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含CO32-或HCO3-的盐
B.E转变为B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D、F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D.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2.不能用 BaCl2 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HCl、H2SO4 B.Na2CO3、Na2SO4
C.NaCl、Na2SO4 D.Na2CO3、NaNO3
3.下列离子组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Cu2+、、C1- B.K+、、、C1-
C.、、Na+、C1- D.Ba2+、OH-、Na+、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酸雨形成的原因: 化合反应
B.硝酸钾固体溶于盐酸: 复分解反应
C.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 氧化反应
D.工业炼铝: 分解反应
5.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6.下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一种酸的是( )
【备注:Ac-为一种特殊的阴离子】
A. B. C. D.
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用海水晒盐,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B.牛奶变酸,浓硫酸使纸张“炭化”
C.干冰做制冷剂,一氧化碳中毒
D.钢铁生锈,酒精挥发
8.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MgO具有高熔点,可用于制耐火材料 B.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金属铜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9.下列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甲实验中布料和木棍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B.乙实验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
C.丙实验中硝酸铵固体加入后,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
D.丁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变色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酸中一定含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是酸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FeCl3、KOH、NaCl
B.K2SO4、BaCl2、HCl
C.CuSO4、HCl、KCl
D.Na2CO3、KCl、Na2SO4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B.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钡、硫酸、氯化铁,氢氧化钾能在溶液中共存
D.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都会增加
二、填空与简答
13.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 肥.
(3)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 .
(4)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 ;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 .
14.我国古今有关金属的故事给人以智慧。
(1)吴王夫差青铜剑,时隔二千多年出土,依然寒光逼人。青铜属于 (填纯金属或合金)。
(2)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其中蕴涵的湿法冶铜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明“万历通宝”为黄铜制品(铜锌合金)。取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大型客机C919使用了锂铝合金,该合金的硬度 (填“<”、“>”或“=”)纯铝的硬度。
15.(1)有一袋化肥,取两份样品,第一份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第二份加水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化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 (填化学式)
(2)写出该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6.探究金属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某“取暖片”是利用铁在空气中生锈时 (填“吸热”或“放热”)来取暖。
(2)铝合金门窗中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3)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需要进行的是 (填字母)
A Fe+HCl
B Cu+HCl
C Ag+HCl
D Cu+AgNO3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 R 的性质。
步骤 1:向装有 R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利用数据采集器,测得气体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且 R 相对原子质量小于 65。
步骤 2:将 R 投入Zn (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未发生反应。
步骤 3:向AgNO3、Cu(NO3)2和R(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向所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 1 开始时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原因是 。写出 m 点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步骤 3 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有 ,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的变化及理由是 。
17.A、B、C、D、E五种物质相互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若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气体D常用于灭火,E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可以生成A、D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B ,D 。
(2)E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 B→A的化学方程式 。
18.氧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为原料,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图:
(1)将铝土矿石粉碎的目的是 。
(2)操作a用到的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反应①除生成Al2O3,还生成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其化学式是 。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重要工具,它能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
(1)图1是第3周期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信息,图3是第3周期部分元素原子序数与最高正价、最低负价间的关系图。
①图1中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
②图2中“16.00”的含义是 ,氧元素与图1中 (填“X”、“Y”、“Z”或“W”)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结合图1、图3分析,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为 (任写一条)。
(2)如图是硫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X的物质类别是 。
②氢化物和氧化物都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③C物质由Cu2+和构成,C的溶液能与Fe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0.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② 加入适量蒸馏水 固体部分溶解
③ 加入适量无水乙醇 固体部分溶解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结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
(4)你认为(1)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 。
四、计算题
21.为测定某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逐滴滴入10%的碳酸钠溶液,随着碳酸钠溶液的滴入,一段时间内溶液中溶质种类如下表:
先后次序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溶液中溶质的种类
① 105 2
② 106 1
③ 110 2
请分析并计算:
(1)③溶液的 (填“<”、“>”或“=”)7。
(2)计算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常温下是气体,所以B是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2:1和1:1,F可以转化为D和C,D和C可以相互转化,则F是过氧化氢,D是水,C是氧气。E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C可以转化为E,E可以转化为B,所以E是氧化铜。
【详解】A、A可以和二氧化碳相互转化,可以是碳酸,不一定是盐类物质,错误。
B、E氧化铜可以和一氧化碳加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反应物是2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正确。
C、D是水,氢元素+1价,氧元素-2价。F是过氧化氢,氢元素+1价,氧元素-1价。氧元素化合价不相同。错误。
D、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氧气,通入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被除去,把要保留的物质除去了,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BaCl2溶液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aCl2 溶液与HCl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B、BaCl2溶液与Na2CO3、Na2SO4溶液反应分别为产生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C、BaCl2 溶液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BaCl2 溶液与NaCl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D、BaCl2溶液与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BaCl2 溶液与NaNO3不能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能用 BaCl2 溶液鉴别的一组物质是Na2CO3、Na2SO4。故选B。
【点睛】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3.B
【分析】pH=2的溶液显酸性,其中含有大量H+。
【详解】A、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时显蓝色,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不能结合为水、气体和沉淀,且均能与氢离子共存,该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根和氢离子会结合为水和二氧化碳,则两者不能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氢氧根和氢离子会结合为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则两者不能共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酸雨形成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属于化合反应,A选项正确;
B、硝酸钾与盐酸不发生反应,B选项错误;
C、乙醇完全燃烧化学反应式为,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类型,C选项错误;
D、该化学反应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正确化学方程式应为,D选项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而图象开始pH大于7,故A错误;
B、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饱和时不再改变,开始时其溶质质量分数不是0,故B错误;
C、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故在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硫酸首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硫酸铜后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就是刚开始不能出现硫酸铜沉淀,故C正确;
D、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6.C
【分析】酸是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详解】A、其中阳离子有H+和Na+,还有酸根离子,虽然溶液显酸性,但不属于酸,它是盐,故A不符合题意;
B、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B不符合题意;
C、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属于酸,故C符合题意;
D、解离出的阳离子中不一定是H+,不一定属于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用海水晒盐、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牛奶变酸、浓硫酸使纸张“炭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干冰做制冷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一氧化碳中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故选D。
8.A
【详解】A、MgO熔点很高,一般条件下不熔融,可用于制耐火材料,故A正确;
B、碳酸氢钠溶于水显碱性,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B不正确;
C、金属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电材料,故C不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剂,故D不正确。故选A。
9.C
【详解】A、甲实验中布料和木棍蘸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能将布料、木棍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而这些物质被炭化,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乙实验加热通入CO2后的石蕊溶液会观察到有气泡生成,红色溶液变为紫色,这是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丙实验中硝酸铵固体加入后,U形管内左侧液面上升,是因为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装置内气压减小,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丁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变色,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酸中一定含氢元素,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不属于酸,故B不符合题意;
C、通入 CO2 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是酸,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D
【详解】A、因FeCl3、KOH能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错误;
B、因K2SO4、BaCl2能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错误;
C、该组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反应,但CuSO4在水中为蓝色,则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错误;
D、因该组物质在水中相互交换成分不生成气体、水、沉淀,即相互不反应,且在水中为无色,则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故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钡、硫酸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氯化铁,氢氧化钾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分别减少、增加,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3. 吸附 混合物 钾 Zn和Cu H2O 阻燃剂
【详解】(1)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故填:吸附,混合物。
(2)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填:钾
(3)锌排在铜的前面,镁的后面,所以锌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能和硫酸镁溶液反应.又因为锌是过量的,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锌和铜。故填:Zn和Cu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Mg5(OH)2(CO3)4 5MgO+X+4CO2↑,可知: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4个、H原子2个、C原子4个;而反应物中Mg原子5个、O原子13个、H原子未知、C原子4个,则可推测:每个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H2O;因为碱式碳酸镁不可燃,300℃即分解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作阻燃剂(或灭火剂等);
故填:H2O;阻燃剂
【点睛】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根据物质中含有的营养元素确定肥料的类别,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即可。
14. 合金 Fe + CuSO4 = FeSO4 + Cu Zn + H2SO4 = ZnSO4 + H2↑ >
【详解】(1)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
(2)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来冶炼铜,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
(3)黄铜样品于试管中,注入稀硫酸会产生大量气泡是锌和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2SO4 = ZnSO4 + H2↑;
(4)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熔点小于纯金属。
15. NH4Cl
【详解】(1)有一袋化肥,取两份样品,第一份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氨气,该样品中含有铵根离子;因为铵根离子遇碱性物质能产生氨气;
第二份加水溶解后,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则样品中含有氯离子,则该化肥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氯化铵(NH4Cl);
(2)氯化铵与熟石灰(氢氧化钙)混合产生氯化钙、氨气和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6. 放热 大 ABD 或 R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开始时金属氧化物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或开始时,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 Ag、Cu、R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R 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 65,锌与硝酸铜、R (NO3)2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如果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量比后两个反应进行的比较多,则溶液质量减小;反之则增大
【详解】(1)某“取暖片”是利用铁在空气中生锈时放热来取暖。
(2) 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更高,铝合金门窗中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
(3)用盐酸和硝酸银,探究铁、铜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先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用铁、铜分别加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与稀盐酸不反应,可知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为铁>铜;再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若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则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为铜>银;
故选:ABD。
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 ()。
(4)①步骤 1 开始时一段时间气体压强几乎不变,原因是R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开始时金属氧化物跟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没有气体产生(或开始时,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由步骤3中R的硝酸盐化学式“R(NO3)2”可知,R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根据步骤1、步骤2可知,R为氢前活泼金属,且金属活动性比Zn弱,步骤3中,向AgNO3、Cu(NO3)2和R(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 Zn,可知Zn与AgNO3、Cu(NO3)2和R(NO3)2均能发生反应,且Zn先与AgNO3反应,再与Cu(NO3)2反应,最后与R(NO3)2反应,根据“向所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盐酸时有气泡产生”,气体可能由R产生(Zn与R(NO3)2恰好完全反应),可能由R和Zn共同产生(Zn有剩余),则步骤 3 所得到的固体中一定有Ag、Cu、R;
锌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相比可能的变化及理由是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减小;锌与硝酸铜反应:,锌与R(NO3)2反应: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4,R 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 65,锌与硝酸铜、R (NO3)2溶液反应,溶液质量增大;如果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量比后两个反应进行的比较多,则溶液质量减小;反之则增大。
【点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二是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7. H2O CO2 NH4HCO3 NH3↑+CO2↑+H2O
【分析】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B会生成A,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A是水;过氧化氢、水都会生成C,C、D是两种常见的无色气体,说明C是氧气;A和D会反应,气体D常用于灭火,所以D是二氧化碳;E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可以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E碳酸氢铵,经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 物质的化学式B :H2O,D: CO2;
(2)E物质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NH4HCO3 NH3↑+CO2↑+H2O;
(3) B→A的化学方程式:
18.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引流 H2O 复分解反应
【详解】(1)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反应越充分,将铝土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图示信息,操作a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为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3)反应①除生成Al2O3,还生成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氢氧化铝由铝、氧、氢元素组成,生成物氧化铝由铝、氧元素组成,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H2O。
(4)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反应②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符合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故属于复分解反应。
19.(1) 8 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W 原子结构最外层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显正价/原子最外层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显负价
(2) 氧化物 H2S Fe+CuSO4=Fe2SO4+Cu
【详解】(1)①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知,x=14-2-4=8;
②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图2中“16.00”的含义是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6,图1中从左到右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W的核外电子数是6,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③结合图1、图3分析,原子结构最外层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显正价;原子最外层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显负价;
(2)①X点的三氧化硫是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
②氢化物和氧化物都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则A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点对应的物质的化学式为H2S;
③C物质由Cu2+和 构成,C的溶液能与Fe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是硫酸铜,硫酸铜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2SO4+Cu。
20. 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铝 (或铝和氯化铝) 不成立 铝和氯化铝 不能 设计方法角度: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
【详解】(1)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盐酸先与铝片表面的氧化铝发生反应,待氧化铝除去后,铝与稀盐酸接触而发生反应;故填:未去膜的铝片表面有氧化铝(氧化膜),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3)[提出合理假设]
铝的小颗粒呈黑色,与反应中出现的“灰黑色沉淀”颜色相近,可猜测灰黑色可能为未完全反应的铝或是铝与未完全溶解的氯化铝的混合物;故填:铝(或铝和氯化铝)。
[得出结论]
实验①加入适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灰黑色沉淀不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即猜想c不成立;
实验②加入适量的水和实验③加入适量的乙醇都可观察到有固体物质溶解,说明固体中还含有易溶于水和乙醇的氯化铝;
因此,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可判断沉淀为铝和氯化铝;故填:不成立;铝和氯化铝。
(4)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不能据此实验来判断两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故填:设计方法角度: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操作可行性角度: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
21.(1)>
(2)解:设100g氯化钙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
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
【详解】(1)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是沉淀,①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2种,此时氯化钙没有反应完全;②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1种,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③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2种,此时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显碱性,③溶液的>7;
(2)解析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