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三角形 课件(共74张PPT)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认识三角形 课件(共74张PPT)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3 19:3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4张PPT)
认识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
请你根据小学认识的三角形,判断下列图形是三角形吗?
是三角形的,在括号内打“√”,不是三角形的,打“×”.
( ) ( ) ( ) ( ) ( )

×
×
×
×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_____首尾_____相
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线段
顺次
三角形的定义
反例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_____首尾_____相
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线段
顺次
三角形的定义



顶点
顶点
顶点
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
记作: ,读作:三角形ABC
△ABC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_____首尾_____相
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定义
顶点
顶点
顶点
线段
顺次
c
a
b
如图,顶点A所对的边BC用 表示
∠B所对的边是_______
AB边 所对的角是_______
a
AC
∠C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BC
内角:
a
三边:
顶点:
点A
∠A
点B
点C
AC
AB
b
c
∠ B
∠ C
c
a
b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BC
内角:
a
三边:
顶点:
点A
∠A
点B
点C
AC
AB
b
c
∠ B
∠ C
c
a
b
例 如图所示,共有______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
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DC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
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
以D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
∠C是△ADC 的____边的对角;
BD是△ABD中∠____ 的对边.
3
△ABD,
△ADC,
△ABC
∠ADC,
∠C,
∠DAC
例 如图所示,共有______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
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DC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
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
以D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
∠C是△ADC 的____边的对角;
BD是△ABD中∠____ 的对边.
∠ADC,
∠C,
∠DAC
△ABD,
△ABC
△ABD,
△ADC,
△ABC
3
例 如图所示,共有______ 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
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DC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
以AB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
以D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__;
∠C是△ADC 的____边的对角;
BD是△ABD中∠____ 的对边.
∠ADC,
∠C,
∠DAC
△ABD,
△ABC
△ABD,
△ADC
AD
BAD
△ABD,
△ADC,
△ABC
3
说一说
观察下图,按照三角形内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哪几类?
直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想一想
如何按照边的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
顶角
底角
底角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的分类
三边都
不相等
的三角形
等腰
三角形
等边
三角形
三角形
锐角
三角形
直角
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
按边的相等关系
按角的大小关系
探 究
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着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A
B
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
AB+AC >BC
同理,AC+BC>AB
AB+BC>AC
BC>AB-AC
BC>AC-AB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_________;
(可用来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第三边
第三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________.
进而得到,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的差<第三边< 两边的和
例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和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
分析:5+8>2,
8+2>5,
5+2<8.

×

5+8=13,
8+13>5,
5+13>8.


×
发现:判断三条线段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只需判断两
条较短线段的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解:∵5+2<8,
∴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不能组成三角形.
∵5+8=13 ,
∴长度为13 cm的木棒与它们也不能组成三角形.
例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 cm和8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组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 cm的木棒呢?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8 cm,即2倍的腰长+底边长=18 cm.
(1)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可设底边长为x cm,列方程可求解.
(2)可能腰长为4 cm, 也可能底边长为4 cm,需分类讨论.
解:(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
2ⅹ2x+x=18.
解,得 x=3.6.
∴三边长分别为3.6 cm,7.2 cm ,7.2 cm.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方程思想
例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当底边长为4 cm 时,腰长为
当腰长为4 cm时,底边长为18 -2ⅹ4=10
∵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不能围成腰长为4 cm的等腰三角形.
综上,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 cm 的等腰三角形.
分类讨论思想
判断能否
围成三角形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6,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6 C.10 D.14或16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D
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长为6,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6 C.10 D.14或16
D
如果把“4”改成“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4
拓展提升
6.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b+c-a|
+|b-c-a|-|c-a-b|-|a-b+c|.
∴原式=|(b+c)-a|+|b-(c+a)|-|c-(a+b)|-
|(a+c)-b|
=b+c-a+a+c-b-a-b+c+b-a-c
=2c-2a.
解:∵a、b、c为三角形三边的长,
∴a+b>c,a+c>b,b+c>a,
思 考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动手操作
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
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会改变.
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它的形状不会改变.
经过以上三次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发现,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而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会改变.
三角形是具有稳定性的图形,而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c
a
b
1
2
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直角顶点;
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部一点.
例: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AD=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求BP的最小值.
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P⊥AC时,BP有最小值.
由△ABC的面积公式可知,
AD·BC = BP·AC.
代入数值,可解得BP=4×6÷5=4.8 .
面积法应用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例:如图,在△ABC中,E是BC上的一点,EC=2BE,点D是AC的中点,设△ABC,△ADF和△BEF的面积分别为S△ABC,S△ADF和S△BEF,且S△ABC=12,求S△ADF-S△BEF的值.
解:∵点D是AC的中点,∴AD= AC.
∵S△ABC=12,∴S△ABD= S△ABC= ×12=6.
∵EC=2BE,S△ABC=12,∴S△ABE= S△ABC= ×12=4.
方法总结: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高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底边的比;底相等时,面积的比等于高的比.
∵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
即S△ADF-S△BEF=S△ABD-S△ABE=6-4=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
角平分线模型
例 如图1,在△ABC中,BD平分∠ABC ,CE平分∠ACB,BD与AC相交于点O. 若∠ABC=40° , ∠ACB=60°,则∠BOC= .
图1
条件①:∠ABC=40°;
条件②: BD平分∠ABC;
条件③:∠ACB=60°;
条件④: CE平分∠AC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图1
∠BOC的大小
∠OBC
条件①②
∠OCB
条件③④
在△OBC 中
条件⑤
分析:
∵ CE平分∠ACB,∠ACB=60°,
∵BD平分∠ABC ,∠ABC=40° ,
∴ ∠ABD= ∠DBC= ∠ABC= 20°.
∴ ∠ACE= ∠ECB= ∠ACB= 30°.
在△OBC 中,
∵ ∠DBC+ ∠ECB+∠BOC=180°,
∴ ∠BOC= 130°.
图1
解:
另解:
∵ CE平分∠ACB,∠ACB=60°,
∵BD平分∠ABC ,∠ABC=40° ,
∴ ∠ABD= ∠DBC= ∠ABC= 20°.
∴ ∠ACE= ∠ECB= ∠ACB= 30°.
图1
变式 将例题中的条件“若∠ABC=40° , ∠ACB=60°”变成“若∠A=80°” ,则∠BOC= .
图1
条件②: BD平分∠ABC;
条件④: CE平分∠AC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条件⑥: ∠A=80°.
图1
条件⑥
条件⑤
△ABC 中
∠ABC+ ∠ACB
条件②
条件④
∠DBC+ ∠ECB
条件⑤
在△BOC 中
∠BOC的大小
分析:
解:在△ABC中, ∵ ∠ABC+ ∠ACB+∠A=180°,∠A=80°,
∴∠ABC+ ∠ACB= 100°,
∵ CE平分∠ACB,
∵BD平分∠ABC ,
∴ ∠ABD= ∠DBC= ∠ABC.
∴ ∠ACE= ∠ECB= ∠ACB.
图1
∴ ∠DBC+ ∠ECB
= ∠ABC+ ∠ACB
= (∠ABC +∠ACB)
= 50°.
在△OBC 中,
∵ ∠DBC+ ∠ECB+∠BOC=180°,
∴ ∠BOC= 130°.
图1
解后反思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求出需要的每一个量,可以考虑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
变式 将例题中的条件“若∠ABC=40° , ∠ACB=60°”去掉,∠BOC与∠A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图1
条件②: BD平分∠ABC;
条件④: CE平分∠AC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图1
条件⑤
△ABC 中
∠ABC+ ∠ACB与∠A的关系
条件②
条件④
∠DBC+ ∠ECB与∠A的关系
∠BOC与∠A的关系
条件⑤
△BOC 中
分析:

解:在△ABC中, ∵ ∠ABC+ ∠ACB+∠A=180°,
∴∠ABC+ ∠ACB= 180°- ∠A.
∵ CE平分∠ACB,
∵BD平分∠ABC ,
∴ ∠DBC= ∠ABC.
∴ ∠ECB= ∠ACB.
图1
∴ ∠DBC+ ∠ECB
= ∠ABC+ ∠ACB
= (∠ABC +∠ACB)
= (180°- ∠A).
图1
在△OBC 中,
∵ ∠DBC+ ∠ECB+∠BOC=180°,
∴ ∠BOC= 180°-(∠DBC+ ∠ECB)
= 180°- (180°- ∠A).
= 90°+ ∠A.
图1
角平分线模型
变式 如图2,将例题中的条件“两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换成“两条高线交于点O”,将“若∠ABC=40° , ∠ACB=60°”去掉,∠BOC与∠A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从特殊到一般
图2
不妨设若∠ABC=40° , ∠ACB=60°,求∠BOC.
图2
分析:
图2
∠BOC的大小
∠OBC
条件①④
∠OCB
条件②③
在△OBC 中
条件⑤
条件①:∠ABC=40°;条件②: BD⊥AC;
条件③:∠ACB=60°;条件④: CE⊥A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分析:
图2
分析:接下来我们依然假设∠A=80° ,求∠BOC.
图2
条件②: BD⊥AC;条件④: CE⊥A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条件⑥: ∠A=80° .
条件⑥
条件⑤
△ABC 中
∠ABC+ ∠ACB
条件②
条件④
∠DBC+ ∠ECB
条件⑤
△BOC 中
∠BOC
的大小
分析:
图2
分析:回到本题要研究的问题:∠BOC与∠A的数量关系.
图2
条件②: BD⊥AC;条件④: CE⊥AB;
条件⑤: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条件⑤
△ABC 中
∠ABC+ ∠ACB与∠A的关系
条件②
条件④
∠DBC+ ∠ECB与∠A的关系
条件⑤
△BOC 中
∠BOC与∠A的关系
分析:
解:在△ABC中, ∵ ∠ABC+ ∠ACB+∠A=180°,
∴∠ABC+ ∠ACB= 180°-∠A.
∵BD⊥AC ,
∴ ∠ BDC= 90°, △BDC为直角三角形.
∴ ∠ACB与∠DBC互余,
即∠DBC = 90° -∠ACB.
图2
同理可得, ∠ECB = 90° -∠ABC.
∴ ∠DBC+ ∠ECB
= 90°-∠ACB + 90°-∠ABC
= 180°- (∠ABC +∠ACB)
=180°- (180°-∠A)
= ∠A.
图2
在△OBC 中,
∵ ∠DBC+ ∠ECB+∠BOC=180°,
∴ ∠BOC= 180°- (∠DBC+ ∠ECB)
= 180°- ∠A.
图2
解后反思
(1)这个变式的研究,可以从例题及前面两个变式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启发,虽然条件②、④发生了变化,但从条件②、④中依然可以得到∠DBC和∠ECB的度数,所以仍然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解后反思
(2)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路2:(利用外角)
∠BOC与∠A的关系
∠ABO与 ∠A 的关系
条件②
△BOE 的外角
条件④
∠BEC=90°
条件②: BD⊥AC;条件④: CE⊥AB.
图2
解后反思
思路3:(利用对顶角)
图2
图2
解后反思
思路3:(利用对顶角)
图2
解后反思
思路3:(利用对顶角)
图2
∴ ∠ BDA= 90°, ∠CEA= 90°.
在四边形AEOD中,
∵ ∠A+ ∠CEA+ ∠BDA+∠EOD=360°,
∴ ∠A+ ∠EOD=180°.
∴ ∠EOD=180°- ∠A.
∴ ∠BOC= ∠EOD=180°- ∠A.
∵BD⊥AC , CE⊥AB,
解后反思
思路3:(利用对顶角)
解后反思
(3)三角形中求角的大小问题,可以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对顶角以及邻补角的角度来考虑.
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_____.
分析:
△ABD的周长=AB+BD+AD
△BCD的周长=BC+BD+DC
△ABD的周长-△BCD的周长
=AB-BC
在△ABC中, ∠ACB=90°, CD是AB边上的高, AB=13 cm,BC=12 cm,AC=5 cm,
(1)CD的长为 cm ;
(2)若AE是BC边上的中线,则△ABE的面积为 cm .
分析:
S△ABC= AB CD= BC AC
13CD=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