。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 的质量。
12.(2020八下·长兴月考)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表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N元素 X 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X、Y等应为 。
【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 方式处理。
A.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B.比较m1+n1和m2+n2的大小
C.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 来进行实验;
②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对于他们的这次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有价值? 。
13.(2019八下·江干月考)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睛朗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 (填序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可以发现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则曲线a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
(3)图A中[2]和[3]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质里含有 ,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较厚,表面常覆盖角质层,主要目的是 。
14.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15. 分析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①可以用于探究 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装置②可以用于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 .
(3)装置③中塑料袋内壁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作用.
(4)设置如装置④的多组实验,结果都是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正常萌发,其他的种子均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等环境条件.
16.(2021八下·柯桥月考)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以下探究方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如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过①号试管收集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①号试管内含较多的 (气体)。
(2)如甲图,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 作用。上述(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是为了设置 ,该实验的变量是 。
(3)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是叶片进行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这些水分是通过茎的 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
(4)如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了 作用,释放出 (气体)。
四、解答题
17.(2019八下·温州期末)城市绿化需要移栽植物。有经验的园林师傅建议如下操作:
(1)移栽时间,尽可能选择3、4月份;移栽时,尽量不拿掉根本身带的泥,少弄断根;同时减少叶子的数量;刚移栽种下的植物,浇水要浇透,但不宜让根浸泡在水里过长。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园林帅傅的这一建议做出解释。
(2)移栽后,为提高成活率,还可给植物“打点滴”,就是给植物注射营养液。配制营养液时,要在1升水中加入0.5克硝酸钾(KNO3),则加入的钾元素质量为 克(营养液其他配方中都不含钾元素,计算结果精确到0.01克)。
18.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小科在同一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 A、B两组。 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并回答问题。
A 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 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1)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2)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3)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19.小叶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 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 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方案 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三采用的科学方法与方案一不同,它们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是 。
(3)方案二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4)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 一样红。 小叶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的实验结论不一致。 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20.如表为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目(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植物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树 果园 0 294
豌豆 田地 101 216
玉米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从表可见,生活在较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比生活在较湿润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总数(每平方毫米) 。这特点对陆生植物的意义是 。
(2)若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 表皮冒出。
(3)由此可知,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
(4)睡莲与其他三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分布有何不同 。
21.(2022八下·婺城期末)前一段时间,上海因为新冠疫情全民居家。静安区的蔡志峰老师仅用一根黄瓜创作出的一幅“抗疫”作品《青山绿水》在朋友圈刷屏了(图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疫情期间,小科同学与妈妈一起在院子里搭了黄瓜架,种植了黄瓜秧苗(图2),小科看到妈妈经常给黄瓜苗浇水,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约有99%用于 。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的(图3),它的茎属于 茎。
(3)居家期间,一盘爽口的糖拌黄瓜(图4)也可以让全家吃得津津有味。小科亲手做这道菜后发现,如果放糖后太久,就出现了 的现象,吃起来就不爽口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2.(2022八下·新昌期末)冬天,许多菜农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某温室从16点开始持续密封48小时,测得温室内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 (选填“光合”、 “呼吸”或“蒸腾”)作用。
(2)曲线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 (选填 “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 点。
(4)要提高温室内的蔬菜产量必须适时通风。你认为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 (选填序号)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①a~b ②b~c ③c~d ④d~e
23.拟南芥为十字花科植物,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拟南芥是研究植物遗传学的优秀材料,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长期落后的状况。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利用拟南芥通过基因层面操作,向其照射光后,气孔的张开面积更大。
(1)研究人员实施基因操作,能使气孔张开面积更大,这是因为基因能 。
(2)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孔状态应是上图中 (填“甲”或“乙”)。
(3)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对植物叶片气孔张开面积具有调节作用,为了使光合作用的效率达到最大,研究小组想要找到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进行如下实验: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拟南芥植株100株,平均分成五组,每天喷洒等量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和清水,在同样温度、水分和光照的室内培养拟南芥。25天后,各组拟南芥叶片大小和数目如下表所示(“+”的多少表示叶片的大小或数量的多少)。
序号 亚硫酸氢钠浓度/(mg/kg) 叶片的大小 叶片的数量
1 0 +++ ++
2 10 +++++ +++
3 20 ++++++ ++++
4 30 ++++ +++
5 40 ++++ ++
该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
24.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25.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综合说理题
26.(2022八下·乐清期末)乐乐“果树进校”移载项目,获评校级优秀项目案例。下面是他简略的项目记录手册:
时间 天气 气温 风向
3月12日 晴 14-21℃ 东风1级
实施过程
选址 取苗 种植 灌水
校园中的空地 从果园挖取一株长势较好的杨梅树苗,剪掉大部分叶子,再用塑料袋包裹树苗根部土球,乘坐公交车送往学校 傍晚把带土球的树置于土坑后,填入表土压实,表土的高度略低于土球 使土壤充分湿润,促使根土密切接触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乐乐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措施与原理作出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 同样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故答案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2.【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 【分析】①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和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②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但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
③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
④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
⑤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据此解答.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分析图形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1)叶肉细胞
(2)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叶片的基本结构:表皮、叶肉、叶脉。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其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为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解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该模型形象的展示了叶片结构的三部分,其中透明硬塑料板模拟表皮,绿豆模拟叶肉,羽毛球拍中的网格细线模拟叶脉。
(2)图中①是气孔,②是保卫细胞。气孔不但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植物蒸腾作用水分散失的"门户"。所以 应将①部分剪裁挖空。
故答案为:(1)叶肉细胞(2) 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通道)
4.【答案】(1)蒸腾作用
(2)甲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因此景区内空气特别淸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生理作用有关。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甲曲线甲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乙在一天中变化不大,乙曲线表示呼吸作用,据图可见:呼吸作用强度白天比晚上强。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甲
5.【答案】(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桃树的栽培中需要施肥,这是因为桃树的生长生活需要 无机盐.
(2)甲图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释放水蒸气)、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表示桃树叶片发生的三种生理过程,[C]光合作用过程中只在光照的条件下才发生.这一过程发生在乙图[4]叶绿体中.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都是通过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4)夏天的正午,植物叶片常常发生枯萎,这是由于乙图中[2]液泡里的水分过度丢失造成的.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这一现象的物质主要由于乙图中的[3]细胞核.
(6)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桃树开放后雄蕊产生的 花粉到达雌蕊柱头的过程叫传份,传份受精后,雌蕊的 子房发育成我们食用的桃.
(7)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生产上常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
(8)桃的果肉有红色和黄色,这里的红色和黄色在遗传学上属于一对 相对性状.
(9)从桃树的生理活动看出,植物生命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 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叶绿体
(3)气孔
(4)液泡
(5)细胞核
(6)花粉;子房
(7)嫁接
(8)相对
(9)碳﹣﹣氧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到空气中的过程.据此可知A是呼吸作用,B是蒸腾作用,C是光合作用.图乙中1细胞壁,4叶绿体,2液泡、3细胞核、5线粒体.
(2)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形成果实,其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
6.【答案】(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⑤;蒸腾
(6)线粒体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②是上表皮,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这样起到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
(2)③叶肉细胞中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所以叶片呈现绿色.
(3)①叶脉中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的是有机物,其中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形成⑤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壁因外侧较薄而内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所以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
(5)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因此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结构[⑤]中散失的.
(6)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
(1)上表皮;
(2)③;
(3)叶脉;光合;
(4)气孔;保卫;
(5)水蒸气; ⑤;蒸腾;
(6)线粒体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的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
7.【答案】(1)③;叶脉
(2)①;上表皮;⑤;下表皮
(3)②;叶肉细胞
(4)⑥;气孔;保卫细胞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1)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的作用是运输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的作用。(2)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即图示中的①和⑤。(3)叶肉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是栅栏组织,细胞里含有的叶绿体多些,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是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少些,光合作用在叶绿体能进行。(4)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
【分析】掌握叶片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的关键。
8.【答案】(1)形成层
(2)蒸腾作用(或蒸腾失水)
(3)⑤→③→④→②;完全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1)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2)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时,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3)大实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比较明显.发育顺序为:⑤受精卵→③幼虫→④蛹→②成虫.
故答案为:(1)形成层;
(2)蒸腾作用(或蒸腾失水);
(3)⑤→③→④→②;完全.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豆娘、蜻蜓等.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家蚕、蜜蜂、莱粉蝶、蛾、蝇、蚊、蚂蚁等昆虫.
9.【答案】(1)会
(2)快
(3)叶
(4)浓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柳树枝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柳树细胞失水,使气泡右移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等。
【解答】(1)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气体无法流动,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决定小气泡移动速度的主要是柳树枝条的蒸腾作用。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3)若将本实验装置放在高温且干燥的环境中,只通过减少叶片数量来观察实验过程中小气泡的移动,则本实验可以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叶。
(4)将柳树枝条下的清水改成浓盐水,装置放在阴凉处,发现小气泡缓慢地向右移动,主要原因:浓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柳树枝条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柳树细胞失水,使气泡右移。
10.【答案】丙;A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因阳光强烈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阳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多,阴地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数目少,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用油放在水的上面,可防止水分自然蒸发。
【解答】对浮水植物来说,一方面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分析表中数据,丙植物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8900,下表皮0,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可见浮于水面生长的植物是丙。
A叶片未处理,散失水分最多;B叶片上表皮气孔未密封,也会散失大量水分;C叶片上下表皮气孔都密封,只有叶柄及茎散失少量的水分;D叶片全部切除,切口也涂有凡士林,几乎没有水分蒸发。因此24小时后重新测量各装置的质量,质量明显减小的是AB。
11.【答案】(1)气孔数量
(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解答】(1)A瓶不作处理,是作为对照组;B、C组对下表皮和上、下表皮涂凡士林,可知该实验改变的是气孔的数量,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速率与气孔数量的关系。
(2)该实验运用了科学中常用的方法—转换法,将蒸腾作用的快慢转换为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3)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占了总吸水量的99%,现在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除了要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硅胶片增加的质量,还应该测出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因为蒸腾作用的水蒸气都被硅胶干燥胶片吸收了,植物所吸收的水是锥形瓶减少的水。
故答案为:(1)气孔数量(2)相同(单位)时间内硅胶胶片增加的水的多少 (3)相同时间内锥形瓶中水减少的质量
12.【答案】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A;叶片数目(叶面积);有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在探究实验中,问题、假设、实验设计、结论之间是有联系的。题中1是根据假设进行实验设计。题中2是为验证假设进行的数据处理;
2、蒸腾作用的强弱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叶片的数量有关;
3、假设不是结论,假设有可能成立,也有可能是不成立的。
【解答】实验的假设是“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假设中矿质元素不单指某一种而应该是多种。所以表中的X、Y应该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
由假设“ 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要比较吸收水分的变化值与吸收矿质元素的变化值, 比较m1:m2和n1:n2两个比值 A正确,B、C错误;
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根据影响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叶片数目(叶面积)来进行实验;
兴趣小组通过探究后否定了他们在开始时提出的假设。 否定了假设也是一种收获,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是有价值的。
故答案为: 不同的矿质元素(P、K、Ca、Mg、S、Fe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A; 叶片数目(叶面积) ;有
13.【答案】(1)气孔
(2)光合作用
(3)叶绿体
(4)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图A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1是上表皮,2是栅栏组织,3是海绵组织,4是下表皮,5是叶脉,6是气孔;图B中的曲线表示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曲线b表示植物一天中呼吸作用的进行情况。
【解答】(1)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 是气孔,当体内水份充足时会打开,使水份蒸腾出去,当水份缺少时就会关闭而保护水分的散失。气孔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2)光合作用只有在有光的时候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在活动细胞中是时刻进行的,根据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可以得出曲线a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3)因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看到 “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我们很容易得出“叶绿体”这个答案。
(4)因为生物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环境也具有选择生物的机制,所以紧抓“ 干旱 ”两字,易得叶片一般较小较厚,表面常覆盖角质层是为了“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
故答案为:(1)气孔;(2)光合作用;(3)叶绿体;(4) 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14.【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15.【答案】(1)二氧化碳
(2)氧气
(3)蒸腾
(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种子的萌发
【解析】【解答】(1)①装置中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用于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②可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将装置放在光下几小时,等气体充满试管的一半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内,可以看到,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产生.
(3)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③图中,塑料袋上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4)通过图中内容分析可知,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与暴露在空气中的种子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与浸没在水中的种子存在唯一的变量﹣﹣空气,其它因素都相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因此由装置④的多组实验,刚刚接触水面的种子正常萌发,其他的种子均不能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
(2)氧气;
(3)蒸腾;
(4)(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
【分析】(1)观察图示可知:这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装置,①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②是用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可用快要熄灭的木条来验证有无氧气的产生,③装置可用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④可以用来验证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据此解答.
16.【答案】(1)氧气
(2)光合;对照试验;光
(3)蒸腾;木质部
(4)呼吸;二氧化碳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甲图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①号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①号试管内,结果木条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此气体是氧气。(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前提条件是在光下,无光则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若将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2)实验中,分别用透明和黑色两种塑料袋就使得这两个装置一个有光一个无光,光是变量,其他条件都一样,控制了变量的惟一,是标准的对照试验。(3)在植物体内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在木质部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在韧皮部运送有机物,植物所需的水是根吸收来的然后通过根的导管茎的导管等依次向上运。0%的被植物体生长利用,99%的水都通过植物的叶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4)乙图,将植物罩上塑料袋,放在暗处3-4小时,无光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能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他将塑料袋中气体通入2号试管,结果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系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氧气;(2)光合;对照试验;光;(3)蒸腾;木质部;(4)呼吸;二氧化碳。
【分析】此题是一个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的填空题,植物的三大作用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
17.【答案】(1)3、4月份是春季,温度和水分适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移栽时带土,保护了根毛,同时让植物在适应新环境前从从原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去掉过多的叶子能减少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内水分过多散失;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但水分太多会导致土壤中根部缺氧导致腐烂。
(2)0.19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蒸腾作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解答】(1)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带土移栽,便于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吸水,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适当捆绑根部,并包绕些含水丰富的苔藓,利于根吸水,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常常由于浇水过勤,使花土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而使花卉死亡 。
(2) 1升水中加入0.5克硝酸钾(KNO3),则加入的钾元素质量为 :
故答案为:(1) 3、4月份是春季,温度和水分适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移栽时带土,保护了根毛,同时让植物在适应新环境前从从原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去掉过多的叶子能减少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内水分过多散失;适量浇水有利于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但水分太多会导致土壤中根部缺氧导致腐烂(2)0.19
18.【答案】(1)保卫
(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2)B组不做任何处理,设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下降了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故答案为:(1)保卫;(2)形成对照;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3)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19.【答案】(1)一
(2)转换法
(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
(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要设置对照实验,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据此解答。
【解答】(1)叶的保卫细胞很小,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够看达到,故采用方案一;
(2)方案二和方案三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3)方案二中观察到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的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4)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导致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故答案为:(1)一;(2)转换法;(3)下表皮比上表皮产生的气泡数目多;(4)实验时间过长,让两张滤纸都吸收了足够的水分。
20.【答案】(1)少;减少水分蒸发
(2)下
(3)气体交换
(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 (1)苹果树、豌豆、玉米都是陆生植物,它们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少,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睡莲是浮生植物,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多。
(2)由于苹果树叶的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因此,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下表皮冒出。
(3)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21.【答案】(1)蒸腾作用
(2)攀援
(3)萎蔫;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2)植物的茎根据生长方式可以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直立茎,茎垂直于地面,为常见的茎,如凤仙花。茎长而平卧地面,茎节和分枝处生根,称匍匐茎,如积雪草、委陵菜、红薯等。缠绕茎是指茎本身缠绕于其他的支柱上升,如:牵牛、马兜铃和菜豆等。用卷须、小根、吸盘或其它特鹅的卷附器官攀登于他物上,称攀援茎,如黄瓜、葡萄等。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当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当外界浓度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解答】(1)植物吸收的水分中约有99%用于蒸腾作用。
(2)黄瓜是用卷须缠上架子的(图3),它的茎属于攀援茎。
(3)如果放糖后太久,就出现了萎蔫的现象,吃起来就不爽口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外界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22.【答案】(1)蒸腾
(2)多于
(3)c
(4)②④
【知识点】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光合作用原料的吸收和运输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释放的。
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解答】(1)在蔬菜生产旺盛时期,透明塑料膜内常有一些水滴,这些水滴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2)曲线b~c大幅度下降是指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下降,主要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3)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b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 bc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增加,c点以后光合作用又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又开始减少,因此a、b、c三点中蔬菜积累有机物较多的是c点;
(4)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适时通风可以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因此,每天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曲线b~c或d~e区段相对应的时间内进行。
故选②④。
23.【答案】(1)控制生物性状
(2)甲
(3)当浓度为 20 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 mg/kg时强度最大)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2)植物蒸腾作用将水从气孔排出,当处于失水状态时,植物会将气孔关闭而减弱蒸腾作用。
(3)作为实验研究的材料需要具有易操作、易观察等优点。
(4)最适合光合作用时,长出的叶片最大,叶片数量最多。可根据对照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1)植物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现代科学已经可以通过改变生物基因来改变生物的性状,所以可填控制生物性状。
(2)甲图中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所以当拟南芥处于失水状态时,其气是关闭的,对应图甲。
(3)此小题是要研究"找到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亚硫酸氢钠浓度”,实验设置了五个组,使每组的浓度不同,而其他条件都相同。从记录的表格中数据可知,当亚硫酸氢钠浓度为20mg/kg时,叶片面积最大,叶片的数量最多,所以可认为20mg/kg是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的浓度。
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当浓度为20mg/Kg时最适合拟南芥光合作用。(随着亚硫酸氢钠浓度的增加,拟南芥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浓度为20mg/kg时强度最大。)
24.【答案】无风的夜晚晚上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从钻孔处流出;晴朗的白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水被大量的利用,多余的水散发到空气中,水就不会从钻孔流出了。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放在阳光下,同时进行三种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只进行呼吸总用、蒸腾作用;水是由导管运输的,大部分水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因为无风的晚上,竹子几乎只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很弱,散失的水分很少,钻孔后,导管被损坏,所以有水流出;在晴朗的白天,还需进行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所以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水不会流出。
故答案为:无风的夜晚晚上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少,水会从钻孔处流出;晴朗的白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旺盛,水被大量的利用,多余的水散发到空气中,水就不会从钻孔流出了。
25.【答案】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所以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26.【答案】杨梅树树苗移栽时,选取无遮挡的空地,可以保证杨梅树苗有足够的受光面积,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 选择在傍晚时间移栽,气温较低,并剪掉树苗上大部分叶子,可有效减少杨梅树苗的蒸腾作 用,减少水分散失; 种植时注意表土低于土球,可防止下雨天根部积水,影响植物(有氧)呼吸作用; 运输时用塑料袋包裹树根,保护根,同时灌水时让根土密切接触,可促进生根,保证根部吸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树木移植后,很多树木出现死亡,有些生长弱势,部分枝条干枯,影响树形。结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根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
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防止植物萎焉。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光照强度影响气孔的开闭,阴天或傍晚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同时移栽后注意浇水,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3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2.0(9.2%)
主观题(占比) 118.0(90.8%)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3(11.5%)
主观题(占比) 23(88.5%)
2、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30.8%)
2 困难 (69.2%)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6.0(4.6%) 4,13
2 种子的萌发 4.0(3.1%) 15
3 植物的无性生殖 4.0(3.1%) 8
4 蒸腾作用 126.0(96.9%)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20,21,22,23,24,25,26
5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6.0(4.6%) 17
6 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9.0(6.9%) 22,24
7 植物的呼吸作用 5.0(3.8%) 24
8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4.0(10.8%) 12,17
9 光合作用的原理 19.0(14.6%) 7,15,22
10 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11.0(8.5%) 17,26
11 茎的形态结构 4.0(3.1%) 21
12 叶的形态结构 27.0(20.8%) 1,3,7,19,20,2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