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三峡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7 20: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我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摘自余秋雨《三峡》
当郦道元“遇到”三峡,会留下怎样的佳话?
课文导入
10 三 峡
八年级上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 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情境,感受长江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
3. 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4.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第 1 课 时
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他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水经注》。
作者简介
水经注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学常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
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初读感知

正午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完全没有
半夜
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距离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逆流而上
有时
飞奔的马
顺流而下
冲上、漫上
没有这么快
译文: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飞速地往下冲荡
极高的山峰
甚,很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回旋的清波
译文: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
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天刚放晴
下霜的早晨
连接
肃杀,凄寒
延长
声音悲凉婉转
凄惨悲凉
回声
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中一片清寒肃杀,时常能听到高山上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
(1)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雄奇险峻。
(2-4)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通假字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

沿溯阻绝 (隔断)
绝 多生怪柏 [极(高)]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清澈)

素湍绿潭(白色的)
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
词类活用
有时朝发白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如果。 今义:从,由。
(2)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正,正值。 今义:亭子。
(3)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4)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 今义:好。
特殊句式
(1)有时朝发白帝(省略句+倒装句。应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2)飞漱其间(省略句+倒装句。应为“<于>其间飞漱”)
(3)清荣峻茂(省略句。应为“<水>清<树>荣,<山>高
<草>盛”)
第 2 课 时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从正面描写三峡山的连绵;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三峡山的高峻。
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的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与“乘奔御风”对比,突出船行之快,表现水势之大。
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4.第4段写三峡秋景作者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引用渔歌,结构上,总结全文,与上文“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相呼应;内容上,暗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间接表现了景物带给人的感伤情绪,进一步渲染萧瑟凄清的氛围。
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按照先写山、后写水的顺序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6.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
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高峻美
奔放美
清幽美
凄婉美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
夏水:大水猛涨,江流湍急
冬、春水:素湍绿潭,清荣峻茂
秋水: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并且,先写山,既可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也使得峻岭与急流相互映衬,更好地展现三峡的奇绝。
7.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最后写秋水,是按照四季水势涨落情况来安排的。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故先写;春冬之水特点相同,即清澈平静,故放在一起写;秋水枯干,一片萧瑟,故最后写。
8.文章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归纳探究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主题归纳
三峡
春冬:沉静明艳
概貌:高峻连绵
秋季:萧索清冷
夏季:雄壮奔腾
板书设计
1.节奏性强,有张有弛。
江水通过三峡,时而迅猛峻急,时而湍流飞溅,反映到文章里则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夏水暴涨写的是动态,文势犹如异峰突起;春冬与秋天之景转为沉静,流清潭静,林寒涧肃,文势转缓。这里作者运用先张后弛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极大,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写作特色
2.抓住景物特征,描绘生动。
作者紧紧抓住景物特征,将三峡概貌和四季景象描绘得生动传神。文章首先突出三峡两岸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总体特点,然后分开描述四季之景:写夏季之景,突出水势大、水位高、水流急;写春冬之景,“素”“绿”“清”等字,突出趣味良多;写秋季之景,着“寒”“肃”“凄”“哀”等字,突出凄清、萧瑟。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杜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慕幽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李白
拓展空间
古诗词中的三峡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