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共90张ppt)课件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共90张ppt)课件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06 22: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0张PPT)
第3章
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含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基因
表达载体
本节聚焦: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2.基因工程操作的每一步涉及的技术和方法有哪些?
从社会中来
课本P76、76
转基因抗虫棉
非转基因抗虫棉
1997年,我国政府首次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到2015年,我国已育成转基因抗虫棉品种100多个,减少农药用量40万吨,增收节支社会经济效益450亿元。
苏云金杆菌通过产生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蛋白(Bt 抗虫蛋白),破坏鳞翅目昆虫的消化系统来杀死棉铃虫(P76)
①Bt抗虫蛋白的抗虫原理?
②抗虫棉中的Bt抗虫蛋白会不会对人畜产生危害?
P77 [相关信息]
你知道转基因抗虫棉的机制是什么吗?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一般需要哪些步骤?
当Bt抗虫蛋白被分解为多肽后,多肽与害虫肠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膜穿孔,最后造成害虫死亡
Bt抗虫蛋白只有在某类昆虫肠道的碱性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毒性,而人和牲畜的胃液呈酸性,肠道细胞也没有特异性受体,因此,Bt抗虫蛋白不会对人畜产生上述影响
苏云金杆菌
与载体拼接
普通棉花
(无抗虫特性)
棉花细胞
抗虫棉
提取
导入
抗虫基因
(Bt抗虫蛋白基因)
重组DNA分子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
1.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 检测与鉴定
实例:
具体的步骤是?
(含抗虫基因)
(含有并表达抗虫基因)
1、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核心
有了目的基因,我们才能赋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特性。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进行遗传、表达和发挥作用。
载体进入受体细胞稳定表达,才能实现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转化
才能确定目的基因是否真正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正确表达。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01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获取目的基因时获取的是哪一部分的DNA片段?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基因的结构是怎样的?
1.目的基因
(1)概念:
在基因工程的设计和操作中,用于 或
等的基因。
(3)实例:
与 等相关的基因。
根据不同的需要,目的基因不同,主要指的是 。
改变受体细胞性状
获得预期表达产物
(2)作用: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生物抗逆性、优良品质、生产药物、毒物降解和工业用酶
资料:苏云金杆菌通过产生苏云金杆菌伴胞晶体蛋白(Bt 抗虫蛋白),破坏鳞翅目昆虫的消化系统来杀死棉铃虫。科学家将“杀虫基因”转入棉花中,棉花产生Bt 抗虫蛋白抵抗虫害。
目的基因--Bt抗虫蛋白基因
1
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注意: 所有的基因都编码蛋白质或肽链。
基因的种类一般分为结构基因、转录基因和调控基因。
结构基因的功能:
具有转录和翻译功能,能控制生物性状(编码蛋白质或肽链)。
转录基因的功能:
只有转录功能,没有翻译功能,能转录形成tRNA和rRNA。
调控基因的功能:
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只能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
知识拓展:基因
不是
基因1 基因2 基因3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DNA片段
放大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能编码特定的蛋白质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下游
能转录相应的mRNA,进一步编码(翻译)出蛋白质的DNA区段
不能转录为相应的m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
不能转录为相应的mRNA,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区段
启动子
1. 编码区:能转录相应的信使RNA,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2. 非编码区 :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下游
含有能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DNA序列。
不转录,不编码蛋白质;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终止子
获取目的基因一般获取哪一部分的DNA片段?
基因编码区
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本质:
位置:
作用:
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上游;
也是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下游;
终止转录
本质:
位置:
作用:
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启动子
终止子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上游
编码区下游
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
编码区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内含子
外显子
启动子
终止子
外显子:
内含子:
能转录相应的mRNA,进一步能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
能转录相应的mRNA,但却不能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然后在翻译前就被剪切掉。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转录
剪接
外显子
内含子
前体mRNA
成熟mRNA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真核生物的DNA转录形成的mRNA需要在细胞核加工处理成为成熟的mRNA后才能作为下一步翻译的模板。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某原核细胞基因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不编码mRNA
不编码mRNA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RNA聚合酶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转录
mRNA
某原核细胞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转录
mRNA
翻译
蛋白质
某原核细胞基因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某真核细胞基因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不编码mRNA
不编码mRNA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RNA聚合酶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转录
初始mRNA
某真核细胞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ATGCATGCAT…… CGATCGTAGCCA …… TCCCTAAGGATAG CCATCCCAGATG …… CATGCATCCATGC---
--TACGTACGTA ……GCTAGCATCGGT…… AGGGATTCCTATC GGTAGGGTCTAC …… GTACGTAGGTACG---
非编码区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mRNA)
启动子
终止子
CA …… UCCCUAAGGAUAG CCAUCCCAGAUG
转录
某真核细胞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内含子
外显子
RNA加工
CA …… UAGGAUCCAGAUG
翻译
蛋白质
初始mRNA
成熟mRNA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总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比较
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 非编码区
原核生物的基因:
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真核生物的基因:
= 非编码区+内含子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编码区是 的 编码区是间隔的、 的
相同点 都由能够编码蛋白质的 和具有调控作用 的 区组成的 连续
不连续
编码区
非编码
知识拓展:基因的结构
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获取的方法是怎样的?
2.筛选合适的目的基因
1
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1.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相关的已知结构和功能清晰的基因中进行筛选。
2.认识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技术方法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以及序列数据库(GenBank)、序列比对工具(如BLAST)等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为人们所知,为找到合适的目的基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3.实例:Bt 抗虫蛋白基因(Bt 基因)的筛选过程
用苏云金杆菌制成的生物杀虫剂广泛用于防治棉花虫害
也对Bt基因的表达产物——Bt 抗虫蛋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作用与Bt 基因有关
不仅掌握了Bt 基因的序列信息
Bt基因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较为合适的目的基因
1
3.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
1
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
①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②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③人工合成
前提:
方法:
DNA合成仪
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已知
通过DNA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合成
(常用)
重点了解什么是PCR?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1.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1)需要仪器:DNA合成仪。
(2)适用目的基因类型: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
(3)不需要模板。
DNA合成仪
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
mRAN
核苷酸序列
基因DNA的核苷酸序列
目的
基因
推测
推测
化学合成
比如:引物
2.反转录法:
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而又不知其序列。
目的基因的mRNA
杂交双链
(RNA-DNA)
单链DNA
双链DNA
(目的基因)
逆转录酶
核酸酶H
DNA聚合酶
构建基因文库来获取目的基因
1.基因文库概念:
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称为基因文库。
2.基因文库类型:
基因组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基因组文库与部分基因文库的关系?
构建基因文库来获取目的基因
3.基因文库的构建:
将DNA片段与载体连接
导入受体菌中储存
(1)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提取某种生物的全部DNA
多个一定大小的DNA片段
基因表达载体
用适当的限制酶切割
基因组文库
构建基因文库来获取目的基因
3.基因文库的构建:
(2)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构建
提取某种生物某器官或特定发育时期的mRNA
单链互补DNA
双链DNA片段
基因表达载体
与载体连接
cDNA文库
逆转录酶
DNA聚合酶
导入受体菌中储存
mRNA
逆转录酶
核酸酶H
RNA-DNA杂交双链
单链DNA
DNA聚合酶
双链DNA
与载体连接
导入受体菌中储存
文库类型 cDNA文库 基因组文库
文库大小
基因中启动子
基因中内含子
基因多少
物种间基因交流






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可以
部分基因可以
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的比较
PCR是 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_____的原理,在 提供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 的技术。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概念:
中文全称
原理
操作环境
目的
PCR扩增仪
聚合酶链式反应
DNA半保留复制
体外
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大量复制
PCR由穆里斯等人于1985年发明,为此,穆里斯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离心管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C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3'
5'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TP
解旋酶
(1)解旋
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
回顾:体内DNA复制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2)合成子链
回顾:体内DNA复制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T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DNA聚合酶
5'
3'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5'
3'
ATP
ATP
DNA聚合酶作用下形成磷酸二酯键
子链延伸合成的方向?
只能从5′-端→3′-端延伸,细胞内有RNA引物结合到模板3′-端引发子链的延伸
回顾:体内DNA复制
(2)合成子链
C
C
G
T
A
G
T
A
T
A
C
G
G
C
T
A
G
C
C
G
T
A
T
A
C
G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C
G
A
T
C
G
T
A
T
A
T
A
A
3'
5'
A
C
G
C
A
A
G
C
T
A
G
T
C
A
T
T
A
T
A
T
G
C
A
T
G
A
T
C
G
A
G
C
T
T
5'
3'
T
A
G
C
C
G
T
A
T
A
G
C
C
G
A
T
A
T
3'
5'
T
T
A
C
G
C
G
T
A
T
A
T
A
T
A
5'
3'
(3)重新螺旋形成新的DNA分子
回顾:体内DNA复制
引物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
3’
5’
DNA母链1
3’
5’
DNA母链2
3’
5’
引物1
3’
5’
引物2
什么是引物?
3’
5’
DNA母链1
3’
5’
DNA母链2
引物可以是DNA单链,
也可以为RNA单链,
细胞内的DNA复制通常以RNA单链为引物
细胞外(PCR)一般以DNA单链为引物
用于PCR的引物长度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
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3’端
因为DNA聚合酶不能直接将单个的核苷酸聚合成链。
子链合成需要引物?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2.DNA体外复制(PCR)的条件:
体内DNA复制 参与的组分 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PCR中
参与的组分
解旋酶
DNA母链
4种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引物
无需解旋酶,用高温(90℃以上)代替
DNA模板(含目的基因的DNA 片段)
4种脱氧核苷酸(dNTP)
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
提供DNA复制的模板
合成DNA子链的原料
打开DNA双链
催化合成DNA子链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变性)
提供相对稳定的pH环境;一般添加Mg2+,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dNTP和ATP类似,不但可以提供原料还可以提供能量,无需添加ATP。
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
2种引物(常为小的单链DNA,通常为20-30个核苷酸)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3.PCR的过程:
当温度超过_____以上时, 断裂,双链DNA解聚为两条 。
氢键
单链DNA
待扩增的DNA片段
(1)变性:
变性
90℃
变性 复性 延伸
3’
3’
5’
5’
3’
5’
3’
5’
不需要解旋酶
思考:变性的温度为何是90℃以上的一个温度范围,而不是95℃?
因为变性的温度与氢键的数量有关。当氢键数量越多时,所需温度就越高;反之,当氢键数量越少时,所需温度也就越低。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3.PCR的过程:
当温度下降 到左右时, 种引物通过 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3’
5’
3’
5’
碱基互补配对
引物1
5’
3’
引物2
5’
3’
(2)复性:
50℃

由于DNA双链是反向平行的,所以需要两种引物
变性 复性 延伸
思考:为什么需要引物?引物结合在模板链的什么位置?
①因为Taq酶不能从0开始添加核苷酸。
②引物结合在DNA模板链 3'端位置,引导子链从 5'端→3'端方向复制。
当温度上升到____左右时,溶液中的4种_________在耐高温的_____
__________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
脱氧核苷酸
DNA聚合酶
72℃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3.PCR的过程:
(3)延伸:
(Taq酶)
3’
5’
3’
5’
引物1
5’
3’
引物2
5’
3’
Taq酶
3’
Taq酶
3’
变性 复性 延伸
思考1:为什么温度要上升至72℃?
思考2:Taq酶结合在引物的3’还是5’端?
72℃是Taq酶的最适温度
Taq酶结合在引物的3’端
第一轮循环的产物作为第二轮反应的模板,经过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产生第二轮循环的产物;
第二轮循环的产物作为第三轮反应的模板,经过变性、复性和延伸三步产生第三轮的产物;
第二轮循环的产物
第三轮循环的产物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由于一个循环得到的产物又可以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因而每一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可以增加一倍。
即成 形式扩增(约为 ,其中n为扩增循环的次数)。
指数
2n
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来鉴定PCR的产物。
4.PCR的结果:
5.PCR产物的鉴定:
循环n次,理论上可获得DNA 数 ,
其中含引物的DNA数 ,
含引物的DNA链数 ,
共需引物数 。
2n
2n
2n+1-2
2n+1-2
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下图表示PCR的前三个循环,目的基因位于模板DNA分子中与两种引物所对应的位置之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CR扩增的是完整的模板DNA分子吗?
不是,PCR扩增的仅仅是两种引物之间所对应的特定DNA片段。
(2)如果已知某目的基因的序列和结构,利用PCR筛选和扩增出该目的基因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在第几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即出现完整的目的基因)?
5’
3’
5’
5’
第一次循环
第二次循环
3’
5’
第三次循环
3’
3’
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练习:图1、图2分别是PCR扩增技术相关过程,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在第 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
(2)图2是某同学设计的两组引物(只标注了部分碱基序列)都不合理,请分别说明理由。
第1组:引物Ⅰ和引物Ⅱ局部发生 而失效。
第2组:引物Ⅰ′ 后会出现局部 而失效。
3
碱基互补配对
自身折叠
碱基互补配对
每种引物内部不能发生局部碱基互补配对
两种引物之间不能在局部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
用PCR可以扩增mRNA吗?
mRNA不可以直接扩增,需要将它逆转录成cDNA再进行扩增。
1.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一条与RNA互补的DNA链,形成RNA-DNA杂交分子;
2.核酸酶H降解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使之变成单链DNA;
3.以单链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另一条互补的DNA链,形成双链DNA分子,即cDNA
思考:能不能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为什么?如果不能,如何避免该结果的发生呢?
①游离的DNA进入细胞后,一般会直接被分解。
②就算没有被破坏且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游离的DNA也无法跟着细胞分裂进行复制,导致子代细胞中不再含有目的基因。
核心工作——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02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使目的基因能够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和发挥作用。
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复制原点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1.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思考:要各个元件有什么作用?
(1)启动子:
①本质: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 片段。
DNA
②功能: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表达载体
启动子
目的基因
终止子
复制原点
(2)终止子:
①本质:一段有特殊序列结构的 片段。
②功能: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
DNA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启动子 终止子 起始密码子 终止密码子
本质
位置
功能
启动子、终止子、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的比较
DNA片段
DNA片段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
目的基因上游
目的基因下游
mRNA首端
mRNA尾端
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下来
翻译的起始信号(编码氨基酸)
翻译的结束信号(不编码氨基酸)
(3)标记基因:
①作用:
便于重组DNA分子的筛选。
②常见类型:
抗生素抗性基因、
荧光蛋白基因等。
启动子
终止子
标记基因
复制原点
目的基因
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能控制表达所需要的特殊性状,如Bt基因。
(5)复制原点:
DNA复制的起始位点。
注意:目的基因必须插入到 与 之间。
启动子 终止子
(4)目的基因: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③再利用 将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拼接到 的切口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重组DNA分子(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基因
限制酶切割位点
标记基因
启动子
限制酶切割位点
终止子
复制原点
限制酶
限制酶
DNA连接酶
①首先用一定的 切割载体(质粒),使它出现一个切口。
②然后用 限制酶或能产生 末端的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限制酶
同种
相同
DNA连接酶
载体
思考·讨论
使用一种DNA限制酶进行切割(单酶切),是否只会得到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的这一种重组DNA?
载体
目的基因
自连
片段间的连接
目的基因自连
质粒自连
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
目的基因与目的基因连接
质粒与质粒连接
正向连接 反向连接
1
1’
2
2’
1
2
2’
1’
2
2’
1’
1
选择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同时对目的基因和质粒切割(双酶切
),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构建好基因表达载体后,下面该进行什么操作?
基因工程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思考
03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
植物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
动物细胞
将目的基因导入
微生物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
花粉管通道法
——显微注射法
——Ca2+处理法
我国科学家独创
(常用)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②在植物授粉后一定时间内,剪去
柱头,将DNA溶液滴在花柱切面,使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胚囊。
①用微量注射器将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直接注入子房中;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
(1)花粉管通道法(我国独创)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受体细胞:
受精卵
(2)农杆菌转化法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体细胞或受精卵
该方法受体细胞为 。
“转化”概念: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重组。
①农杆菌特点:
a.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侵染能力;
b.农杆菌细胞内含有Ti质粒,当它侵染植物细胞后,能将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农杆菌侵染水稻、玉米等多种单子叶植物也取得了成功
表现出新性状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
第一次导入
第二次导入
第一次拼接
第二次拼接
将目的基因拼接到 Ti 质粒的 T-DNA上。
(非人工操作)是指含目的基因的 T-DNA 被拼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非人工操作)含目的基因的 T-DNA 导入受体细胞。
将含目的基因的Ti质粒重新导入农杆菌。
Ti质粒
T—DNA
目的基因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重组
Ti质粒
转入农杆菌
导入植物细胞
过程:
(2)农杆菌转化法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使目的基因能够维持稳定和表达。
1.农杆菌转化法中,目的基因是否就是T-DNA,如果不是,T-DNA与目的基因是什么关系?
T-DNA不是目的基因,但它将来会被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只要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中,目的基因就可以随T-DNA进入宿主细胞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2.农杆菌转化法中,目的基因只能进入植物的一个体细胞,但基因工程最终要的是一个转基因植株,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得到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问题探讨
核心探讨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下面为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制备转基因植物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重组Ti质粒的构建需要哪些酶的作用?
限制酶、DNA连接酶。
2.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细胞时,应怎样处理农杆菌细胞?
要用Ca2+处理农杆菌细胞,使其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
(1)导入方法:
(2)受体细胞: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原因:①体积大,易操作;
②易表现出全能性。
(3)过程: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提纯
利用显微注射将基因表达载体注入动物的受精卵中
早期胚胎培养
胚胎移植
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科学家用病毒DNA与目的基因一起构建的载体,去感染受体动物细胞,也能使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如腺病毒载体等。
病毒侵染法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1)常用方法:
(2)受体细胞:
Ca2+处理法
常选择原核细胞(其中以大肠杆菌应用最为广泛)
目的:可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优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易于培养
(3)过程:
大肠杆菌
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生理状态
溶于缓冲液中的重组DNA分子
转化
CaCl2(Ca2+)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4)应用实例
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药物
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产生的真核生物的蛋白质通常没有生物活性(原核细胞中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需要在体外进行再加工。
转录
翻译
加工
如果把一个真核生物的基因导入原核细胞中表达,一定会产生原来的蛋白质吗?
一般不能产生原来的蛋白质
原因:
①原核生物细胞里没有相应的机制来去除内含子;
②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的蛋白质加工系统(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相应机制剪切内含子
转录出来的序列
真核基因: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
前体mRNA
成熟mRNA
多肽链
蛋白质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总结
细胞种类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微生物细胞
常用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 Ca2+处理法(CaCl2) 
受体细胞 受精卵或体细胞 受精卵 常用原核细胞
转化过程 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表达 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细胞→重组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细胞中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后,如何判断导入是否成功?
即使导入成功,如何判断目的基因是否可以正常表达?
思考
不一定!
检查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是否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
04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检测与鉴定的方法
检测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是否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
目的:
(1)分子水平的检测:
(2)个体生物学水平鉴定: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体细胞染色体DNA 上
类型 检测内容 方法
分子水平的检测
PCR等技术
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PCR等技术
①检测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等
1.分子水平的检测
2.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类型 检测内容 方法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个体是否具有相应性状 或产物是否具有功能活性
抗虫、抗病的接种实验
产品功能活性比较
五、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材料用具
①PCR仪(自动控温,实现DNA的扩增)
②微量离心管(实际上是进行PCR反应的场所)
③微量移液器(用于向微量离心管转移PCR配方中的液体)
④一次性吸液枪头(微量移液器吸取一种试剂更换一次枪头)
PCR仪
电泳装置
⑤电泳装置(包括电泳仪、电泳槽等)
微量离心管
推动杆
调节旋钮
卸枪头按钮
体积刻度
吸液杆
枪头
(注意:加不同样品时,需要更换枪头)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1.利用PCR在体外进行DNA片段扩增的原理:
探究·实践
一、实验原理
(1)PCR利用了 原理,通过调节 来控制DNA双链的 ,PCR仪实质上就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2)PCR扩增DNA片段还利用了
的原理。一次PCR一般要经历 次循环。
DNA的热变性
温度
解聚与结合
DNA半保留复制
30
5’-
-3’
3’-
-5’
3’-
-5’
5’-
-3’
5’-
-3’
-5’
5’-
3’-
-5’
5’-
-3’
-5’
5’-
3’-
-5’
3’-
-3’
高温
变性
延伸
复性
低温
中温
1次循环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二、材料用具
2.试剂:
(1)4种脱氧核苷酸等量混合液、2种引物、TaqDNA聚合酶、模板DNA、扩增缓冲液、无菌水。
10倍浓缩的扩增缓冲液(含Mg2+) 5μL
20mmol/L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等量混合液(实为dNTP) 1μL
20μmol/L的引物Ⅰ 2.5μL
20μmol/L的引物Ⅱ 2.5μL
H2O 28~33μL
1-5U/μL的Taq DNA聚合酶(即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1~2U
模板DNA (用量为1pg-1μg) 5~10μL
总体积 50μL
PCR反应体系的配方
为保证加入反应体系中的各试剂体积的准确性,建议按照加入体积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加入各试剂,即先加入无菌水。为保护酶的活性,一般最后加入DNA聚合酶。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1)DNA片段的扩增
①移液:
用微量移液器依次将各组分加入微量离心管中。
(注意:酶和缓冲液要在冰块上缓慢融化,用后置于-20℃冰箱中保存。酶和缓冲液一般分装成小份,避免反复融化导致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②离心:
待所有组分都加入后,盖严离心管的盖子,将微量离心管放入离心机里,离心约10s,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的底部(提高反应速率)
③反应:
参照下表的参数,设置好PCR仪的循环程序。将装有反应液的微量离心管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循环程序 变性 复性 延伸
预变性 94℃,5min / /
30次 94℃,30s 55℃,30s 72℃,1min
最后一次 94℃,1min 55℃,30s 72℃,1min
使DNA充分变性,以利于引物更好地和模板结合
预变性: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2.DNA片段电泳鉴定的原理:
(1)带电粒子: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____________。
(2)迁移动力与方向:在____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_____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_____。
(3)迁移速度:PCR的产物一般通过 来鉴定。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有关。
(4)检测:凝胶中的DNA分子通过_____,可以在波长为______的_______下被检测出来。
可解离的基团
正电荷或负电荷
电泳
相反
电场
凝胶的浓度
染色
300nm
紫外灯
DNA分子的大小
构象
探究·实践
一、实验原理
(呈负相关)
琼脂糖凝胶电泳
一般使用的电泳缓冲液pH=8,DNA分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中DNA便向正极泳动。
(1)凝胶浓度:制成的琼脂糖凝胶是一种带孔的筛网状多聚物。凝胶浓度越小,筛孔越大,DNA分子迁移速率就越高;凝胶浓度越大,筛孔越小,DNA分子迁移速率就越低。
影响DNA迁移速率的因素
(2)DNA分子的大小:当凝胶浓度相同时,较大的DNA分子因体积大,所占据的空间大,在穿过凝胶孔隙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穿过孔隙相对困难,迁移速率低。反之,迁移速率就高。因此,电泳一段时间后,较大的DNA分子迁移距离小,离加样孔近;而较小的DNA分子迁移距离大, 离加样孔远。相同大小的DNA分子则会聚集在凝胶同一特定的位置上。根据这一特性,可以把不同大小的DNA分子分离开来。
(3)DNA的构象:迁移速率:双螺旋环状DNA>双螺旋链状DNA>单链DNA。
EB可插入DNA双链碱基之间,形成EB-DNA复合物。该复合物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射出红橙色荧光。EB-DNA复合物荧光强度与DNA含量成正相关,根据荧光强度可粗略地估计样品中DNA含量。(EB有剧毒)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二、材料用具
2.试剂:
(2)电泳缓冲液(TAE或TBE)、
凝胶载样缓冲液(内含指示剂——溴酚蓝)、
琼脂糖
核酸染料(常用核酸染料为EB即溴化乙锭)等
电源
+
电泳槽
琼脂糖凝胶
样品孔
缓冲液

4.配制琼脂糖溶液
琼脂糖
电泳缓冲液
加热至融化
稍冷却
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确定琼脂糖溶液浓度的大小。
一般配制质量分数为0.8%~1.2%的琼脂糖溶液。
制成琼脂糖溶液
加入核酸染料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5.制备琼脂糖凝胶
将温热的琼脂糖溶液迅速倒入模具,并插入合适大小的梳子,以形成加样孔。
梳子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6.将凝胶放入电泳槽内
待凝胶溶液完全凝固,小心拔出梳子,取出凝胶放入电泳槽内。
梳子
凝胶
电泳槽
凝胶
凝胶加样孔一极朝向电泳槽负极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三、实验步骤
7.加入电泳缓冲液
将电泳缓冲液加入电泳槽中,电泳缓冲液没过凝胶1mm为宜。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8.加样
扩增得到的PCR产物
凝胶载样缓冲液
混合液
注入凝胶加样孔
微量移液器
留一个加样孔加入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
内含指示剂
显示电泳的过程
课本P84-85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三、实验步骤
9.电泳
接通电源,根据电泳槽阳极至阴极之间的距离来设定电压,一般为1~5V/cm。
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停止电泳。
课本P84-85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10.电泳结果检测
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和照相。
标准参照物
PCR扩增产物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常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来鉴定PCR扩增产物。
PCR扩增产物的鉴定
较小的DNA片段在凝胶中的移动相对容易,较大的DNA片段移动难。
当电泳结束时,比较DNA样品所在的位置和一系列已知大小的DNA片段的位置(标准),这些已知大小的片段称为DNA分子量标准样。
加样孔→
较小的DNA片段在凝胶中的移动相对容易,较大的DNA片段移动难。
在同一浓度的凝胶中,较小的DNA片段迁移速度比大片段快。
四、结果分析
可以在紫外灯下直接观察到DNA条带(根据条带的分布及粗细程度来评价扩增的结果)
一条条带
1.你是否成功扩增出DNA片段?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本实验进行电泳鉴定的结果应该是几条条带?
3.如图所示,该片段大小约为 。
750bp
0次
12次
12次
30次
30次
Marker
课本P84-85
课本P84-85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四、结果分析
课本P84-85
注意:
1.为避免外源DNA等因素的污染,PCR实验中使用的微量离心管、枪头和蒸馏水等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2.该实验所需材料可以直接从公司购买,缓冲液和酶应分装成小份,并在-20℃储存。使用前,将所需试剂从冰箱拿出,放在冰块上缓慢融化
3.在向微量离心管中添加反应组分时,每吸取一种试剂后,移液器上的枪头都必须更换
4.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戴好一次性手套
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
探究·实践
三、实验步骤
A. 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B. 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C. 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D. 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练习
3号PCR结果包含250~500bp片段,应包含目的基因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如图所示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
B
9号PCR结果不包含250~50bp片段,所以不是所需转基因植株
(2)特点:
①应是单链,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成单链。
②应带有容易被检测的标记。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而来的RNA。
(3)核酸杂交:互补的两条核酸单链通过复性形成双链的过程。
可以用于检测目的基因:将待测DNA与目的基因探针混合,如果发生了核酸杂交,则说明有目的基因。
(1)定义: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荧光或同位素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能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
【拓展】基因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