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二、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课件11张PPT。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投入水中,当某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启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如何比较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拓展资料:要比较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大小需控制的变量为: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比较溶解的质量多少100g溶剂单位(克)小苏打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趣味制作:自制汽水
原理:
食用柠檬酸(或酒石酸)和小苏打(NaHCO3)溶于水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含糖、果汁等成分的水中,便可制成汽水。
工具与材料?
塑料可乐瓶,天平。?
柠檬酸,小苏打,食盐,白糖,果汁,冷开水。?
活动过程?
1、取干净的塑料可乐瓶一个,依次加入适量的白糖(或食盐)、果汁、1.5克小苏打、冷开水(不要将瓶子装得太满)和1.5克柠檬酸后,立即将瓶盖旋上,以防汽水冲出。?
2、轻轻摇动可乐瓶,观察现象。?
发现瓶中产生大量气泡。由于瓶盖旋得很紧,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约经15分钟,自制的汽水即可饮用。?
说明与延伸?
1、夏天,喝上一瓶汽水,溶解在汽水中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便随之进入人体,但它既不会被肠胃吸收,也不易溶解于水,所以很快会从口腔排出,这时人往往会打嗝。由于人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也同时被二氧化碳带出,因此人就会感到非常清凉。?
2、工厂制汽水时,并不是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在汽水瓶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而是在强大压力下,把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入溶液中,这样可使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