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霍城二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伊犁霍城二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1 20:56:02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日本高速铁路日本单轨铁路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交通是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运输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方式,邮电包括邮政和电信两方面内容。 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请你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货物种类两箱急救药品一吨活鱼一万吨大米一万吨钢铁50万钝石油运输路线北京到拉萨郊区到市区武汉到上海鞍山到哈尔滨科威特到日本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请问,你选择时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比较
项目运量投资运费
价格速度灵活性连续性稳定性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铁路铁路铁路铁路铁路铁路海运海运海运海运海运海运河运河运河运河运河运河运公路公路公路公路公路公路航空航空航空航空航空航空思考:选择最佳运输
方式:
运距<80公里时,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 。
80公里<运距<550公里时,最廉价的运输方是 。
运距>550公里时,
最廉价的运输方式是 。
最昂贵的运输方式是?
它适合运送的货物特点是? 。
公路铁路水运空运轻型、贵重、急需一、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铁路 运输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公路 运输量小、速度快、灵活机动
水路 运输量大、运费低、速度慢
航空 运输量小、运费高、速度快
管道 运输量大、运费低、可连续运输各种运输方式的适应范围
(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空运短途、量小、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物公路远程、量大、容易死亡、变质的鲜活货物铁路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水运 总之,货物运输要根据货物的性质、
数量、运距、价格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在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
短,都有最适宜的使用范围。中国于2007年4月18日起实施铁路第6次大提速一列CRH2、时速200公里的提速牵引试验列车飞驰在京广线以开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为主要标志的铁路提速牵引试验已经圆满结束,并取得成功。试验表明,第六次大提速条件基本具备,这将意味着中国铁路既有现代提速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交通运输 高速化提高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高速化油轮是指运载石油的轮船,一般情况下,油轮越大,运输的成本越低。到了1976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载重量达55万吨。现在达到56万吨。一般把25万吨级以上的油轮,称为超级油轮。思考:这体现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大型化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万吨巨轮集装箱码头思考:这体现了交通运输方式的什么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专业化 发展集装箱运输可以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二、发展趋势 ※ 高速化
※ 大型化
※ 专业化
1.交通运输网线:铁路、公路、航道等点:港口、车站、航空港等1)组成2)形式3)层次三、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网线:铁路、公路、航道等点:港口、车站、航空港等1)组成2)形式3)层次三、交通运输布局单一低级思考: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形成这些特点?原因:1.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2.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铁路建设难度小。特点:铁路网分布东密西疏。不同层次的交通网上海市交通网不同层次的交通网洲际交通网亚欧大陆桥 思考:交通运输布局会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呢? 案①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了解南昆铁路的概况:
(1)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
(2)沿线地区有哪些主要资源?
(3)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
(4)铁路修建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南宁盆地云贵高原 案①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了解南昆铁路的概况:

2、试分析影响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影响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技术因素:(影响越来越小)(主导因素)(提供保证)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民族融合。
4、合理布局铁路网。1、经过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
2、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地下溶洞,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自然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修建铁路,科学技术是保证。 案①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了解南昆铁路的概况:

2、试分析影响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3、思考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3、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1)合理布局铁路网(2)经济意义 有利于——资源开发,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3)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有利于 加快——脱贫速度;有利于社会稳定(4)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进藏铁路方案对比方案青藏滇藏川藏甘藏1289万元/千米
139. 2亿元造价及总投资3952万元/千米
65.8亿元3985万元
/千米
767.9亿元3003万元
/千米
638.4亿元30.6千米710.65千米819.24千米438.69千米冻土问题(在工程技术
方面基本解决)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地震多发区、泥石流、雪崩、滑坡、高地温、活动断层崩塌、错落、滑坡、高地震区、地热、岩爆等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热、岩爆、雪灾施工条件青藏铁路沿
线大部分地
区地势平缓,
无重大控制
工期的工程,
基本与青藏
公路并行,
交通方便,
有利于组织
大型机械施
工。其它三
个都不具备
上述条件。说说为什么最终采用修建青藏铁路的方案?青藏铁路示意图影响青藏铁路的区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技术因素:1、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民族融合。
4、合理布局铁路网。1、海拔高
2、高原严寒缺氧
3、地质灾害严重
4、生态环境脆弱修建桥涵、桥隧等,以科学技术为保证。 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 (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 (决定性因素)
社会因素
技术水平 (提供保证)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三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面临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建设者经过4年的不断努力,在破解三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是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用于环保的投资大约11亿元。??? 2006年7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庆祝集会同时在格尔木和拉萨举行,“青1”次和“藏2”次列车从两地对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进藏列车青1次抵达拉萨
西藏结束不通火车历史 爱国、爱疆、爱家乡:说一说:精伊霍铁路建设有何重要意义?
交通运输 方式和布局交通运输方式现代主要运输方式及特点 交通运输网形式层次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布局组成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高速化
大型化
专业化
小结:古代主要运输方式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肖姣凤
授课教师
李瑞杰
备课日期
2015.5.31
上课周次
第十四周
课题
第五章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因素。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正确认识,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环境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同学们都接触或使用过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啊?
学生回答,略。展示古代至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引入新课。
【提问】根据表格所示题目,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并回答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学生从时间、速度、数量、价格等方面回答。
师:从刚才所举例中可以发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既要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又要根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的距离等综合因素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课件展示: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优缺点。
【过渡】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人们的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引入材料我国铁路的提速、巨型油轮的出现、集装箱的使用,从材料当中反应出交通运输发展的三个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师: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往往联合起来,各种交通运输线和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网。
展示图片“中国主要铁路线分布”,让学生回答其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0图5.3,了解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和层次。
【转折】看来交通运输的布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具体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阅读案例1,回答问题。
师:通过对南昆铁路的学习,我们知道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其中自然是比较重要的因素,经济是主导因素,技术是提供保证的。
小结:今天我们需要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还需要同学们掌握的是交通运输布局特点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

二、发展趋势
1.高速化
2.大型化
3.专业化
三、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与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内容讲解上学生理解掌握的较好,采用创设情境——调动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构建新知识体系,关注现实当中的事例,但因将重点内容讲授的较多,故课时上有些紧,不能够完全将本节内容上完,难点部分只能通过案例来分析,多引入一些课外知识,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