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培优测试: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单元检测
说明: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S-32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许多人养成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下列锻炼方式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清晨在氧气充足的森林里打拳 B.早晨在操场上跑步
C.傍晚在空气清新的林荫小道上散步 D.黄昏在大树下练太极拳
2.农田里的作物要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对这一措施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可充分利用光能 B.可提供较多的二氧化碳
C.目的是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D.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
3.医务人员用3%的过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他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4.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 实验,有关实验的 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是因为缺乏二氧化碳
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
A.比较观察暖水瓶中萌发的种子比煮熟的种子温度要高
B.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放出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能让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
D.观察萌发的种子瓶中是否能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6.当前正是枇杷、草莓等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如图),我市很多果农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使枇杷、草莓丰收的物质主要来自( )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B.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分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7.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
A.16:9 B.23:9 C.32:9 D.46:9
8.某维生素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该维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取该维生素8.8g可与8g氧气刚好完全反应,生成13.2gCO2和3.6gH2O。该维生素的化学式是( )
A.C6H8O6 B.C6H8O C.C7H8O D.C8H16O4
9.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
A B C D
1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②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③该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上图显示一人处于静态状态平静呼吸时,肺泡内的气压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A点时,膈肌处于完全放松状态21世纪 B.从V到X期间,肺排出空气
C.从V到X期间,肺完成了一次呼吸 D.B点时,肺内气体量最多
12.将一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如图,花盆中泥土湿润),从阴凉处转移到阳光下。一段时间内,植物的有关生理作用会明显增强的是( )
①光合作用 ②呼吸作用 ③蒸腾作用 ④根的吸水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右图是粮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图像,据图可知( )
①Ⅰ是光合作用曲线,Ⅱ是呼吸作用曲线; ②Ⅰ是呼吸作用曲线,Ⅱ是光合作用曲线;
③a>b+c; ④a=b+c; ⑤a<b+c;
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③⑤
14.对某一植物在20℃温度和相同光照强度下,作如下处理:甲方式是持续光照10分钟,乙方式是先光照5秒钟,再停止光照5秒钟,连续交替并持续20分钟,则在这两种方式下植物所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与乙相等 B.甲多于乙 C.甲少于乙 D.有时甲多,有时乙多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32 1 12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物质X的质量为15g
C.反应中Y、Q的质量比为6:5 D.物质Y一定是单质
二、填空题(16~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H4NO2+X21世纪教育网第二步:NH4NO2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22544507/QQ/WinTemp/RichOle/~8Q1JEHF$F0U%7dXK@2KM9BQJ.jpg" \* MERGEFORMAT N2↑+2H2O
(1)第一步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2)第二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 。21教育网
17.绿色植物能捕获光能。右图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表中数据是在适宜(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cm)测得的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
灯与烧杯间的距离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min) 18 15 10 8 6 4 2 0
(1)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固定在15 cm,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左图是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变化的示意图,右图是平静呼吸时胸廓变化示意图。在左图的d点处,此时肺内气压比外界大气压_______ (填“高”、“低”或“相等”)。当胸廓变化处于右图的B状态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反映于左图中的哪一段______ (用左图中的字母表示)。
19.某同学为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右图一、二所示的实验。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图三中的a点)后,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右图三所示)。在图三中植物光合作用曲线在cd段上升的原因是
。
20.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
(2)写出该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3)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 交换。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1.取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甲、乙,装满水后分别放入等量的金鱼藻,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后盖上瓶盖。然后将甲包上黑胶布,乙不作处理。放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n小时,再次测出瓶中水的含氧量,两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n小时内甲瓶金鱼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是 g;乙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 g。
22.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如图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处于不同光照强度下在单位时间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或释放量。
(1)B点的含义是 。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和3 0℃。那么,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 5℃时,图中曲线上的A点将向 移动(填“上”或“下”)。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3.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21世纪教育网利剑科学工作室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不燃烧
(1)综合所学知识,分析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l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现象。
(1)可观察带到火星的棒香立即
(2)写出上述实验中H2O2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假定上述实验中的H2O2完全反应,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精确到0.01);
(4)下列各项是同学们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评价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25.我们可以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 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都会使空气变污浊”。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26.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进行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现利用如右图装置进行。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⑴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是什么?
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小军的依据是:
四、解答题(第27题5分,28题6分,29题5分,30题6分,共22分)
27.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
(3)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
(4)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
(5)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D处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28.某同学发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约占40%的空气样品中就能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填“是”或“否”)。
(2)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 %否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 ℃。87
某同学改用如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4)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 。
29.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
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在高温高压下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同时有水生成。这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I.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II.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III.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IV.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是足量的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的作用是 ;
(2)为减少误差,步骤III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
(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分)
1~5 ACBBC 6~10 CAABD 11~15 BDABD
二、填空题(共22分)
16、(1)NaCl (2)分解
17、(1)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有关,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2)CO2被逐渐耗尽,光合作用缺少原料。
18、低 bc
19、种子加水后呼吸作用增强,产生CO2增多,为植物提供了光合作用原料,并使之增强
20、(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2) (3)气体
21、b-c a-c(数据带有正确单位的也可得分)
22、(1)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或强度)相同 (2)上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3、(1)②③的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手帕不会燃烧。
(2)灯芯上酒精蒸发掉,灯芯上主要是水,难以点燃。
24、(1)复燃 (2)2H2O2 ====2H2O+O2↑ (3)0.07 (4)BC
25、(1)大于 (2)植物的呼吸作用 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 (3)增强
(4)植物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
26、(1)氧气
(2)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会放出热量,导致瓶内温度升高,气压增大,部分气体逸出而产生气泡。
(3)反应物中无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不可能有碳酸钠。
四、解答题(共22分)
27、(1)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除尽;
(2)使植物在无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呼吸作用;
(3)证明植物呼吸过程产生二氧化碳;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已被除尽;
(5)植物在无光照条件下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8、(1)否 (2)35 35
48或49
(3)87 U型管冷凝了水蒸气,提高了氧气的纯度 (4)①④⑤
29、(1)含碳燃料(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破坏
(2)B (3)C2H4 (4)CO2+2NH3====CO(NH2)2+H2O (5)①③
36、(1)点燃木炭 (2)继续通入氧气 (3)(114.5g-112.3g)-(50.7g-50.1g)=1.6g
a.绿叶 b.叶绿体滤液 c.叶绿体滤液
(叶绿体有气泡产生) (叶绿体无气泡产生)
研磨过滤
遮光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9题图
第13题图
第12题图
MnO2
△△O
高温
高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精品科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