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课文导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时期的鲁迅信服、敬畏。在鲁迅的老师中,还有一位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老师——藤野先生。为什么这么说?藤野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近距离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6 藤野先生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抓住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感受其高尚的品格并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 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 揣摩文章冷峻、犀利、幽默的语言风格。
第 1 课 时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等。
鲁 迅
背景材料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去日本留学。1904年,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一年他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写成的。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叙述和描写的文章。
基本特点是将回忆对象和叙述者的经历交织着写,
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
基础知识
字音字形
烂熳( ) 绯红( ) 发髻( )
解剖( ) 挟着( ) 畸形(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瞥见( ) 油光可鉴(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绝( )
màn
jì
fēi
jī
pōu
piē
yǎo
xùn
nì
jié
jiàn
xié
wù
重点词语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诘责】责问。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初读课文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划分文章层次。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别离,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自主探究
1.作者在这段经历中变换了几个地点?文章是按照什么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地点:在东京、在仙台、离仙台。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事件:
①离开东京之缘由
②仙台求学受优待
③初识藤野先生
④添改讲义
⑤纠正解剖图
⑥关心解剖实习
⑦了解女人裹脚
⑧匿名信事件
⑨看电影事件
⑩离别先生
第 2 课 时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如何理解“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有“只,不外乎”的意思,“是这样”指文中“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以“无非”强调“这样”,表露出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埋下了伏笔。
2.从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1段中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句子。
“大辫子”“油光可鉴”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与嘲讽。“标志极了”则是运用反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讽刺之情。
3.第3段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作者在东京的生活;引出下文,写作者在仙台的生活。
②内容上:独句成段,强调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4.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含有“日暮途穷”之意,“日暮里”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水户”是富有气节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他是敬仰的,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作者对这两个地名牢记不忘,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5.阅读第6—10段,找出描写藤野先生的相关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6段: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第9段:着装——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小结:初见藤野先生,作者从他的外貌、动作、语言、着装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相貌平平、治学严谨、生活俭朴、不修边幅的学者形象。
6.阅读第11—23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藤野先生的,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①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负责、一丝不苟
②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③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④询问裹脚——求实精神
7.第15段,“我”由“很吃了一惊”到“不安和感激”,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很吃了一惊”是因为先生竟然亲自给“我”这个中国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里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改正;“感激”是因为先生对“我”非常关心,毫无民族偏见。
8.第17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语言描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画的解剖图,语气委婉,但要求严格,进一步体现了藤野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认真负责的严师形象。
9.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这是作者有意用这种表达方式来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从而表达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也无怪他们疑惑”用反语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愤懑的心理。
10.“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作者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变化:弃医从文。
变化原因:①匿名信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②看电影事件,让作者看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和愚昧无知。他意识到,民众的不觉醒是国家落后受欺凌的根本原因,必须唤起国民的反抗意识。
11.总结上文:文章是如何刻画藤野先生这一人物的
①选取典型事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情形,形象地刻画出先生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关心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良师形象。
②运用白描手法,突出人物主要特征。例如,“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胡”等,准确地勾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③运用对比手法,把思想狭隘、歧视中国人的日本“爱国青年”与热情诚恳、帮助中国留学生的藤野先生进行对比,突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的正直形象。
12.怎样理解“小而言之”“大而言之” ?
“小”与“大”的区别在于“新的医学”传播的范围。“为中国”,因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这个范围较小;“为学术”,因为学术是全人类的,这个范围大。前者表明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后者则表明了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13.为什么说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作用: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归纳探究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表现了作者要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写作特色
1.双线结构,脉络分明。
本文以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其次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那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文中很多材料,如“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看电影”事件和作者的弃医从文等,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
2.运用白描手法,突出人物特征和品质。
文章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人物特征,生动传神。例如,文中通过描写藤野先生“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的书”“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穿衣服太模胡”等,准确地勾画出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板书设计
藤野
先生
在东京——无比憎恶,另寻他处
在仙台——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
离仙台——怀念先生,增加勇气
怀念之情
爱国之情
课外积累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鲁迅《热风》)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