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下4.6保护土壤同步练习(能力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八下4.6保护土壤同步练习(能力提升)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07 10:2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4. 6保护土壤同步练习(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是重要的资源。 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
B.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C.稻草还田能够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物
D.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胁在于过度开发和土壤污染
2.(2023八下·杭州期末)我们身边有很多需要保护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壤资源等。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
B.减少塑料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
C.尽量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D.禁止使用化肥,防止土壤板结
3.(2023九下·金华月考)我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四类科学处置。已知电学实验所用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及某些有害重金属等物质,因此不能随意丢弃。废旧锌锰干电池属于
A.其他垃圾 B.可回收物
C.厨余垃圾 D.有害垃圾
4.近几年,沙尘暴经常“光临”浙江省。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我国西北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大量土地荒漠化造成的。以下措施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不利的是(  )
A.重视植树造林 B.实施退耕还草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放牧数量
5.科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说法或应用正确的是(  )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C.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6.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它们都是有毒物质
B.它们因不能自然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C.它们减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积
D.它们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
7.(2022八下·婺城期末)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在荒山上植树造林 B.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C.大量开采化石燃料 D.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8.(2022八下·新昌期末)2022年6月5日是第51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 列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A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控制污染物排放
B 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酸雨 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
D 臭氧空洞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
A.A B.B C.C D.D
9.(2022八下·温岭期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壤,土壤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
10.(2022八下·柯桥期末)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下列不会导致土壤板结的是(  )
A.施有机肥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
11.有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这种塑料制品主要可减少(  )
A.土壤污染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生物污染
12.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土壤污染严重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
②污染物一旦进人土壤后很难除去
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
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相对较轻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13.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植物的影响
B.减少对土壤的影响
C.减少对水体的污染,防止水体出现“水华”
D.节约洗衣成本,倡导节俭
14.某些加油站出售含铅汽油,使用这些汽油会造成铅污染。如图是温州市104国道某路段周边土壤样品的铅含量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你认为下列观点或建议不正确的是(  )
A.该路段周边土壤已明显受到铅污染
B.该路段周边土壤距国道越近,铅污染越严重
C.该路段两侧已受铅污染的土壤不宜种植农作物
D.要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二、填空题
15.(2022八下·乐清期末)2021年乐清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   。
(2)乐乐把一定质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经称量后发现土壤质量变小,这说明土壤中存在   。
(3)下列做法有助于减少耕地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的是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
16.(2021八下·柯桥期末)今年,为保护耕地,我区及周边不少地区出现“退林还耕”,尤其不建议在适合耕种的壤土类土壤上继续种植树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对此类土壤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适度;
为保护耕地土壤资源,你认为还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写一种)
17.某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与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不相适应。为此,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对市区生活垃圾的成分做了调查,结果如图甲所示。取市垃圾填埋场不同深度的垃圾样品,测定铬(Cr) 、铅(Pb) 、砷(As) 等有害元素的含量,得到数据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生活垃圾的成分以   为主。
(2)下列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这些垃圾因含有有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B.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各种有害元素在 0~30 厘米层含量都低于 30~60 厘米层含量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城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设想。    。
18.当人们陶醉在丰富的物质生活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 垃圾大军” 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非常多
C.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2)如图是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小圆圈)的布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垃圾中转站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是   。
19.(2019九上·浙江期中)如图是我市一些街道边新安装的“太阳能垃圾箱”。该垃圾箱“头顶”光电池板,“腰挎”广告灯箱,“脚踩”垃圾桶。
(1)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   垃圾桶(选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20.目前,我国各地采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掩埋法,生活垃圾在埋入土中后很快就被细菌等微生物降解,但如果我们用塑料袋把垃圾包起来,不仅延缓了垃圾的降解时间,而且将大量垃圾埋入土壤中,会对环境造成不可挽救的危害,这是“垃圾袋装化”最大的弊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垃圾在土壤中降解,细菌等微生物的功能是   。
(2)“垃圾袋装化”的最大弊端是对环境造成   ,其原因是   。
(3)世界上较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将垃圾进行分类,将钢铁、有色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统统分开后再用不同方法加以处理,你认为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 
三、解答题
2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小江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10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10条蚯蚓而不是1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的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   。
(3)小江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都是因为土壤中缺少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A.土壤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的遗体遗物中含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稻草还田的有机物必须经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无机物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土壤污染引起土壤质量恶化,影响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答案】D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保护土壤资源: 在措施上,主要抓好四个方面:改良土壤,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式。 培肥地力,重点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基础地力。 保水保肥,重点是推广深松深耕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实行节水节肥。保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 2、水循环利用,淘米水冲厕所。 3、用洗菜水浇花。 4、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 5、车主洗车最好是自己洗,用一桶水洗一辆车。 6、洗完手摇扭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7、不要乱玩水,要节约。
【解答】A. 不要使用含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A正确;
B. 减少塑料袋使用,减少白色污染,B正确;
C. 尽量绿色出行,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C正确;
D. 减少使用化肥,防止土壤板结,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D错误;
故答案为:D
3.【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①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
②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
③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
物。
【解答】电学实验所用的废旧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及某些有害重金属等物质,因此不能随意丢弃。废旧锌锰干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自然因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没有植被(保护)等。人为因素既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当活动。
【解答】重视植物造林,实施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等措施都对防治土地荒漠有利;增加放牧数量会加剧土地荒漠化;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肥料是指能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生产资料。一般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性肥料。化肥的过多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
【解答】A. 虽然化肥有助于植物生长,但是长期使用化肥往往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所以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不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A错误;
B. 大量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不能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B错误;
C. 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正确;
D. 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但不能填埋处理,因为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土壤或水资源,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白色污染是对废塑料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等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
【解答】塑料制品因不能自然分解而破坏土壤结构;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点分析解答。
【解答】 A: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利于环境的保护,符合题意。
B: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C: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D:围海造田增加耕地面积,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可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小污染,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大,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加重环境污染,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酸雨的形成注意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排放,可通过对燃煤预先进行脱硫处理而减小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影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臭氧空洞,主要是由于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引起,而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洗洁剂等化学物质可以减小影响,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解答】A: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毁林开荒,不利于保护土壤,A错误。
B:合理使用农药和有机化肥,利于保护土壤,B正确。
C: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任意排放,不利于保护土壤,C错误。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直接倒入耕地,不利于保护土壤,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化肥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解答】A:施有机肥,不会导致土壤板结。
B:长期单一的偏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
C:暴雨造成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板结。
D:农田土壤质地黏重,耕作层浅,会导致土壤板结。
故选A。
11.【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由于大多数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破坏、分解,而长期堆积又会破坏土壤土壤结构,所以这种可降解的塑料使用会减少土壤污染。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解答】土壤污染主要是人类行为导致,故①错;
土壤位于地表以下,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故②对;
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故③错。
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尤其是城郊、工矿区,排放的污染物较多,周围土壤污染较重,故④对。故选B。
13.【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洗衣粉中含有的磷类化合物,它们可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降低水的硬度,从而提高洗澡去污效果。但是洗涤后却产生了大量的含磷废水。由于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磷增多后会使水中的植物藻类大量繁殖。藻类会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
【解答】磷是植物的营养元素,能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质污染,保护水资源。 含磷洗衣粉能使水中藻类物质大量繁殖,造成水域污染。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有效信息加工分析能力。
【解答】 根据信息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此地含铅量已经超过土壤铅含量的上限,因此已经明显受到污染,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含铅量过高,植物会吸收,导致植物生长受到影响并且会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命,因此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含铅过高对土壤污染比较严重,不利于植物生长,且能够对人类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应该大力推广无铅汽油,D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选项中,可以发现在距离国道100米的时候含铅量最高,并不是距离国道越近铅污染越重。
故答案为:B
15.【答案】(1)根
(2)有机物
(3)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根据土壤的成分分析解答。
(3) 从土壤保护方面分析。
【解答】(1)植物吸收土壤中无机盐的器官是根。
(2)有机物具有可燃性。通过将干燥土壤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烧会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得燃烧后土壤的质量减少,这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3) A: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土地,会污染土地,不利于保护土壤。
B:用大量化肥提高产量,不利于保护土壤。
C:“秸秆还田”综合治理,有利于保护土壤。
D:农业废弃膜埋入土壤,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C。
16.【答案】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解答】 ①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空气、水、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②通气性好、透水性差,农作物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③通气性好、透水性强,农作物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④保水保肥能力差,这类土壤的肥力不足,不适宜种植农作物;
⑤土壤黏性适度,有助于农作物根的生长;
土壤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所以在耕种的时候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同时还要多宣传土壤保护的意识;也可以更新新的耕种方式等等来保护土壤资源;
故答案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或宣传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或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或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合理即可)。
17.【答案】(1)A有机物
(2)C
(3)分类回收等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垃圾回收、再生性质和用途,结合图片进行判断解题。
【解答】(1)根据调查图可知不可回收垃圾占16.9%,可回收垃圾站29.1%,A有机物占总量的54.0%,因此生活垃圾的成分以A有机物为主。
(2)据图可知:各种有害元素在0~30层含量低于30cm~60cm层含量。
(3)对可回收物进行垃圾分类,比如废旧塑料瓶、废易拉罐,属于可回收物,将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比如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属于有害垃圾,将可堆肥垃圾进行分类,比如枯枝落叶腐烂后可以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有机肥料,垃圾回收和再生的好处是使一部分非可再生资源得以再生,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减少了垃圾占用人们的生活空间,便于垃圾的分类处理 。
故答案为:(1)A有机物(2)C(3)分类回收等
18.【答案】(1)B
(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解答】(1)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活动,他们在居民小区里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没有将垃圾分类放置。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B符合题意。
(2)居民区附近小型垃圾中转站靠近河岸,沿河放置会造成水污染。
故答案为:(1)B(2)沿河放置,污染水源
19.【答案】(1)非金属
(2)可回收
【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如果元素名称中包含金字旁,那么它就是金属元素;如果没有金字旁,那么它就不是金属元素;
(2)废电池中的锌片和碳棒都能被重新利用,因此它应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解答】(1) 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为硅,硅属非金属;
(2)废电池应该投入到其中的可回收垃圾桶,以防渗漏出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20.【答案】(1)分解有机物
(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
(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知识点】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小动物等对土壤中的其他物质起分解作用,一些动植物的尸体和残枝败叶等能快速地被土壤中的生物分解,而像塑料等人工合成的材料,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破坏土壤结构,导致白色污染,从而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能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保护土壤、节约资源等。
【解答】(1)在土壤中起降解作用的细菌等微生物营腐生生活,能够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塑料袋是难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的物质,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因而用"垃圾袋装化"造成了白色污染。(3)将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做到垃圾的回收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题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故答案为:(1)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白色污染;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长期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3)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环保节约。
21.【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水分
(3)空气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土壤的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褐色稍淡,细长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向前移动的,具有避强光,趋弱光的特点。
【解答】 (1)在实验时,小江同学用10条蚯蚓做实验而不是1条,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水分。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蚯蚓需要呼吸空气中氧,大雨过后土壤缝隙被水填满空气减少,蚯蚓为了呼吸纷纷钻出地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