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写作 学习描写景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09 18: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支架式写作教学设计——学习景物描写
课前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本次写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学生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本身就是典型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本次写作课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写作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的问题,这本身对于学生而言就是思维的训练,训练学生习作中的辩证思维与创造思维。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语言中获得发现美,用语言表现美的创造美的能力。
基于上述思考,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展开描写
2.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
3.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4.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采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
教学难点: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二、说支架搭建
在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拟真情境,搭建情境支架。之后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将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人物,每一项任务都与开头设置的情境协同作战,构成有机整体。这一过程中在学习写作技能时,首先借助课内外文本资源,搭建素材支架,然后借助写作指导短文搭建知识支架,最后指导学生运用习得的技能,修改润色写作片段时搭建量表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第完成任务。
【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总目标中提到“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想象和联想,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学段要求中是这样表述的“多家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材分析】
三十六个作文板块中与本单元写作密切相关的写作内容
我是这样重组这一序列写作的:发挥想象和联想——学习改写——学习抒情——学习描写景物——学写游记
原有的教材编排中,已经为学习描写景物进行了基础训练,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发挥想象和联想、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都是在为本单元的写作做铺垫。将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改写进行分解,学习改写中有一部分训练内容是将诗歌改写成散文,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前置到七年级,从学生学习七年级古诗开始训练。借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可以从某一句的改写入手,进行小片段的描写景物训练,把一整篇的文章写作化整为零,进行小片段练习。这种写作训练花费时间少,难度系数低,可操作性强,学生愿意尝试,循序渐进提升写作能力。另外可以在七年级一开始的课内文章学习中,适度穿插“发挥想象和联想”的写作训练内容,并不单单是要在第六单元才展开这一项训练,前置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借助想象和联想丰富表达,这样也就为改写提供了写作技能基础。
本单元课内阅读文章分别是《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唐诗五首》,每一篇文章都属于写景名篇,即便是五首唐诗,在写景方面亦是可圈可点,就本单元写作内容而言,还是很具有范本作用的。再来看下一单元的课内阅读文章《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或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能够很好地巩固本单元写作教学目标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
一句话,本单元写作不是单打独斗,是在学生学习大量范文,获得静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动态技能训练,并且两个单元联合作战,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
能分析学生以往的写作表现,估量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主要困难或问题。
七年级的写作中,我们更多关注到的是学生写作记叙文,学生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进行的更多,景物描写关注的反而要少。学生借写作抒发真情实感的愿望不强,不会借助文字表达情感,本次写作中力求达到“景而有情”会是学生遇到的主要困难,学生不太会将情感融注在景物之中。换一句话,没有方法,不知道该怎样情景交融。
【写作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展开描写
2.能够运用通感、动静结合、五觉、修辞手法,结合描写的角度、视角描写景物
3.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4.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写作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景物特点,采用多种手法多角度描写
教学难点:尝试景物描写中融入情感,使景物描写更有内涵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导入部分——情境支架
写作指导——知识支架、技能支架
评价标准——量表支架
【写作评价】
景物片段写作评价标准
写景作文评价标准
【教学流程】
环节一:迎家长纳萌新,图文展览踊投稿
新学期伊始,我们升入八年级,校园里多了七年级小萌新的身影。我们班打算举行一次主题为“校园、窗外”的图文展,时间暂定于十月国庆节后。一方面届时学校要举行七年级家长会,另一方我们要向七年级的小萌新们介绍美丽的校园,同时更是为了展示同学们的摄影水平与文学才华。
(设计意图:开头设计情境支架,解决的是“为什么写”的问题,也就是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产生读者意识,写作不再是漫无目的,而是有了指向性。)
环节二:图文并茂办展览,字里行间巧主编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展览,我们将要进行以下几项任务:
任务一:看景一幅图,风景独好处
1.走进美丽的校园,你一定对某处地方情有独钟。请大家化身“光影诗人”,选择校园一角,按动快门,拍下美景,为萌新和家长介绍校园。
(解决习作 是什么的问题 图表支架 )
2.每一位同学已经选定了心仪的镜头,接下来,我们要用生动的语言为这帧镜头配一段解说词。(要求:不少于100字;中心突出;语句通顺,生动;书写工整)
3. 小组交流,互评
(设计意图:设计摄影预设卡这一知识支架,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首先要做到让别人读明白你在文中写了什么,资讯清楚,语言通顺,然后才是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动人,隽永含蓄等等高阶要求。所以,我设计了“摄影预设卡”,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当然了,也是搭建情境支架,将学生带入到看起来很好完成的任务中,一步一步带着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
任务二:皎皎窗内月,也照文章诀
1. 阅读写作指导短文,并回顾课内语段,《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师生总结写景的技巧。
2.古人如此写景,今人是否也是如此?
一起来阅读下面几篇文章:《故都的秋》、《济南的秋天》、《春之怀古》。
请大家默读下面几篇文章,画出你喜欢的词语与句子,思考这些文章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写作技法。
师: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请大家选派代表谈一谈。
生自由谈
师:看来写景的时候离不开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总结出来的这些方法。
任务三:一枝一叶一世界,缘来景语皆情语师:一篇文章采用多种手法,结合多感官的感受,对于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是不是就一定能成为经典之作呢?
生:不一定
师:我们看到的文章将眼前之景定格成永恒,成为流传的经典,是因为“文质兼美”。
文:于文章而言指外在的形式。指其选词造句的华丽优美,音韵的和谐,节律的匀称等等。质:指文章内在的思想、精神、品格……
文学创作应该是“文质兼美”,只侧重一方,文章都称不上传世佳作。语言的表达固然是我们极力追求的,其内在涵养更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忘怀的价值所在。
怎样才能做到将情感融入写景中呢?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陶弘景的介绍
南朝士族出身。永明十年(492),辞去朝廷食禄,隐居句容句曲山(今江苏茅山),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梁武帝即位后,多次派使者礼聘,坚不出山。朝廷每有大事,常往咨询,平时书信往来频繁,当时人称为“山中宰相”。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我们来看,这样一位逍遥自在,备受尊崇的名人,他能在文章中流露出对世俗官场的厌恶,或者是感慨甚微、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吗?
生:不能
师:景物之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不同,是因为作者的什么不同?
生:经历不同。
师:作家的人生经历不同,写作时的心境自然也不相同。要想在景物中融入情感,就不能无病呻吟,不能生拉硬套,要结合自我经历,结合当时的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开心时,生气时,得意时,失意时……或者时间不同,或者境遇不同,看景之人心境便完全不同,含蓄地将心境融入心境语段中,景物描写才有生命力。
(设计意图:是学生在完成从文本到理论的研究之后,由师生共同搭建技法支架,该支架的搭建与前面支架的搭建过程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可以说前面几个支架是本支架的基础,没有前面几个支架一步一步探索完成,就不可能生成这个支架。这个支架互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让学生体验探索的快乐。)
任务四:纸上得来终觉浅,以写传情再改文
(一)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来实践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请大家对照评价表,修改自己刚才写作的片段。时间10分钟(评价支架 、量表支架 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
写作评价表:请完成修改以后,在评价表相应项目后打钩。
(设计意图:学生获得仅仅是理论的认识,还需要反复练习,使之内化成为自己的能力,这时,师生共同搭建量表支架,借助量表做拐杖,让学生修改过程中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但是并不要求学生将量表中的所有评价要素全部落实到作文中。讲得简单一点就是“写有法,而无定法”,意思就是,写作是有法可依的,“法”就是量表的项目;“无定法”就是说不是固定的组合,只要能将某几种技法运用到写作中就可以了。同时量表支架还有一个很大作用,就是让学生能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习作“写得怎么样”。)
(二)学生修改习作
(三)展示交流
(四)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练笔习作(一)
树木上有了丝丝绿意,枝头上刚冒出的黄绿的新叶,小小的,尖尖的,像小鸡尖尖的嘴巴,在报告春天的消息。几只鸟儿争着向阳的枝头,一只鸟儿叽叽喳喳,张开翅膀挪动着爪子,向旁边靠去,想要将旁边的鸟儿挤下去,而这只鸟儿也不甘示弱,卯足了劲儿,用爪子死死地勾住树枝,仰起脖子展开双翅,一边扑扇着,一边用头拱着。就在旁边那只鸟不注意时,它抓准时机,翅一挥,头一靠,身体一斜,成功将那只鸟挤了下去。那只鸟只好灰溜溜地飞走了,寻找下一枝向阳的枝头。
学生练笔习作(二)
“叽叽”刚归来的燕子正在操场边的泥地上来回渡步。阳光倾洒在操场上,使整个操场边绿茵茵地让人以为这是真的草坪了。而操场又慷慨地反射这光芒,照在燕子身上,黑色的羽毛顿时变有光泽。只见它把头左扭扭,右扭扭,眼睛也滴溜溜地转,似是对这块泥土不满意。它又扇动着翅膀,飞到了另一边。大概是找到了心仪的材料,它把嘴猛地一扎,像箭一样迅速离弦,又快速收回来,再看时便只能见它嘴里衔着春泥飞走了。
任务五:群策群力巧组合,连缀图文妙推介
1.请将你的镜头与大家交流,并且选择你喜欢的镜头,与同学进行组合。
2.展示交流
3.小结:在同学们自由组合过程中,大家已近发现了,写作一篇文章除了描写生动,还要特别注意材料组合的顺序。
时空顺序最常用
移步定点可换景
远近俯仰有变化
由景到人情理明
点面结合详略展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支架的设计点,是在学生将完成的片段连缀成一篇文章时,各种组合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明白文章的写作是要有顺序的,在实际操作中,搭建程序支架,和前面的支架一样,属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三、作业设计
1.小组合作作业:周六日完成图文展内容,并选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推介。
2.个人选作作业A:你留意过自家或者是教室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有幅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手法、多感官写景;情景交融。
个人选作作业B:选用A作业题目,完成写景片段。要求:不少于100字;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手法、多感官写景;情景交融。
写作评价表:请在作文完成的项目后打钩。(1、2、3最少达成任意两条,其余项目符合任意三条,则为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