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地理
教材
必修二
备课组长
肖姣凤
授课教师
李瑞杰
备课日期
2015.4.6
上课周次
第七周
课题
第三章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对具体农业生产、生活案例分析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学会从材料、地图中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进而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区位的概念,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及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学难点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及农业区位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多媒体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同学们平时都吃水果吗?现在市面上卖的较多的水果有哪些?哪些是我们新疆产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展示几幅水果及其生长地的图片,增长学生的常识。
师: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
【转折】播放我国几种农业生产类型后,让学生说出原因,能不能将这些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引入知识点 农业的区位)
读图3.1和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师: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上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过渡】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切入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学习。
【活动】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教材活动题。
教师归纳: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转折】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自然因素也在逐渐被改造。
播放图片“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之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师:一个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单一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当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于一定的地域而形成的农业生产,就称为农业地域。(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活动】案例2,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略。
小结:本节的重点不是农业地域的概念,而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即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本节选取的案例都有其一定的代表性和独特性,同学们要认真的阅读,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生产:
农业区位: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地域的形成
概念:
形成原因
教后反思
本节的重点较突出,也明确指出本节课在本章中地位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家庭条件、身份来完成本堂课的内容,但不足之处还是在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未形成,从地图和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也还不够,今后还须继续加强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课件20张PPT。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南方水稻田黄河中下游平原小麦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候市场地形土壤交通运输政府政策机械劳动力水源--光照、热量、水分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地价,
资金对土地的合理利用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类型,这是为什么?下列现象主要和哪个农业区位因素有关?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拓展训练4.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6.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合作探究1课本43页活动题,根据所给资料和图片,分析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为什么? 1、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是地中海气候区?2.江西泰和县千烟洲为什么采取立体农业布局模式?该地气候湿润,降水多。丘陵山区耕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人工草地;缓坡和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种业。地势低洼处,易积水,出现洪涝,适合养鱼。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①考虑收益;②需求: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鲜花消费兴起;③紧邻港澳台,便于出口气候地形市场、政策荷兰的鲜花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塑料大棚(改善水分)(改善温度)(改造地形)南方红壤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云贵高原梯田新疆坎儿井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将坡地改造成层层平地进行耕种,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也有利于水土保持。
美国东北部的乳畜带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荷兰郁金香1、三江平原2、河套平原3、东南丘陵4、郊区农业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沼泽地过湿 通过排水改造水分干旱 需要加强灌溉改造水分地形坡度大 修筑梯田需求种类多 加强培育技术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季风水田农业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我国珠江三角洲新颖的混合农业桑基鱼塘
蔗基鱼塘
果基鱼塘
花基鱼塘
菜基鱼塘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形成该种农业的区位条件?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进行搭配:A、古巴的甘蔗B、黑龙江的大豆C、河西走廊的粮棉D、横断山区立体农业E、江南丘陵的茶树灌溉水源炎热的气候地形土壤A:小麦B:乳牛C:花卉D:果园课堂小结课件6张PPT。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影响极大——光照、热量、水分影响作物种类、
复种指数、产量和农业地域类型等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下列现象主要和哪个农业区位因素有关?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气候——土壤——地形拓展训练地形因素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坡度大于25°禁止耕种。
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4. 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6.海南岛冬季的蔬菜种植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除了培育良种、扩大种植面积之外,还要依靠什么?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如园艺业、乳畜业。
——交通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政策市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