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空气污染与保护(分层训练)同步练习(含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分层训练)同步练习(含解析)--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17 20:44: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8 空气污染与保护(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1.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SO2 C.NO2 D.PM2.5
2.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3.观察图示,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4.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5.以二氧化碳分子数为1个单位,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如下表。若要研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哪种气体,以下这四种气体的资料中首先应研究的是(  )
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氟氯碳化物
1 30 160 17000
A.气体的来源 B.气体的化学式
C.气体分子的大小 D.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
6.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7.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大气中的   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8.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9.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三、解答题
10. 图为某市某年3月12日~3月 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图甲)及空气质量评级分类标准(图乙)。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 大于 300 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该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巩固提升】
11.下列会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是 (  )
A.燃烧矿物燃料释放二氧化碳 B.工厂排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
C.使用制冷剂排放含氟物质等 D.过度砍伐森林
12.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只有氧气和氮气
B.氟利昂的使用会造成臭氧的减少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3.台州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14.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PM10 194
PM2.5 49
NO2 65
SO2 10
O3 34
CO 0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O3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
15.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16.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可能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等危害
B.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大力植树盗林可从根本上彻底清除温室效应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二氮、甲烷、氟氯代烷等
D.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
17.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编重工业的发展,战少能测箱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的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气体的混合。
(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 (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二氧化硫 ③一氧化碳 ④二氧化氮 ⑤氧气
19.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   ”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   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20.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  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
(4)你对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一点建议是   。
21.“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22.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速上升,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1)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性是否比空气好”的项目,老师准备了以下材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内装有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酒精温度计(如图所示)、秒表、带孔橡胶塞、取暖器。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参考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性比空气好的实验方案。
(2)为了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如下表所示是科学家在探究人工合成淀粉可实施性时,与生产天然玉米淀粉做的项目研究。
比较项目 一、人工合成淀粉 二、天然玉米淀粉
消 耗 电能、水、二氧化碳 太阳能、水、二氧化碳
产 出 淀粉 淀粉与氧气
生产周期 1-2天反应出淀粉 4-6个月收成
占地面积 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 3333平方米玉米地
根据表二信息,你支持哪种方式生产淀粉,请结合碳、氧循环的知识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3.8 空气污染与保护(分层训练)
【基础达标】
1.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 B.SO2 C.NO2 D.PM2.5
【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2.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3.观察图示,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CO2、CO C.SO2、CO2 D.NO2、CO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酸雨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大气中SO2(二氧化硫)和 NOx (氮氧化物)与水蒸气、氧气等物质反应产生硫酸和硝酸,随后降落到地面。这些废气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例如燃煤、燃油、工业生产等,无论是工厂污染、交通污染还是农业活动等都能排放出这些废气。此外,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也可以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发生酸雨的可能性更大。酸雨对环境和人类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水体酸化、土地酸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受到影响,甚至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
【解答】图中化石燃料有煤,煤中除含碳元素外还有硫元素和氮元素等,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废气,二氧化碳是空气成分,不属于废气。
故答案为: A
4.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
D.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
【答案】A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措施进行分析。
【解答】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的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要缓解温室效应可以大量植树种草;
故答案为:A。
5.以二氧化碳分子数为1个单位,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如下表。若要研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主要是哪种气体,以下这四种气体的资料中首先应研究的是(  )
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氟氯碳化物
1 30 160 17000
A.气体的来源 B.气体的化学式
C.气体分子的大小 D.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
【答案】D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气体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与两个因素有关:①单个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大小;②气体分子的个数,据此分析。
【解答】根据表格可知,产生等效的温室效应的气体分子数中,二氧化碳的分子数最少,而氟氯碳化物的分子数最少,因此可知:氟氯碳化物的分子对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最小。但是,如果空气中这种气体的分子数很多,也会成为影响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那么必须首先弄清楚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才行,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6.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
C.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C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A、根据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气体分析;
B、根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分析;
C、根据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会造成浪费且污染环境分析;
D、根据塑料垃圾造成白色污染分析。
【解答】A、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产生酸雨的气体,煤炭脱硫处理,有效减少酸雨的产生,保护环境 ,不符合题意;
B、积极植树造林,促进达成“碳中和”,可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 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会造成浪费且破坏环境,符合题意;
D、塑料垃圾会造成白色污染,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大气中的   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答案】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8.2022年在北京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图甲是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冰丝带”,该场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m2场馆供暖,从而实现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60t,进而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如图乙是小科验证该问题的实验装置,在   (填“阳光”或“黑暗”)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温室效应;阳光;左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9.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答案】(1)绿色植物;有机物和氧气
(2)细菌、真菌
(3)二氧化碳
【知识点】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通过分析题中信息,可以得出答案。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现象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解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的细菌、真菌分解作用。(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有机物和氧气;(2)细菌、真菌;(3)二氧化碳
三、解答题
10. 图为某市某年3月12日~3月 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图甲)及空气质量评级分类标准(图乙)。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 大于 300 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 这两周内该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 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答案】(1)0~500;严重污染
(2)良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等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甲、乙图中的数据分析。
(2)根据甲图分析。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改善空气质量。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0~500.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严重污染。
(2)根据甲图可知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大部分是用黄色线(良)表示,所以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3)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改善空气质量。
【巩固提升】
11.下列会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的是 (  )
A.燃烧矿物燃料释放二氧化碳 B.工厂排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
C.使用制冷剂排放含氟物质等 D.过度砍伐森林
【答案】C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解答】制冷剂排放含氟物质等是导致南极洲上空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
故答案为:C.
12.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几次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再次引起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下列关于空气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只有氧气和氮气
B.氟利昂的使用会造成臭氧的减少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的多少不影响人体健康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和污染物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空气的成分有氧气和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故A错误;
B.氟利昂会使臭氧分解,它的使用会造成臭氧层破坏,故B正确;
C.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2.5)增大,会增加人类患呼吸疾病的概率,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它是空气的一部分,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B。
13.台州市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如表: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物 65 Ⅱ 良
二氧化硫 6
二氧化氮 20
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氢气作燃料 B.露天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尾气 D.用煤作燃料
【答案】A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分析。
B、根据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分析。
C、根据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分析。
D、根据煤中含有硫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分析。
【解答】A. 用氢气作燃料,燃烧产物是水,对题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符合题意;
B. 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二氧化硫和一些燃烧烟尘即可吸入颗粒物,故不符合题意;
C.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故不符合题意;
D. 煤中含有硫元素,所以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
PM10 194
PM2.5 49
NO2 65
SO2 10
O3 34
CO 0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PM10
B.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O3可导致酸雨
D.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理的数据,结合选项分析。
【解答】A. 根据题图可知,该日PM10的数值为194,数值最大,因此它是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题图可知,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故不符合题意;
C. 污染物O3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故符合题意;
D.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物SO2和NO2的来源之一,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答案】B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A、根据实验的准确性的方法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属于微溶于水分析。
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量和最高允许浓度为0.15%分析。
D、根据教室通风换气的作用分析。
【解答】A. 为了测定的施压那结果更准确,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少,氢氧化钙又微溶于水的,现象不明显,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由于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下列关于温室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室效应可能造成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等危害
B.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大力植树盗林可从根本上彻底清除温室效应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一氧化二氮、甲烷、氟氯代烷等
D.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
【答案】B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解答】A、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土地沙漠化等,A正确;
B、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不能从根本上彻底清除温室效应,B错误;
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C正确;
D、温室效应利的一面是它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15℃,D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17.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你认为下列措施中符合我国国情的是(  )
①限制和压编重工业的发展,战少能测箱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的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解答】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限制工业的发展,①错误。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②正确;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③正确;我国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能把耗能高的传统工业向西部地区迁移,④错误;
故答案为:D。
18.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大气层中多种气体的混合。
(1)空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那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   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 B.柴油汽车 C.地铁 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需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答案】(1)氧气;21%
(2)A;C;D
(3)②③④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利用;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性质分析。
(2)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分析。
(3)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
【解答】(1)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帮助物质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使用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均不会增加PM2.5。
故答案为:ACD。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
19. 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1)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燃料,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减少等原因,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   ”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碳中和”是指某区域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消耗总量相平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   作用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答案】(1)温室效应
(2)光合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根据“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分析。
(2)根据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分析。
【解答】(1)人类大量使用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若是大面积砍伐森林造成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较快,会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2)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能够促进实现“碳中和”。
20.臭氧层衰竭、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
(1)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使地球外层空间的臭氧层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减弱了臭氧层吸收   的作用。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可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是    。
(4)你对防止温室效应加剧的一点建议是   。
【答案】(1)阳光中的紫外线
(2)腐蚀建筑物
(3)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4)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开发新能源
【知识点】空气污染与保护;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含氟的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
【解答】(1)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强烈辐射.
(2)酸雨有很强的腐蚀性,它能腐蚀建筑物、桥梁、大理石雕像、导致树木枯萎等.
(3)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4)要防止温室效应,可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开发新能源.
故答案为: 阳光中的紫外线 ; 腐蚀建筑物 ; 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 减少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开发新能源 。
21.“碳达峰”指CO2排放量不再增加,“碳中和”指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氢气等物质合成了葡萄糖和脂肪酸,大致原理如图所示。
这一技术如果能应用和推广,将“工厂化”地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2)下列做法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填序号)。
A.植树造林 B.少用一次性筷子 C.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1)光合作用
(2)A;B;C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理;空气污染与保护
【解析】【分析】(1)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2)根据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措施分析。
【解答】(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因此题述过程类似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植树造林、少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加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A、B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故答案为:ABC。
22.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速上升,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1)为了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性是否比空气好”的项目,老师准备了以下材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瓶内装有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空气、酒精温度计(如图所示)、秒表、带孔橡胶塞、取暖器。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参考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证明二氧化碳气体的保温性比空气好的实验方案。
(2)为了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如下表所示是科学家在探究人工合成淀粉可实施性时,与生产天然玉米淀粉做的项目研究。
比较项目 一、人工合成淀粉 二、天然玉米淀粉
消 耗 电能、水、二氧化碳 太阳能、水、二氧化碳
产 出 淀粉 淀粉与氧气
生产周期 1-2天反应出淀粉 4-6个月收成
占地面积 1立方米生物反应器 3333平方米玉米地
根据表二信息,你支持哪种方式生产淀粉,请结合碳、氧循环的知识说明理由。
【答案】(1)例①将酒精温度计通过带孔橡胶塞,插入两个玻璃瓶中。
②使用取暖器给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进行加热,待酒精温度计示数达到50℃时,关闭取暖器,同时秒表开始计
时。等酒精温度计的示数降低到40℃时,记录时间t1
③按照步骤②对装满空气的瓶子进行实验,记录时间t2
④重复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若t1的平均值大于t2的平均值,则说明二氧化碳的保温性比空气好。
(2)①选择人工合成;理由:捕捉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的效率高、占地少,有利于减缓二氧化碳总量的上升态势,防止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说出利用二氧化碳或减弱温室效应即可)
②选择天然生产;理由: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利用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防止燃料燃烧等引起耗氧总量上升而造成氧循环的平衡被破坏
【知识点】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解析】【分析】(1)温室效应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升高的现象。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2)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收集事实证与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3)控制变量法: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问题的方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