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并过滤
B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热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
C.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 D.硝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则汽油除油污也是利用乳化的原理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检验:用硝酸钡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B.除杂: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降温结晶
C.分离:铁粉和木炭粉的固体混合物,磁铁吸引
D.鉴别:用稀盐酸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5.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 解,过滤
B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氯化钡、碳酸钾、稀盐酸三种溶液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②a﹣b段和b﹣c段溶液中的溶质均为Fe(NO3)2
③C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Fe、Cu
④m3的值为21.6
⑤e点溶液中只含AgNO3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B 检验铵态氮肥 加入碱液,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D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溶解,降温结晶,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8.化学符号是化学独有的学科用语,下列四个选项中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⑤
A.以上符号中有两种可以表示宏观意义
B.①和③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C.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在常温下能溶于水
D.⑤中“2”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
9.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水 高锰酸钾 氧化铁 B.酸:盐酸 硫酸 硫酸铜
C.盐:碳酸钠 碳酸氢钠 氯化钾 D.碱:烧碱 纯碱 火碱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气体 HCl 通过足量的AgNO3溶液,干燥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O2气体 HCl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D 铁粉 Fe2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一)推断:某白色固体粉末甲可能含有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它们的组成,开展了以下实验.
(1)甲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的 pH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加水形成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甲一定不含 ;
(3)将上述框图中某试剂稍作改动,可以证实可能有的物质不存在,改动操作及不存在该物质的现象 为 ;
(二)除杂:乙溶液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杂质,现欲提纯氯化钠 开展以下实验.
(4)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 ;
(5)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过量固体甲”颠倒位置添加,则最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 是 ;
(6)最后得到的产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 溶液乙中氯化钠的质量(填“>”“<”或“=”)
12.(1)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两个氮原子 ; ②小苏打 ; ③铁离子 ;
(2)M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是 ,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可与下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
(3)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的燃料,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3.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 色。
(2)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为 。
1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O2、CO均含有氧元素,但O2可供人呼吸,而CO却有毒,说明 ;
(2)在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足量l0%的稀盐酸,前者先反应完的原因是 ;
(3)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是 ;
(4)乙醇易燃烧,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2018年10月2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实现水上试飞。
(1)该飞机的机身材料用到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该飞机用到大量的金属如铜、铝、铁等,为了验证铜、铝、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三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填字母)。
AAl、Cu、FeSO4溶液
BAl.FeSO4 溶液、CuSO4溶液
CFe、Al2(SO4)3 溶液、CuSO4溶液
(3)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述,意思是铜的盐溶液能与铁发生反应,试写出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一)物质间的转化
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可发生反应,“→”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略去;所涉及的物质和反应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均较常见,且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B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
(2)D与E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写一个即可)。
(二)化学工艺流程
工业上利用某废渣【含FeSO4、Fe2(SO4)3及少量CaO和MgO】制备高档颜料铁红(主要成分为Fe2O3)和回收(NH4)2SO4,具体生产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
a.Fe2+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转化为Fe3+。
b.
(3)步骤①酸浸加入物质X应选用_____(填序号)。
A.盐酸 B.硫酸 C.氨水 D.氢氧化钠
(4)步骤①酸浸时,请写出一个生成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任写一个)。
(5)步骤②通入氧气氧化的目的是 。根据如图有关数据分析,请写出影响Fe2+氧化率的变化规律是 。
(6)步骤③中操作Y的名称是 ,最后回收得到的副产品(NH4)2SO4有什么用途 。(写一点)
17.粗盐中除了含有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同学们为了得到更纯的NaCl,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顺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
(3)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 ;(填化学式)
(4)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三、科学探究题
18.蚊虫叮咬时,会分泌蚁酸。化学小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I.蚁酸的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II.蚁酸隔绝空气并加热时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 ;
他们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先向装置中通入一会N2,再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其中。
①先通N2的目的是 ;
②若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Ⅰ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装置D中的现象为 ;
[结论]
(4)甲酸受热能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讨论交流]
(5)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 。
[拓展延伸]
(6)小组同学利用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测定10g氧化铜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在不同时刻测定C中固体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 2 4 6 8 10
固体质量/g 9.3 8.8 8.5 8.4 8.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①在称量质量过程中,必须把玻璃管两端封住,目的是 ;
②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 ?
四、计算题
19.为测定Na2CO3和NaC1的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过量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过滤即可得到氯化钙溶液。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在氧气流中加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在氧气中点燃,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在氧气中点燃引入了新的杂质氧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钾固体,故D正确;
故选:C。
2.D
【分析】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水或气体。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体和水生成,故能发生反应;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有沉淀产生,故能发生反应;
C、氢氧化钾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有水产生,故能发生反应;
D、硝酸钾与氯化钠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不能发生反应;
故选D。
3.A
【详解】A、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A正确;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H2O和Ne,故选项B错误;
C、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选项C错误;
D、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故可用硝酸钡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硝酸钾中混用少量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磁铁吸引,故可用磁铁吸引分离铁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均无明显现象,无法用稀盐酸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解,无法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故A错误;
B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
C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无法确定酸是否过量,故C错误;
D 鉴别氯化钡、碳酸钾、稀盐酸三种溶液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故D正确。
点睛∶除杂原则⑴杂质尽量除净,⑵在除去一种杂质的同时不应增添新的杂质,⑶在除去杂质的同时,非杂物质不应过多消耗,但质量可以增加。
6.B
【分析】根据在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逐滴加入硝酸银,由图可知,加入硝酸银后,出现两个拐点,则铁过量,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铁完全反应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①ab段发生反应:,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5.6)g,①说法错误;
②ab段发生反应:,bc段发生反应:,a﹣b段和b﹣c段铁还没有完全反应,溶质均只有Fe(NO3)2,②说法正确;
③a﹣b段铁置换出铜,b﹣c段铁置换出银,c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Cu、Ag,③说法错误;
④M3处铁粉被完全消耗,生成的沉淀为银,整个反应过程相当于铁粉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设生成的银的质量为m3,则:
可知 ,解得 ,④说法正确;
⑤cd段发生反应:, e点处的溶质中含有硝酸铜,和前面生成的硝酸亚铁以及过量的硝酸银,⑤说法错误;
故有两个正确的,选B。
7.C
【详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熄灭,不能区分两种气体,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B、加入碱液,稍热,铵态氮肥和碱反应生成氨气等物质,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因此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C、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蒸发时水和过量的氯化氢逸出,最终得到氯化钠,该选项设计正确;
D、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易溶于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蒸发得到硝酸钾和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混合物,该选项设计不正确。
故选:C。
8.C
【详解】A、以上符号中③Cl2宏观上表示氯气这种物质、⑤宏观上表示一氧化碳这种物质,有两种可以表示宏观意义,故A说法正确;
B、①2Mg中的“2”表示2个镁原子,③Cl2中的“2”表示一个氯气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②和③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不同,故B说法正确;
C、由②Mg2+和④OH-构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镁,在常温下不溶于水,故C说法错误;
D、⑤中“2”表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化铁是由铁、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盐酸、硫酸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D、烧碱、火碱均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A、HCl能与反应AgNO3溶液生成氯化银和硝酸,H2不与AgNO3溶液反应,再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均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CO2气体和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Fe2O3和铁粉均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 大于 硫酸铜 过量的氯化钡改为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步骤Ⅴ中无明显现象 去除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 氯化钡、氯化钠、氯化氢 >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一)推断:某白色固体粉末甲可能含有硫酸铜、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1)甲加水后形成无色溶液的pH大于7,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呈碱性,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均呈中性,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钡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一定含有碳酸钠;通过Ⅲ这一过程沉淀全部消失,一定没有硫酸钠,硫酸钡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通过Ⅴ这一过程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沉淀应是氯化银,一定有氯化钠;通过Ⅳ溶液变红,一定含有氢氧化钠。(2)加水形成无色溶液说明固体甲一定不含硫酸铜,硫酸铜溶液呈蓝色。(3)将上述框图中某试剂稍作改动,可以证实可能有的物质不存在,改动操作及不存在该物质的现象为过量的氯化钡改为过量的硝酸钡溶液,步骤Ⅴ中无明显现象。(二)除杂:乙溶液中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杂质,现欲提纯氯化钠。(4)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去除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碳酸钠。(5)通过上述分析白色粉末甲一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一定不含有硫酸铜。若“过量氯化钡溶液”与“过量固体甲”颠倒位置添加,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则最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是氯化钡、氯化钠、氯化氢。
点睛∶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钡与盐酸或硝酸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银均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12. 2N NaHCO3 Fe3+ Mg3N2 C2H5OH+3O22CO2+3H2O
【详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
②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简,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小苏打,其化学式为NaHCO3;
③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故铁离子可表示为Fe3+。
(2) 若x=7,则M元素为氮元素,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易得到3个电子形成阴离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镁原子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在化合物中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二者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
(3)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熟练掌握关于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3. H2O+CO2=H2CO3 红 2CO+O2 2CO2 放热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详解】(1)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为红色。
(2)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O2 2CO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比铜活泼。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4.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1)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2)在相同质量的锌粉和锌粒中分别加入足量l0%的稀盐酸,前者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反应就快;
(3)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4)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15. 金属材料 AC
【详解】(1)钛合金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 铝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Al>Fe,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Al> Fe> Cu,A可行;铝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Al>Fe,铝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Al> Cu,不能证明Fe、Cu的活动性强弱,B不可行;铁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Al> Fe,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反应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Al> Fe>Cu,C可行;
(3) 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16.(1)H2SO4
(2)
(3)B
(4)(或)
(5) 将硫酸亚铁转化为硫酸铁 温度越高,PH越小,氧化率越高
(6) 过滤 作氮肥
【分析】本题考查复分解反应原理和物质推断。
【详解】(1)A~E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A的浓溶液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推出A为硫酸,B为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推出B为铁,铁能与C反应,硫酸能转化为C,推出C为硫酸铜,硫酸铜与D能反应,D与E能反应,推出D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E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F能改良酸性土壤,推出F为氢氧化钙,再将推出的物质带回框图验证符合,故A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
(2)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题意可知,后面的步骤要得到硫酸盐,因此加入的酸是硫酸,故选B;
(4)废渣含FeSO4、Fe2(SO4)3及少量CaO和MgO,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则步骤①酸浸时,生成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
(5)氧气具有氧化性,步骤②通入氧气氧化的目的是将硫酸亚铁转化为硫酸铁,分析图中有关数据可知,影响氧化率的变化规律为温度越高,pH越小,氧化率越高;
(6)Y是固液分离操作,因此是过滤;硫酸铵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氮肥。
【点睛】结合复分解原理分析化学反应。
17. 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 BaSO4、BaCO3 Cl﹣、OH﹣、CO32﹣
【详解】(1)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填:;
(2)若将步骤④和⑤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故填: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
(3)滤液甲中为CaCl2、Na2SO4、NaCl,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由于氯化钡溶液过量,所以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B中除了含有CaCO3以外还含有BaSO4、BaCO3.故填:BaSO4、BaCO3。
(4)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过量,所以滤液乙中含有的阴离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故填:Cl﹣、OH﹣、CO32﹣。
18.(1)红
(2)氢、氧
(3) CO 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不成立 CaO+H2O=Ca(OH)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HCOOHH2O+CO↑
(5)没有处理尾气
(6) 防止空气进入把铜氧化 80%
【详解】(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显酸性;
(2)根据蚁酸中含有氢、氧元素,推测出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分解时生成水;
(3)对它分解生成的另一种氧化物,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Ⅰ是CO2; 猜想Ⅱ是CO;
①先通N2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同时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若实验过程中看到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碳,则猜想Ⅰ不成立;
③装置B的作用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④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4)甲酸受热能分解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OOHH2O+CO↑;
(5)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没有处理尾气,一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6)①在称量质量过程中,必须把玻璃管两端封住,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把铜氧化;
②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10g-8.4g=1.6g,氧化铜质量:1.6g÷=8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是:×100%=80%。
19.(1)10g
(2)解:设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10.6g
故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3g-10.6g=11.7g
答: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2.3g+100.0g+86.1g-198.4g=10g;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