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习目标1、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3、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说一说:看一看以下这些数据,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想:中国发展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每年有1/4的新增国民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1%的人口;●我国用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相应6倍的人口;●2005年1月7日中国大陆第13亿个人在北京降生;●我国每年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1.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①庞大的人口压力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7%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数量庞大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多 用较少的财富养活较多人 部分新增产值被新增人口消耗 人口成为发展障碍 资源短缺 环境危机人口压力zxxkw材料一:分析下表的有关数据,总结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利用率低。材料二:仅以水为例,全国缺水城市达300个,而工农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0%-4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思考: 自2003年以来,全国普遍产生电力紧张的问题,其中以浙、苏、沪三地更为严重,经常拉闸限电,造成三地“电力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电力紧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和解决?原因:措施:大力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汛能、核能等;加快能耗少的科技含量高的工业发展,
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如及时关灯、关空调.-------工业发达、经济发展快、电力需求量大人与大自然正进行着“生化大战”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洗衣灌溉、
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一年开草场,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
—— 中国每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ABC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的总悬浮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完全污染物含量”领先的前十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8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 上海市每天产生出7300吨粪便和500多万吨污水一起排入黄浦江,每天又从江里抽出市民饮用的自来水。1988年初使几十万人遭殃的甲肝大流行,是水污染的结果。 1994年,乡镇企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达580万吨。 我国沙尘暴频起和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速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zxxkw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时间:1994年3月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话题一:你经常看报纸、看新闻吗?你注意到我国政府在贯彻《21世纪议程》、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已采取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绩吗?发展生态农业、进行清洁生产、建立自然
保护区、营造防护林、沿海设立休渔期、
倡导建立节水型社会、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退田还湖……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是:P100 阅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集约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为技术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 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再生化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物质反复流动的过程。(一)工业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产品生产制造产品包装运输产品销售产品利用回收产品废弃物处理环 境资源的摄取原材料加工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达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包含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比较稳定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明显减少间接可推动减少减少减少增加无显著变化减少增加增加无显著变化降低增加(治理污染费用)增加减少(用于治理污染)减少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无有可能表6.1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某酒精总厂酒精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
1影响酒精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2传统的酒精生产造成什么环境问题 ?
3、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有什么好处?
原料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得到永续利用。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资源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
清洁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因为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一生产制造一消费使用一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但清洁生产是相对的,是与现行的技术相比较而言的,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清洁生产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清洁生产过程中也会有废弃物产生,只是相对而言,废弃物较少。 1.生态农业: 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二)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种稻结合养鱼除了可以为市场提供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淡水鱼外,水稻可为鱼类提供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又可以为水提供氧气、吞食害虫、有益于养分循环,达到粮食增产目的。浙江省青田“稻田养鱼”被列入首批世界农业遗产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养鱼 今后该村的发展方向:绿色食品;农业观光;生态旅游。 生态农业的优点:循环利用、无污染南方低山丘陵的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生态农业——用生态学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它既不同于那种系统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投入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留民营生态农业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开展综合循环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3)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沼气池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用一句话总结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3、公众要积极参与: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倡导免赠贺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将旧东西、书籍捐献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做一个环保志愿者…公 众 参 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①积极参加植树活动;②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③节约能源;④节省使用自然资源;⑤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饮食习惯;⑥尽量利用公共交通,短途旅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以步当车;⑦在居室、庭院中种植多叶植物;⑧爱护每一块绿地;⑨动员周围的人为环保尽心尽力;⑩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⑩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状况的动力;⑩从事每项活动前,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辩一辩:《私人汽车发展的利与弊》正方:反方:《私人汽车发展的利大于弊》《私人汽车发展的弊大于利》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必然性《中国21世纪议程》生态农业小结战略措施农业模式必要条件公众参与“人类唯一的家园——永远的绿洲”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肖姣凤
授课教师
李瑞杰
备课日期
2015.6.11
上课周次
第十六周
课题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理解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实践。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途径。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导入:看下面一段材料,说一说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概况
(一)人口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2.控制人口增长任务艰巨,近年内人口出生率回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从1994年到2000年,每年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数仍然保持在1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数还在增多,部分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约7000万,流动人口的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增大。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二)资源
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3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400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有6000多万农民和4500万牲畜缺少足够的清洁饮用水。
2.耕地短缺矛盾十分突出,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全国已有1/3的省、自治区人均耕地不足O.067公顷,东部沿海地带的广东、浙江等省,人均耕地仅有O.033公顷左右。
3.能源供需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能力将有较大消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4.用材林消耗量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草地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未能有效发挥,过牧超载、乱开滥垦、草地荒漠化严重。
(三)环境
1.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危害加重。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达11.4万亿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为1823万吨。大中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
2.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1994年达149.8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不能适应需要。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近海海域污染加重。
3.到1994年,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亿吨,占地55697公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1994年,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等效声级高达72.6分贝。在城市噪声源中,生活噪声占46.8%,交通噪声占28.9%,工业噪声占8.3%,施工噪声占5.1%,其他噪声占10.9%。
4.乡镇工业污染明显加重。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3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580万吨。
【提问】中国的人口状况如何?中国的人口现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我国的资源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我国的环境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总之,通过以上的事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活动】请同学们看图6.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阅读材料“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何理解《中国21世纪议程》是指导中国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行动方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书中提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对策。
师:《中国21世纪议程》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该议程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它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提出了具体奋斗目标。
【转折】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实现途径。
【活动】案例2、3,分析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带来的效益。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了解了我国现存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明确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同时也通过留民营村的生态建设,提醒我们应加强环保措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是光辉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清洁生产
2.生态农业
教后反思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本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中国21世纪议程》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在教学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时,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以清晰地印证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