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诗歌韵律美。
2.通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美。
3.品读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读诗歌,体味诗歌情感美。
教学难点:品读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品析法、思考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跟随他进行一场边塞之旅。
二、诵读诗歌——领略音韵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 学生个人展示读。
3. 全班配乐齐读。
三、通读诗歌——体味情感美
请同学们通读诗歌,静静思考,细细品味: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2.你从 (字词/意象/诗句等)中感受到作者 的情感?
首联:出使所图、所至
首联平铺直叙,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地点。“过居延”与诗题“至塞上”相照应,写出了出使所图、所至。“单车”一辆车,随从不多,轻车简从,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过居延”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单、孤寂、悲凉之感。
颔联:出使所感
颔联“征蓬”是诗人自比,给人漂泊之感。“归雁”与诗人处境形成对比,更添失意情绪。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内心的孤寂、激愤、抑郁、忧伤、落寞。
颈联:出使所见
如果说前两联诗人在个人荣辱浮沉的小圈子里打转的话,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开阔,在这壮观雄浑的景色中,诗人的情感得到陶冶、净化、升华,产生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豁达、超然的心境。这几个意象组合成了一副雄浑壮阔边塞奇景,构成了雄浑壮阔的意象,眼前的奇景让诗人渐渐融入了这大自然之中,看到壮阔大漠、劲拔孤烟、执着地长河以及浑圆的落日,心中慢慢地衍生出一种力量,漂泊、失意、孤单、落寞仿佛都消散了,进而转化成不尽的豪迈气概。
尾联:出使所闻
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大将窦宪率兵大败匈奴,一直追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记汉威德而还。)一则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了自己为国建功立业之心,诗人的情绪为之高涨,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激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四、品读诗歌——感受意境美
1. 既然这是一首边塞诗,哪一联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呢?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 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3. 你如何理解?你觉得好在哪里?
大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一个“大”字写出了沙漠之壮阔。正可谓“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流露出诗人之孤寂。一个“直”字刻画了烽烟之劲拔,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渺无尽头,“长”字写出了黄河的绵长,当“长河”与浑圆温暖的落日组合在一起时,给人一种平静美好的感觉。在这样雄浑壮阔的意境下,诗人的孤寂之感将会被自然抚平。
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句诗中做到了一横、一竖、一圆、一曲线的勾勒组合。“大漠”是一横,“孤烟”是一竖,“落日”是一圆,“长河”是一曲线。“长河”“落日”为静态的“大漠”增添动感,动静结合使得这幅画充满了力量。丰富的色彩运用也是这幅画出彩的原因:诗中黄沙漫漫、灰白烽烟、银色水波、橘红落日。层次鲜明的构图:脚踏近处的大漠,眼望远处的烽烟,俯瞰长河,仰望落日,远近高低,错落有致。
这一联乃千古名句,构思之奇,谋篇之巧,冠绝古今,也是其“诗中有画”的又一力证,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课堂小结
在这份恬静的美景中,王维沉醉了,如画的奇景冲淡了他不平静的心境,他渐渐与天地融为一体,悟出了人生之哲理。生命有不同的形态,逆境也好,顺境也罢,山重水复处,柳暗花明来,人要做到的就是迎接,以享受的姿态去迎接该来的,送走该去的,如此人生方能“长”能“圆”,进退自如。
王维仕途不顺,在朝廷遭到排挤,本是悲凉、失意、落寞的但终究被眼前如画的大漠风光所治愈。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起起落落是常态。起落之间,我们一定要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定会活出自己如诗般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