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 列夫·托尔斯泰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3 10:03: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9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胡髭(zī) 长髯(rán) 鬈(quán)发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禁锢(ɡù) 轩(xuān)昂 犀(xī)利
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 gà) 锃(zènɡ)亮 甲胄(zhòu) 
粲(càn)然 盎(ànɡ)然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用“他有......”句式介绍托翁的外貌特点
示例:他有一副多毛的脸庞
作者是如何评价托翁的长相的 用文中原话回答
失调、崎岖、平庸、
粗鄙、侏儒
头发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眉毛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鼻子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胡子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植被多于空地一一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一一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一一喻眉毛;
泡沫一一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一一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一一大胡子。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须发特点 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面部轮廓 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面容表情 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长相平平 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令拜访者失望 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圈画出具体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铺陈:也称铺叙、陈述,即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它的好处是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为文章蓄势。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铺陈:也称铺叙、陈述,即对某一事物详细地、反复地描写叙述。它的好处是能淋漓尽致地描绘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为文章蓄势。
白描: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仿照示例:
“我从___________中读出来,
这是一双_________的眼睛。”
谈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做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比喻,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性的观察研究,又经过了自己的思想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现社会和人生的真谛
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比喻,“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沙皇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给予深刻的揭示
对自己的审视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看穿了自己,看穿了社会的托尔斯泰是否幸运?
托尔斯泰贵族出身,世袭伯爵;托尔斯泰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革俄国社会,尽可能维护农民利益;托尔斯泰对哲学、宗教、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最终促成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富有平民思想;坚持从事体力劳动,力图按照农民方式生活;托尔斯泰晚年时期放弃所有财产,弃家出走,最终病逝于一个偏僻的火车站;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回忆性散文
传记
回忆性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的人、事、物、景等进行叙述的一种文体,它是作家的亲身经历及思想情感在创作中进行沉淀和提炼的结果。传记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传记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一般由他人记述的,称为“他传”,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本文论述以他传为主。两种文体均离不开记叙典型事件、展现形象、抒发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