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三课:科技的发展与成就本课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过程预习效果展示效果检测合作探究1.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②成立科研机构③壮大科研队伍④编制远景规划①确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吸引海外留学生和学者归国。政府培养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尖端科技。预习效果展示国防科技医学:农业:①原子反应堆建成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袁隆平培育出“ 杂交水稻”(1973)2、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主要的科技成就二、走向世界中国科技原因成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核技术科技规划的实施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中华民族在古代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世界领先;16世纪后期起,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
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问题探究:古代:近代:现代:“两弹一星” (1)背景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问题探究: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爆炸成功。 发展“两弹一星”战略的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中国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①核科学中国 “两弹元勋”
邓稼先
(1924—1986)(2)“两弹一星”成果:秦山核电站内部大亚湾核电站②火箭和导弹技术1960年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70年中远程火箭首次发射成功。1970年4月,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1971年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钱学森
著名火箭专家,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长 征 火 箭 大 家 族 ③卫星技术 “东方红一号”重量173公斤,比苏联、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重量总和还要重。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递方式、星上温控系统也都超过了其它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两弹一星”是指什么?▲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
“一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问题探究:①因为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②科学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亩产量可达650公斤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科技进步有哪些重大意义?两弹一星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杂交水稻打破了美苏垄断;
加强了国防力量;
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
建立自己的技术及科研队伍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促进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
振奋了民族精神加速国家信息化的发展个性意义:问题探究:共性意义:对本课你有哪些学史感悟?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感悟五:……谢谢指导!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
从而更好的把握今天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