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二)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如下图所示,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引起A时刻膜电位变化的因素一定是局部电流
C.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相关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D.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但c中指针不发生偏转
2.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
C.眼睛瞳孔扩张
D.胃肠蠕动加快
3.NO作为神经递质,是由细胞质基质中的L—精氨酸经NO合成酶催化形成的,依靠自身脂溶性穿过细胞膜,NO依靠自身短暂的半衰期在体内失活,且NO可以作为突触前递质,也可以作为突触后逆行信使,从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O储存在神经细胞的囊泡中,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B.NO可以作为组成成分存在于内环境中
C.NO传递信息体现了突触间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NO合成酶失活,会导致NO持续发挥作用
4.突触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其中电突触指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图表示电突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兴奋传递速度较快
B.图中突触前结构内也会存在大量的突触小泡
C.该电突触的突触前、后膜上都有Na+通道
D.据图分析电突触有可能实现电信号的双向传递
5.研究者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小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②密闭实验室中,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获得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小鼠刚放入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小鼠将被再次放入冰水中时表现出惊恐,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C.灯光刺激小鼠触碰杠杆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
D.亮灯后触碰杠杆若不能得到食物,反射会消退且无大脑皮层参与
6.心脏的窦房结细胞可以自动产生动作电位,然后传递到心肌细胞,使其收缩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下图是窦房结某一个细胞的放电活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段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膜外Na+大量内流所致
B.乙段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膜内K+大量外流所致
C.甲、乙两段膜电位变化的过程中,相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
D.适当降低细胞外溶液中K+的浓度,会导致甲、乙之间的峰值下降
7.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破坏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一定出现感觉障碍
B.严重时患者某些反射不能形成
C.患者某些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传导异常
D.该病可以导致患者某些肌肉萎缩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9.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不偏转
D.实验结果可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10.(2023·天津高考)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神经递质
B.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
C.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
11.(2023·北京高考)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12.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学习、记忆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所特有的
B.大脑皮层W区受损伤的患者人听不见别人讲话,但自己却可以讲话
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D.由消极情绪产生的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得以好转
13.当人摄入咸味食物时,某些味觉细胞将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咸味觉。下列关于咸味觉产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不直接消耗ATP
B.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咸味觉的产生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D.电刺激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也可产生咸味觉
14.如图为刺激强度与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刺激位点才会产生动作电位
B.产生动作电位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D.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动作电位,由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双向传导
15.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Ca2+内流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只取决于钙离子跨膜运输
B.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末梢后,该处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C.正常人河豚毒素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麻痹
D.临床上可用河豚毒素来缓解某些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
1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B.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
D.人类记忆过程中的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
17.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脑神经中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里的神经全是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可促进血管收缩、胃肠蠕动
D.轴突呈纤维状,外套髓鞘构成神经
18.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
B.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慢而无力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
19.人体中含脑啡肽的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可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SP,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过程如图1所示。罂粟未成熟蒴果划破后渗出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阿片(主要是吗啡)。人体内的γ-氨基丁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图2,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机制如图3。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细胞是感觉神经元,释放SP作用于乙细胞使乙细胞兴奋并产生痛觉
B.阿片和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完成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C.γ-氨基丁酸与丙泊酚的受体蛋白相同,都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者效果更显著
D.阿片大量使用会干扰人体脑啡肽的正常调节作用,甚至产生药物成瘾而有害健康
20.在篮球赛场上,球员跑动、抢断、相互配合完成投篮。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运动过程没有自主神经系统参与
B.这些运动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C.球员的相互配合是在大脑皮层调控下进行的
D.球员出手投篮是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研究多巴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_ __,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 __,形成该电位时与其相关的离子的运输方式为_ __。
(2)图中多巴胺的作用是_ __,多巴胺作用后的去向是_ __(答一点即可)
(3)结合图中的信息,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 __。
22.(10分)痛觉和痒觉是人体常见的两种保护性躯体感觉。不善吃辣的人在吃辣(如芥末)时,强大的辣感刺激也会使人产生类似疼痛的感觉。痛觉形成的机理如下图1所示,TRPV1是一种通道蛋白。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痛觉的产生_ 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 _。Ca2+进入神经元的过程_ 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2)疼痛时,机体内的脑啡肽神经元会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_ __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实现镇痛。毒品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量或脑啡肽受体数量_ __(填“减少”或“增加”),对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的_ 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_ __(填“增强”或“减弱”)。
(3)夏季蚊虫叮咬后会引起“抓挠行为”,其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研究发现痛觉和痒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如下图3所示是痛觉对痒觉产生影响的部分神经调节机制,已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且GRPR神经元兴奋后能传递痒觉信号,试据图分析“抓挠止痒”的原理可能是_ __。
23.(10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在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 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 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测得的。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元更_ __(填“容易”或“不易”)产生兴奋。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判断依据是_ __。
(4)若给予阈强度刺激,引起神经元兴奋,则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 __。
24.(9分)下图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弧,则虚线方框围成的结构位于_ __内。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需要哪几种神经元才能完成:_ _。
(2)若在图甲中a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 __。若在图甲中的d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 __。
(3)图乙中,当神经纤维的_ __(填“Na+内流”“K+内流”“Na+外流”或“K+外流”)时,产生神经冲动,即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_ __。
(4)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 __(填“兴奋”或“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a,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图丙⑤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 __(用丙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25.(11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如记忆)减退的情况也逐渐加重。褪黑素(MEL)是由松果体产生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已有研究显示,MEL可调节记忆的形成。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了MEL对长时记忆的确切影响和机理。
(1)科学家首先开发了一种测量小鼠长时记忆的体系:在容器中放入2个相同的物品(A),将小鼠放入容器中1 min后取出(训练)。24 h后,取出容器中的1个A,在原来的位置放入另一种与A不同的物品(B),将小鼠放回容器中,观察小鼠探索两个物品的时间,计算鉴别指数(DI)=小鼠探索B的总时长/探索A和B的总时长(测试)。DI与长时记忆的强弱呈_ __(填“正”或“负”)相关,原因是_ __。当DI大致等于_ __时,表示小鼠几乎不具有长时记忆。
(2)分别向小鼠注射MEL,经过训练后进行测试,得到图1所示结果。图中对照组应做的处理是_ __。结果说明,MEL可以_ __。
(3)MEL在体内可被代谢为AMK,药物N可抑制此代谢过程。用药物N处理小鼠,观察药物N对MEL和AMK效果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结果。由此可知,MEL调节长时记忆的机理是_ __。
单元素养等级测评(二)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如下图所示,图1是完成一次神经冲动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图2是反射弧的模式图,其中a、b是电极,c是灵敏电位计。请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图1中C点上移
B.引起A时刻膜电位变化的因素一定是局部电流
C.图1中A点之前和AC段相关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相同的
D.刺激图2中b处,乙收缩,但c中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若提高细胞外Na+浓度,则神经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内流的Na+增加,图1中C点上移,A正确;引起A时刻膜电位变化的因素是局部电流(神经纤维上)或神经递质(突触间),B错误;图1中A点之前是静息电位,K+外流,AC段形成动作电位Na+内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C正确;刺激图2中b处(效应器),乙收缩,但兴奋在突触之间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所以c(传出神经)不会兴奋,指针不发生偏转,D正确。
2.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D )
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
C.眼睛瞳孔扩张
D.胃肠蠕动加快
解析: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A正确;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跳与呼吸频率加快,同时使眼睛瞳孔扩张,B、C正确;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胃肠蠕动,而人在紧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胃肠蠕动减慢,D错误。
3.NO作为神经递质,是由细胞质基质中的L—精氨酸经NO合成酶催化形成的,依靠自身脂溶性穿过细胞膜,NO依靠自身短暂的半衰期在体内失活,且NO可以作为突触前递质,也可以作为突触后逆行信使,从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前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NO储存在神经细胞的囊泡中,以胞吐的形式释放
B.NO可以作为组成成分存在于内环境中
C.NO传递信息体现了突触间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NO合成酶失活,会导致NO持续发挥作用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NO是由细胞质基质中的L-精氨酸经NO合成酶催化形成的,然后依靠自身脂溶性穿过细胞膜”,推断NO没有储存在囊泡中,NO有脂溶性,应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A错误;NO作为神经递质可以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中含有组织液,因此NO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NO可从突触前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也可从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前膜,体现了突触间兴奋传递具有双向性,C错误;NO合成酶是催化NO合成的,而NO在突触间完成信号传递后自动失活,不靠酶催化失活,D错误。
4.突触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其中电突触指两个神经元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如图表示电突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的兴奋传递速度较快
B.图中突触前结构内也会存在大量的突触小泡
C.该电突触的突触前、后膜上都有Na+通道
D.据图分析电突触有可能实现电信号的双向传递
解析:据图可知,电突触的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A正确;观察题图可知,电突触的突触前膜没有突触小泡,B错误;突触后膜上有Na+通道,结合题图可知,电突触的突触前膜上也有Na+通道,C正确;观察题图,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可通过电突触传递引发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说明兴奋经电突触是双向传递的,D正确。
5.研究者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小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②密闭实验室中,小鼠只有在亮灯后触碰杠杆才能获得食物;经过反复训练,灯光会促使小鼠主动触碰杠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
A.小鼠刚放入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小鼠将被再次放入冰水中时表现出惊恐,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
C.灯光刺激小鼠触碰杠杆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
D.亮灯后触碰杠杆若不能得到食物,反射会消退且无大脑皮层参与
解析:小鼠刚放入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过程属于先天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小鼠已经经历过在冰水中的刺激,将被再次放入冰水中时表现出惊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机体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递,C正确;条件反射的消退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
6.心脏的窦房结细胞可以自动产生动作电位,然后传递到心肌细胞,使其收缩从而引起心脏的收缩。下图是窦房结某一个细胞的放电活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甲段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膜外Na+大量内流所致
B.乙段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膜内K+大量外流所致
C.甲、乙两段膜电位变化的过程中,相关离子的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
D.适当降低细胞外溶液中K+的浓度,会导致甲、乙之间的峰值下降
解析:甲段上升形成动作电位,原因是由膜外Na+大量内流所致,A正确;乙段电位下降,是由于膜内K+大量外流所致,B正确;甲段动作电位的形成与乙段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C正确;适当降低细胞外溶液中K+的浓度,只影响了静息电位,不影响动作电位,峰值不变,D错误。
7.脊髓灰质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主要破坏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患者一定出现感觉障碍
B.严重时患者某些反射不能形成
C.患者某些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传导异常
D.该病可以导致患者某些肌肉萎缩
解析:病毒主要破坏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受损不影响感觉的形成,A错误;前角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后,会引起某些反射的传出途径中断,一些反射将不能形成,B正确;由于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兴奋的传导会出现异常,C正确;运动神经元受损后,不能再引起相应肌肉收缩,影响肌肉的血液循环,久而久之,肌肉会出现萎缩,D正确。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所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C )
A.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电信号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9.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不偏转
D.实验结果可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解析: 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错误;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
10.(2023·天津高考)在肌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肌肉细胞需要释放一种蛋白质,其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这种蛋白质是一种神经递质
B.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
C.凋亡是细胞自主控制的一种程序性死亡
D.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该蛋白质进入肌神经细胞后,会促进其发育以及与肌肉细胞的联系,而神经递质需要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起作用,不进入细胞,故这种蛋白质不是神经递质,A错误;肌神经细胞可以与肌肉细胞形成突触,两者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B正确;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C正确;结合题意,如果不能得到这种蛋白质,肌神经细胞会凋亡,故蛋白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肌神经细胞凋亡,D正确。
11.(2023·北京高考)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条件反射,这有效提高了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B )
A.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
B.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踩刹车
C.打篮球时运动员大汗淋漓
D.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
解析:食物进入口腔引起胃液分泌是人类先天就有的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一反射是在实际生活中习得的,因此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运动时大汗淋漓来增加散热,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新生儿吸吮放入口中的奶嘴是其与生俱来的行为,该反射弧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
12.人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语言、学习、记忆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所特有的
B.大脑皮层W区受损伤的患者人听不见别人讲话,但自己却可以讲话
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D.由消极情绪产生的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通过自我调适得以好转
解析: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A正确;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时症状为不会写字,B错误;经常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解释相关的生物学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即将短时记忆经过强化形成了长时记忆,C正确;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D正确。
13.当人摄入咸味食物时,某些味觉细胞将产生动作电位并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咸味觉。下列关于咸味觉产生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不直接消耗ATP
B.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C.咸味觉的产生过程属于简单反射
D.电刺激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也可产生咸味觉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依赖于钠离子的内流,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但是细胞内外钠离子的浓度差需要钠钾泵消耗能量来维持,所以动作电位的维持间接消耗ATP,A正确;反射活动中,动作电位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B正确;咸味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活动,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电刺激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也可产生咸味觉,感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D正确。
14.如图为刺激强度与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刺激位点才会产生动作电位
B.产生动作电位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膜内外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D.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动作电位,由于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的电位差双向传导
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刺激强度低时,膜电位无变化,当刺激强度达到S5时,膜电位发生改变,说明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据图可以看出,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着刺激强度不断增强,动作电位(兴奋)的强度不变,B错误;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细胞膜内外的主要变化是由钾离子外流变为钠离子内流,膜内外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正确;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变为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D正确。
15.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Ca2+内流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只取决于钙离子跨膜运输
B.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末梢后,该处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C.正常人河豚毒素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麻痹
D.临床上可用河豚毒素来缓解某些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Ca2+内流进入突触小体,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仅仅取决于钙离子跨膜运输,A错误;河豚毒素是Na+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纤维末梢后,该处无法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河豚毒素中毒会使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导致神经系统麻痹,C正确;临床上可用河豚毒素来缓解某些疾病引起的剧烈疼痛,D正确。
1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
B.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C.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H区和S区
D.人类记忆过程中的第二级记忆为永久记忆,不易遗忘
解析:“植物人”的认知能力已经完全丧失,但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A错误;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人大脑皮层发育完全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B正确;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的V区和W区,C错误;第二级记忆是长时记忆,但不是永久记忆,易遗忘,第三级记忆才是永久记忆,不易遗忘,D错误。
17.神经系统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得机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脑神经中没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B.自主神经系统里的神经全是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可促进血管收缩、胃肠蠕动
D.轴突呈纤维状,外套髓鞘构成神经
解析:脑神经、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A错误;人体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里的神经全是传出神经,B正确;交感神经可促进血管收缩、抑制胃肠蠕动,C错误;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D错误。
18.HD是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
B.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
C.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慢而无力
D.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
解析: 大脑发出“讯号”需要能量,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A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关系,B正确;HD患者M发生退化,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会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错误;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M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D正确。
19.人体中含脑啡肽的神经元能释放脑啡肽,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可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SP,从而阻止痛觉冲动传入脑内,过程如图1所示。罂粟未成熟蒴果划破后渗出的乳状液中含有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阿片(主要是吗啡)。人体内的γ-氨基丁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作用机制如图2,临床上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等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机制如图3。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1中甲细胞是感觉神经元,释放SP作用于乙细胞使乙细胞兴奋并产生痛觉
B.阿片和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完成细胞间兴奋的传递
C.γ-氨基丁酸与丙泊酚的受体蛋白相同,都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者效果更显著
D.阿片大量使用会干扰人体脑啡肽的正常调节作用,甚至产生药物成瘾而有害健康
解析:由题意“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可减少感觉神经末梢在疼痛刺激时释放SP”可知,图1中甲细胞是感觉神经元,释放SP作用于乙细胞使乙细胞兴奋,但感觉不在乙细胞中产生,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A错误;分析图可知,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SP的释放,所以阿片不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是加强外正内负,所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也不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逆转,B错误;由B选项可知,γ-氨基丁酸、丙泊酚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能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错误;分析图可知,脑啡肽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减少SP的释放,因此阿片大量使用会干扰人体脑啡肽的正常调节作用,甚至产生药物成瘾而有害健康,D正确。
20.在篮球赛场上,球员跑动、抢断、相互配合完成投篮。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这些运动过程没有自主神经系统参与
B.这些运动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C.球员的相互配合是在大脑皮层调控下进行的
D.球员出手投篮是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的
解析:球员跑动、抢断、相互配合等是由躯体运动神经有意识的支配,而心跳、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A错误;这些过程有“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等动作,故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B正确;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完成各项动作,C正确;该过程中涉及奔跑、抢断等动作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0分)研究多巴胺(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_内正外负__,发生该变化的原因是_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__,形成该电位时与其相关的离子的运输方式为_协助扩散__。
(2)图中多巴胺的作用是_引起突触后膜(丙)产生动作电位(兴奋)__,多巴胺作用后的去向是_酶解后灭活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__(答一点即可)
(3)结合图中的信息,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__。
解析:(1)神经元甲产生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的运输,且需要膜上通道蛋白的协助,所以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2)多巴胺是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存在于乙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释放多巴胺,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多巴胺作用后的去向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被酶分解,第二种是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避免它长期与神经元上受体结合,神经元处于长期兴奋。(3)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2.(10分)痛觉和痒觉是人体常见的两种保护性躯体感觉。不善吃辣的人在吃辣(如芥末)时,强大的辣感刺激也会使人产生类似疼痛的感觉。痛觉形成的机理如下图1所示,TRPV1是一种通道蛋白。人体内存在天然的镇痛系统,起重要作用的是可释放脑啡肽的神经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痛觉的产生_不属于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兴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__。Ca2+进入神经元的过程_不需要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2)疼痛时,机体内的脑啡肽神经元会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的_特异性受体__结合后,使得动作电位无法产生,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实现镇痛。毒品海洛因一开始是作为强效镇痛药研发出来的,其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停用,患者会承受巨大的痛苦。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量或脑啡肽受体数量_减少__(填“减少”或“增加”),对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的_抑制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_增强__(填“增强”或“减弱”)。
(3)夏季蚊虫叮咬后会引起“抓挠行为”,其产生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痒觉。研究发现痛觉和痒觉既存在各自特定的传导通路,也存在一些共同的信号通路,如下图3所示是痛觉对痒觉产生影响的部分神经调节机制,已知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且GRPR神经元兴奋后能传递痒觉信号,试据图分析“抓挠止痒”的原理可能是_抓挠使痛觉感受器兴奋,B5-1神经元释放GABA,使GRPR神经元被抑制,不能传递痒觉信号__。
解析:(1)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实现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痛觉产生时只是把痛的感觉传递到大脑皮层,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即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据图可知,Ca2+进入神经元需要TRPV1的协助,而TRPV1是一种通道蛋白,因此Ca2+进入神经元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2)由题图分析可知,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脑啡肽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之间会形成一种“轴突-轴突”突触结构,脑啡肽神经元释放脑啡肽,与感觉神经元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得膜电位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从而抑制感觉神经元释放痛觉神经递质,实现镇痛作用。研究发现海洛因的结构与脑啡肽相似,具有镇痛作用,吸毒成瘾者由于海洛因代替脑啡肽长时间起作用后,自身脑啡肽释放减少或脑啡肽受体减少,对感觉神经元释放致痛递质的抑制作用减弱,若不吸食海洛因,疼痛的感觉就会增加,故成瘾者毒瘾发作时痛不欲生。
(3)据题意可知,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GRPR神经元后,神经元细胞两侧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会产生兴奋,抓挠会使痛觉感受器兴奋,从而B5-1神经元兴奋,释放GABA使GRPR神经元被抑制,无法传递痒觉信号。
23.(10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在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神经元的缺氧时间__。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_外__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测得的。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元更_不易__(填“容易”或“不易”)产生兴奋。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_不能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判断依据是_该刺激强度低于该条件下的阈强度__。
(4)若给予阈强度刺激,引起神经元兴奋,则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__。
解析:(1)该实验目的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细胞兴奋性的影响,自变量为缺氧时间。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为负值)是以细胞膜的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图中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静息电位数值先下降,而后增加,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水平会降低,因为此时需要更强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故神经元更不易产生兴奋。
(3)结合图示可知,缺氧处理20 min,阈强度为30 pA以上,所以给予25 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不会产生兴奋,故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
(4)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导致膜内是负电位,神经元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导致膜内变为正电位,故神经元兴奋时,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4.(9分)下图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弧,则虚线方框围成的结构位于_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__内。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需要哪几种神经元才能完成:_至少需要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__。
(2)若在图甲中a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可传至效应器引起反应,则电流表B的偏转情况是_两次偏转,方向相反__。若在图甲中的d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A、B的偏转情况分别是_A不偏转,B偏转一次__。
(3)图乙中,当神经纤维的_Na+内流__(填“Na+内流”“K+内流”“Na+外流”或“K+外流”)时,产生神经冲动,即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肌无力,原因是_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__。
(4)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_抑制__(填“兴奋”或“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a,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但发现图丙⑤当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_⑥__(用丙图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解析:(1)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弧,则虚线方框围成的结构位于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如膝跳反射。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2)在图甲中a处给予适宜刺激,兴奋在传至效应器的过程中,会先后到达电流表B的两端,因此电流表B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若在图甲中的d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只能传到B电流表的一端(左端),导致电流表B能发生一次偏转,而无法传到A电流表的两端,所以电流表A不会发生偏转。(3)图乙中,当神经纤维的K+外流时,产生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的Na+内流时产生动作电位,即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已知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因此血钙过高使钠离子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并收缩而表现出肌无力。(4)由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能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进入细胞,则不能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因而下一个神经元会被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突触间隙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图甲中a感受器,发现电流表B不偏转,而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说明该药物没有促使神经递质的分解,而是抑制了突触后膜上受体⑥的功能,不能使通道打开,因而不产生动作电位。
25.(11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认知能力(如记忆)减退的情况也逐渐加重。褪黑素(MEL)是由松果体产生和分泌的一种激素。已有研究显示,MEL可调节记忆的形成。科学家继续深入研究了MEL对长时记忆的确切影响和机理。
(1)科学家首先开发了一种测量小鼠长时记忆的体系:在容器中放入2个相同的物品(A),将小鼠放入容器中1 min后取出(训练)。24 h后,取出容器中的1个A,在原来的位置放入另一种与A不同的物品(B),将小鼠放回容器中,观察小鼠探索两个物品的时间,计算鉴别指数(DI)=小鼠探索B的总时长/探索A和B的总时长(测试)。DI与长时记忆的强弱呈_正__(填“正”或“负”)相关,原因是_如果小鼠经过训练之后记住了A,则测试过程中小鼠将会花更少的时间去探索A,而将更多时间用于探索B__。当DI大致等于_0.5__时,表示小鼠几乎不具有长时记忆。
(2)分别向小鼠注射MEL,经过训练后进行测试,得到图1所示结果。图中对照组应做的处理是_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同实验组__。结果说明,MEL可以_增强小鼠的长时记忆__。
(3)MEL在体内可被代谢为AMK,药物N可抑制此代谢过程。用药物N处理小鼠,观察药物N对MEL和AMK效果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结果。由此可知,MEL调节长时记忆的机理是_MEL在小鼠体内被代谢为AMK,AMK增强小鼠长时记忆__。
解析:(1)首先将小鼠放入2个相同的物品(A)中建立物品A的记忆,然后将其中一个物品A替换成新的物品B,由于对B没有形成记忆,因此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而对其中的A将会花更少的时间去探索,因此长时记忆越强,则指数(DI)=小鼠探索B的总时长/探索A和B的总时长(测试)的值越大,二者成正相关。当探索物品A和探索物品B所需的时间几乎相当,说明小鼠对物品A没有形成长时记忆,DI大致等于0.5。
(2)实验研究的是MEL对小鼠DI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原则,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同实验组,由柱状图结果可知,MEL处理以后小鼠的DI增强,说明MEL可以增强小鼠的长时记忆。
(3)图2所示,药物N对对照组和AMK组没有影响,但降低了MEL组小鼠的DI,代谢产物组AMK能显著提高小鼠的DI,说明MEL在小鼠体内被代谢为AMK,AMK增强小鼠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