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地理
教材
必须二
备课组长
肖姣凤
授课教师
李瑞杰
备课日期
2015.3.8
上课周次
第三周
课题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他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
通过分析读图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方法。
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基本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文资料展示
课时总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要有设计意图和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播放图片“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提问】中国这种人口分布是否合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引出人口容量概念)
师: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依照目前的情形发展,世界人口到2046年,会突破100亿。人类是地球孕育的,而地球又是人类目前生活的唯一家园,地球上的空间是有限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转折】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
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即用“环境承载力”来表示。
【讨论】让学生找出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说出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归纳。
【过渡】我们在学习第一节时就知道世界上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摒除出生率高的原因)
学生讨论,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活动】教材P12读图思考题。
“木桶效应”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科技发展水平、生产和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其中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师:人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认知水平的情况下,对资源和环境容量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存在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
【活动】学生分角色,阅读图1.12“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并回答持各自观点的理由。
【转折】社会是发展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消耗的物质也越来越多,那么可不可以把我们子孙后代的物质资源也消耗掉呢?
学生回答,略。(引出人口的合理容量)
师: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进行对比区别,需理解这两方面。
环境人口容量
是地球的最大承载量,是个极限值,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
人口合理容量
是地球的最适宜承受量,是个相对值,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
小结:本节的内容就到这里,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口合理容量,要认识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差异。
板书设计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环境承载力
2.环境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后反思
本节教材知识难点主要是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在讲述它们的区别时如能先举事例说明,然后再从定义上区别,则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周围的事实现象去分析,让学生有比较亲和的体会。
课件21张PPT。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中国的这种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 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P12 读图思考题1、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2、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3、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可总结如下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负相关正相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科技发展
水平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不确定性相对确定性不同时期,制约因素不确定。具体时期,制约因素保持相对稳定。4、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5、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介于悲观论与乐观论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10亿左右。人多为患容量无限6、我国的环境人口容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最高值16亿左右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的合理容量 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引发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问题人口虽然仅世界人口的1/5,但消费水平高。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远远超出本国的范围。人均消费水平低,但人口数量多,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就整个世界来说就各国、各地区来说控制人口,保证平等权利。尊重规律,提高生活质量。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地球的最大承受量,是个极限值,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是地球的最适宜承受量,是个相对值,随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活动 :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
1.材料一是指 容量;材料二是指 容量。
2.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哪些?环境人口合理人口 我国的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故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在16亿左右,但目前14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例1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B例2 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
A 资源 B 科技水平
C 生产能力 D 消费水平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