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22 09: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五 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图册27页 苏州市地理环境:各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一整体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河网稠密
水量丰富肥沃的冲积平原红黄壤四季常绿的林木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热带雨林——“地球之肺”植物---气候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世界寒极南极洲——冰川广布气候---水文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特有的动物——牦牛气候---生物根据描述,判断它们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的关联性。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地形---气候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1、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水生 物 岩 石 大 气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
a. 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一、各地理要素组合形成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 平衡功能
藏羚羊的例子动态平衡☆藏羚羊的数量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基本恒定的现象,说明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什么功能?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用权沟谷不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已被人类严重破坏的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1)阅读以上资料,你能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和人类影响的过程吗?黄土高原( )土壤肥力( )形成( )地貌人类破
坏植被黄河下游( )河道( )河流( )形成了( )地貌流水侵蚀下降沟谷泥沙沉积淤高改道泛滥平原 (2)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黄土高原是在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中形成的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案例:热带雨林
遭到破坏人类乱
砍滥伐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全球气
候变化生态
环境
失调“牵一发而动全身”森林
减少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
断流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
加速 分析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结 论单个要素是随着整体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整体发生变化
局部变化可能导致整体(全球)变化1.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C.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孤立性
D.人类与环境不相统一
A课后练习2.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协调一致,与地理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B.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其他因素的改变
C.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没有关系的
D.我国沿海和内陆的景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A3、关于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土流失,只是土壤的侵蚀过程
B、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C、水土流失不会导致地方气候的变化
D、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 等统一变化的过程
4、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被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B、我国华南地区较炎热,华北地区较温凉
C、秦岭南坡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于北坡
D、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海拔高度低于北坡DA5、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地理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6、三峡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A、洪涝灾害多发 B、污染加
C、生态失调 D、全球气候变暖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