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一)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强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其原理为: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会与胃黏膜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HCO发生中和,使黏液层产生pH梯度。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胃黏膜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黏液
B.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C.胃分泌H+的速率快于HCO的速率
D.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2.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
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C.在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存在着稳态
D.在个体水平上,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3.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述了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的情景。下列有关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B.产生的汗水中主要的无机盐离子是Ca2+和K+
C.在正午时若出现中暑现象,是由于体温失衡导致
D.内环境的渗透压会明显上升,但pH保持相对恒定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密切相关,同时需要机体组织细胞协调配合。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关系,甲、乙、丙代表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实线可表示O2的扩散过程
B.图中的虚线可表示CO2的扩散过程
C.性激素、胰岛素等均通过乙进入丙中发挥作用
D.甲、乙属于细胞外液,丙是组织细胞内液
6.血液中肌酐(血肌酐)含量是一项体检指标,其正常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B.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C.血肌酐含量会有一定的波动
D.血肌酐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增加肉类摄入
7.如图为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胰岛素、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引起新生儿窒息死亡或智力障碍。经研究发现,缺氧缺血首先启动了发生水肿的机制,造成脑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脑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B.脑内缺氧缺血会造成脑细胞代谢紊乱,较多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造成组织水肿
C.若脑部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子会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D.脑细胞内的液体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9.衣原体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衣原体有细胞壁。衣原体和草履虫在低渗溶液中均不会出现吸水涨破现象。研究发现,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相同
B.草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
C.衣原体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
D.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相同
10.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B.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
C.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可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D.冬季寒冷环境条件下,人体体液中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12.初上高原的人可能会产生头痛、乏力、失眠、呕吐等高原反应。人体因缺氧会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但是高原反应中有一种比较严重的症状——高原肺水肿,此类患者需及时就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组成成分
B.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导致肺部组织液减少,造成肺水肿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
13.下图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CO2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不利于CO2的运输
B.红细胞的pH不会因CO2的进入而明显下降
C.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D.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基于以上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15.当机体糖类利用受阻或长时间不能进食时,机体会氧化分解脂肪补充能量。脂肪分解会生成酮体,其酸性较强。当人体内的酮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在血液中堆积,导致人体患酮血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使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主要是K+、Cl-
B.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会消耗更多的氧气
C.酮血症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D.酮血症患者恢复糖类供能,血浆的酮体浓度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16.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50%以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为病人补充碱制剂等方法,降低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B.人体内环境中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
C.当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D.血浆中的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的乳酸钠,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
17.已知0.9% 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健康的实验兔甲、乙分别静脉输入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观察生理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甲兔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C.甲兔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葡萄糖不断进入乙兔细胞被利用,导致尿量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18.某患者严重腹泻,被诊断为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0.75 g、枸椽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19.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局部模式图,A~D分别代表人体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
B.①②③相比较,CO2含量最高的是③
C.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的参与
20.水和无机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冰,可以推测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B.生物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D.当人体血浆内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再以_自由扩散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②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它的作用主要为________。
22.(10分)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填字母)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填字母)。
(2)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出现_______现象。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组。实验预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
③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______。
23.(10分)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下图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调节网络。
(2)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________系统。
(3)钾离子对维持________(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而血清钾高于5.5 mmol/L以上时,被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是人体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而尿毒症患者由于________(填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24.(10分)下面表格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XX医院化验单
姓名:XXX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200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___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_____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__。
25.(10分)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在成分上的区别是________。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原因是_______。
(4)血管阻塞使脑部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为________。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一)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是保证胃黏膜在强酸和胃蛋白酶的环境中不被消化的原因之一。其原理为:当H+从胃腔向黏膜扩散时,在黏液层中会与胃黏膜细胞分泌并向胃腔扩散的HCO发生中和,使黏液层产生pH梯度。据此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A.胃黏膜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黏液
B.黏液层可以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
C.胃分泌H+的速率快于HCO的速率
D.胃蛋白酶在到达黏膜时已基本失去活性
解析:胃黏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黏液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润滑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食物对胃的机械性损伤,B正确;胃腔中整体pH呈酸性,因此胃部分泌H+应比HCO快,C正确;据图分析,胃蛋白酶在中性条件下失活,到达胃黏膜已经基本失去活性,无法破坏黏膜细胞,D正确。
2.稳态是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内涵不断充实。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
B.在细胞水平上,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C.在器官水平上,心脏活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存在着稳态
D.在个体水平上,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
解析:在分子水平上,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机体就可能患糖尿病,A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属于分子水平,B错误;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C正确;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属于个体水平,D正确。
3.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
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
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
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解析: 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据此可推测,航天服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A正确;太空中有宇宙射线的存在,而航天服能起到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的作用,B正确;航天服的生命保障系统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进而可使航天员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D正确。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述了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的情景。下列有关农民在劳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体内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B.产生的汗水中主要的无机盐离子是Ca2+和K+
C.在正午时若出现中暑现象,是由于体温失衡导致
D.内环境的渗透压会明显上升,但pH保持相对恒定
解析: 正常机体的组织液通过生成与回流的动态平衡维持组织液量的相对稳定,A错误;因为细胞外液中90%以上的渗透压来自Na+和Cl-,产生的汗水中主要的无机盐离子是Na+和Cl-,B错误;在正午时若出现中暑现象,是由于体温失衡导致,即外界气温过高使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散失导致的,C正确;农民劳作过程中,机体排汗量增加,但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5.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密切相关,同时需要机体组织细胞协调配合。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调节的部分关系,甲、乙、丙代表体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的实线可表示O2的扩散过程
B.图中的虚线可表示CO2的扩散过程
C.性激素、胰岛素等均通过乙进入丙中发挥作用
D.甲、乙属于细胞外液,丙是组织细胞内液
解析: 图中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细胞内液,因而图中的实线可表示O2的扩散过程,A正确;结合A项解释可知,图中的虚线可表示CO2的扩散过程,因为丙表示细胞内液,是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B正确;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的脂质,可通过乙组织液进入丙细胞内液中发挥作用,而胰岛素是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胞,而是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而发挥作用,C错误;甲、乙属于细胞外液,分别代表血浆和组织液,而丙是组织细胞内液,D正确。
6.血液中肌酐(血肌酐)含量是一项体检指标,其正常值有一定的参考范围。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B.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
C.血肌酐含量会有一定的波动
D.血肌酐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增加肉类摄入
解析: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体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A正确;血肌酐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并且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血肌酐含量是反映肾功能的指标之一,B正确;血肌酐来自人体自身的肌肉代谢,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含量会有一定的波动,C正确;血肌酐还来自肉类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血肌酐含量偏高的个体应减少肉类摄入,D错误。
7.如图为血液流经肾脏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Na+、胰岛素、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自身代谢和血浆
C.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依靠协助扩散来完成
D.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 Na+由食物吸收进入内环境,胰岛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直接进入血液,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成分,尿素是代谢废物,Na+、胰岛素、血浆蛋白和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由图可知,肾小囊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血浆,其自身代谢也可以产生水进入内环境(组织液),B正确;肾小管中葡萄糖重吸收回毛细血管是低浓度到高浓度,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C错误;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均可以导致组织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可进入肾小管,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会引起新生儿窒息死亡或智力障碍。经研究发现,缺氧缺血首先启动了发生水肿的机制,造成脑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正常情况下,脑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浆
B.脑内缺氧缺血会造成脑细胞代谢紊乱,较多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造成组织水肿
C.若脑部血浆渗透压降低,则水分子会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D.脑细胞内的液体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正常情况下,脑组织液中的大部分物质会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浆,从而保证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渗透压的平衡,A正确;脑内缺氧缺血会造成脑细胞代谢紊乱,较多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使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若脑部血浆渗透压降低,则脑部组织液渗透压相对较高,导致水分子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脑细胞内的液体构成细胞内液,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9.衣原体和草履虫都是单细胞生物,衣原体有细胞壁。衣原体和草履虫在低渗溶液中均不会出现吸水涨破现象。研究发现,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因而成为能量寄生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相同
B.草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
C.衣原体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
D.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相同
解析:衣原体不会吸水涨破的原因是因为有细胞壁,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而草履虫没有细胞壁,故衣原体和草履虫不会吸水涨破的机理不同,A错误;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属于真核生物,衣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不同种类的生物含有其特定的酶,故草履虫细胞内一定有衣原体细胞没有的酶,B正确;衣原体没有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ATP、GTP的能力,必须由宿主细胞提供,故衣原体不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快速增殖,C错误;人不同种成熟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不完全相同,如:成熟的红细胞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D错误。
10.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广泛分布于机体细胞内外,保持体液容量、分布和组成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细胞正常代谢、维持各种器官生理功能的必需条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B.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
C.组织液又叫组织间隙液,可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D.冬季寒冷环境条件下,人体体液中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
解析: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作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水是体液中的主要成分,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A正确;钠主要在细胞外,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故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正确;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组织液主要有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糖类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物带走,C正确;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条件下,体温维持动态平衡,人体内的酶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解析:心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因此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组织肿胀,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氨基酸、激素、无机盐、葡萄糖等,D正确。
12.初上高原的人可能会产生头痛、乏力、失眠、呕吐等高原反应。人体因缺氧会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但是高原反应中有一种比较严重的症状——高原肺水肿,此类患者需及时就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红细胞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中的组成成分
B.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导致肺部组织液减少,造成肺水肿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均保持不变
解析: 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组成成分,A错误。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肺部组织液增加,造成肺水肿,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错误。
13.下图为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CO2的运输过程,图中Hb为血红蛋白,①②为细胞外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不利于CO2的运输
B.红细胞的pH不会因CO2的进入而明显下降
C.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有关
D.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
解析: 碳酸酐酶催化CO2和H2O生成H2CO3,H2CO3水解生成HCO和H+,HCO进入血浆被运输到肺部,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不利于CO2的运输,A正确;H2CO3水解生成的H+和Hb结合形成HHb,红细胞内的pH不会明显下降,B正确;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蛋白、无机盐的含量有关,C错误;随着CO2的进入,红细胞内的溶质微粒数增加,可能会出现轻微吸水现象,D正确。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基于以上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解析:内环境中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其稳态存在,A错误;“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升高可判断肝脏发生了病变,这说明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B正确;稳态的动态变化将有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C错误;内环境的稳态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D错误。
15.当机体糖类利用受阻或长时间不能进食时,机体会氧化分解脂肪补充能量。脂肪分解会生成酮体,其酸性较强。当人体内的酮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在血液中堆积,导致人体患酮血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内环境中使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主要是K+、Cl-
B.与等质量的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会消耗更多的氧气
C.酮血症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D.酮血症患者恢复糖类供能,血浆的酮体浓度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析:内环境中使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物质主要是缓冲物质,比如HCO与H2CO3,A错误;脂肪中含有较多的H,因此与等量的糖类相比,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消耗的氧气多,B正确;当人体内的酮体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在血液中堆积,导致人体患酮血症,故酮血症患者的内环境稳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C正确;酮血症患者是机体糖类物质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造成的,酮血症患者恢复糖类供能,血浆的酮体浓度会恢复到正常水平,D正确。
16.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50%以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通过为病人补充碱制剂等方法,降低血浆中乳酸的含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B.人体内环境中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
C.当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D.血浆中的乳酸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的乳酸钠,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
解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不在组织液,A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参与维持pH的缓冲物质并非都是通过饮食摄入的,比如细胞代谢产生的CO2能形成缓冲物质H2CO3,B错误;当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C错误;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也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D正确。
17.已知0.9% 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健康的实验兔甲、乙分别静脉输入一定量的0.9% 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观察生理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甲兔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
C.甲兔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葡萄糖不断进入乙兔细胞被利用,导致尿量增加,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静脉滴注0.9% 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进入血浆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A正确;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甲兔细胞外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B正确;由于输入的液体进入血浆,所以血浆含量增加,人体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正确;乙兔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D错误。
18.某患者严重腹泻,被诊断为患细菌性肠炎。医生处方中除了有消炎药外还有“口服补液盐散(Ⅱ)”,其成分是氯化钠1.75 g、氯化钾0.75 g、枸椽酸钠1.45 g、无水葡萄糖10 g,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严重腹泻会导致人体无机盐的丢失
B.血糖浓度、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属于内环境的稳态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D.口服补液盐散(Ⅱ)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
解析:严重腹泻后,水分和盐分大量丢失,会导致体液中水分和无机盐减少,A正确;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包括温度、渗透压、酸碱度、血糖浓度及各种化学成分,肠道内无机盐相对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可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C正确;“口服补液盐散(Ⅱ)”的成分有氯化钠、氯化钾,可使机体内各种无机盐浓度维持稳态,D正确。
19.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局部模式图,A~D分别代表人体与新陈代谢相关的四大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图中①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
B.①②③相比较,CO2含量最高的是③
C.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多个系统的参与
解析:分析题图,①表示细胞内液,不属于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A正确;①②③相比较,CO2是组织细胞在线粒体内产生的,需要通过呼吸排出体外,CO2含量最高的是①,B错误;原尿形成的部位在肾小球,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最终浓缩成终尿,分析题图可知,D是泌尿系统,肾小球参与原尿的形成,C正确;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参与,D正确。
20.水和无机盐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冰,可以推测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
B.生物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D.当人体血浆内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的作用
解析: 水可以参与化学反应,既可以作为反应物又可以作为生成物;科学家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冰,可以推测火星可能存在过生命,因为生化反应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A正确;水是良好的溶剂,生物体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多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B正确;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C错误;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缓冲对,当人体血浆内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表明某些无机盐有调节细胞的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组织液和血浆__。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无机盐和蛋白质__的含量有关。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组织液__再以_自由扩散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8__层磷脂分子层。
②人体中,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它的作用主要为_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__。
解析:(1)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静脉滴注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90%以上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
(3)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中,由于酒精是小分子有机物,因此,可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肝细胞中,进行题中所示的代谢过程。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到体外,该过程酒精依次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肺泡壁细胞(2层膜),通过呼吸运动排出,由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该过程中至少穿过8层磷脂分子层。
22.(10分)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_B、D、E__(填字母)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D__(填字母)。
(2)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出现_组织水肿__现象。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__。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
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清水组和缓冲液__组。实验预期得出的结论是_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__。
②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_清水__组,理由是_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应降低__。
③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_加NaOH溶液组__。
解析:(1)分析题图,B存在于毛细血管中代表血浆,D分布于组织细胞间隙代表组织液,E分布于毛细淋巴管内代表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D组织液。
(2)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血浆渗透压下降,比组织液中的渗透压低,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渗透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B是血浆,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能够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根据图中曲线可以分析,缓冲液组具有一定的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血浆组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由此可得知,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对照作用。通过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清水组实验前呈中性,加入HCl溶液后,溶液pH应该下降,因此清水组预期结果明显不符合科学。血浆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设置实验时,可设置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等条件下观察血浆维持pH稳定的能力,所以本实验还需添加NaOH溶液的探究实验组。
23.(10分)钾在动植物食品中含量丰富,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下图是人体钾代谢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神经—体液—免疫__调节网络。
(2)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_消化系统和循环__系统。
(3)钾离子对维持_细胞内液__(填“细胞外液”或“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而血清钾高于5.5 mmol/L以上时,被称为高血钾症。尿毒症患者通常容易出现高血钾症,据图分析其原因是:_排尿__是人体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而尿毒症患者由于_肾(脏)__(填器官)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钾离子滞留在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解析:(1)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由图可知,食物中的钾离子进入细胞需要经过消化系统的吸收,然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各组织细胞。
(3)钾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远大于细胞外,因此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由图可知,排尿是钾离子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排钾>80%),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功能出现障碍,排出钾离子功能下降,导致血钾浓度高于正常值,钾离子滞留体内出现高血钾症。
24.(10分)下面表格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XX医院化验单
姓名:XXX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 TG 217 mg/dL 50
总胆固醇 TCH 179 mg/dL 200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或排除因进食引起的血糖浓度升高)__。
(2)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_相对的(或动态平衡的)__。
(3)乙图中的_①③④__(填序号)共同构成细胞外液,乙图中_②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_④__(填序号)。
(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氧气和营养物质__。
解析:(1)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2)由于细胞代谢的不断进行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所以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即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是相对的。(3)乙图中①为淋巴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乙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4)血清属于血浆的范畴,所以血清葡萄糖存在于乙图中的④所示的血浆中。(5)如果乙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25.(10分)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_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在成分上的区别是_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更低__。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相对)升高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原因是_ACTH治疗后水肿指数下降的程度更明显,ACTH停药两周后基本无反弹情况__。
(4)血管阻塞使脑部相关部位的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元代谢紊乱,最终导致细胞坏死,由此可知内环境稳态的意义为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__。
解析:(1)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类似于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脑脊液与血浆在成分上的区别是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更低。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3)据表分析,ACTH治疗后水肿指数下降的程度更明显,ACTH停药两周后基本无反弹情况,故可得出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的结论。
(4)内环境稳态(包括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