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声音的传播 课件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声音的传播 课件及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2-01 11:09:53

文档简介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
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要强调: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物体传声效果
铝箔尺
木 尺
棉 线
尼龙绳
预 测
实验结果
我们的发现(四种物体传声效果排列)
小组交流、反馈: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声音的传播
教学背景分析:
声音从声源发出后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并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尽管声音能够穿过各种物质(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用不同的物质做实验的经验会让他们逐渐理解这一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是传向四面八方的。
2、在探究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
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并且传向四面八方。
教学难点:
理解声音必须通过介质传播。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桌子、石块儿、水槽(里面装有1/2的水)、
教师准备:真空收纳袋,抽气筒、发声玩具、记录表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固体
声音在 水 传播, 传向四面八方。
空气
教学过程设计: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
2、教师由强到弱敲击桌面请学生听。
你们听,听见了什么声音?(慢慢敲)现在还听得到么?你们也试一试,不要让别人听到你的敲击声。
当敲得很轻时,我们就听不见声音了。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听见声音?(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3、耳朵需要贴在桌子的那些地方就可以听到声音?请把你们的预测画到记录单上。
4、谁来说一说你们的预测?(找出不同的预测)
同学们预测到在桌子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声音,是这样的吗?下面让我们来亲自试一试。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了能听见声音,教室必须保持安静。
注意敲击声不能让别的小组听见,用耳仔细听。
把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5、分小组实验。
6、交流:
你们都听见敲击桌面的声音了吗?在桌子的什么地方听到的?有多远的距离能听到声音?为什么贴着桌子就可以听见声音了?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7、那是不是所有的固体都能传播声音呢?下面可以在你的附近找一找、听一听并把可以传播声音的固体记录下来。
8、交流:你们找到了吗?
9、通过找我们发现了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而且传向四面八方。
二、声音在水中传播
1、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可以传播声音?你是怎样知道的?(在生活中游泳时)
2、我们怎么做就可以证明水也可以传播声音?
在实验中需要什么材料呢?我们可以选择什么作为声源?
我们选择什么来传播声音?如何在水中制造声音?我们需要在什么地方听呢?
3、请你们把实验方案画在记录单上。并按照你们的方法去验证,最后把你们看到的现象和发现都记录下来。(分组实验)
4、小结:
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三、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固体、水都可以传声。
我这有一个塑料袋,请你听一听塑料袋可以传声吗?继续听,声音怎么小了?为什么会这样?
2、看视频:声音在空气中传播。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传向四面八方。那我们的耳又是怎样听见声音的?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课件9张PPT。声音的传播观察 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 拉直”电话线”,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说话,另外一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玩一玩人耳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
的一端到达另一端的?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否一样?先预测,声音在木尺、皮尺、棉线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样。声音通过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做一做注意每种材料的一端要分别与音叉连接,找一位同学在材料的另一端倾听,分别使振动的音叉通过木尺、皮尺、棉线等物体,仔细倾听和感受音叉的振动,比较这些物体传播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通常我们能听到声音,主要是因为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我们能解释声音
是如何传播的了吗?声波简介
物体的振动在空气、水、钢管、地面等介质中传播的一种波,叫做“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纵波,起源于发声体的震动;可分为表面声波和立体声波。声波传到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从20 到2 万赫兹范围内的声波,超出这个范围的声波一般是听不到的。
自然界中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在自然界是广泛存在的。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可以携带很大的能量。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定向性。许多动物如海豚、蝙蝠等都有完善的收发超声波的器官,在前进的过程中,能发出超声波来探测前方的情况。正因为逐渐深入了解了超声波,人们才在现代生产技术中,利用它的定向性发射性质,探测水中的物体、工件内部的缺陷和人体内的病变。又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大而且集中的特性,因此可以用它来切削、焊接、钻孔、清洗机件,还可以用来处理植物种子和促进化学反应。

超声波
超声波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它的频率超过2 万赫兹。人们常用“万籁俱寂”来形容没有一点点声音,其实,人们周围充满着声音,只是耳朵听不见罢了。许多昆虫和动物都会发出超声,像夜蛾能发出和听到20万赫兹的超声波;蜜蜂能发出2万赫兹以上的超声;狗能听到3 万8 千赫兹的超声;老鼠可以听到2万4千赫兹的超声。超声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像光一样,是直线传播的,方向很明确,不像通常的声音那样是向四面八方传开的,所以它的力量很大,如果对着人的耳膜,虽然人们听不见它,但耳膜会被震痛,力量大的超声波还可能将耳膜震破!不过因为超声波的频率高,所以波长很短,碰到障碍物绕不过去。
次声波
次声波又称作“亚声波”,是一种听不见的声音,它的频率比20 赫兹还要低。人耳听不见次声波,但许多动物能够听见。在地震发生前,由于地下岩石的挤压、碰撞、断裂,会发出频率很低的次声波,一些动物听到后会焦躁不安,惊叫不已,四处逃窜。在海洋里,当暴风雨到来前,空气和海浪的剧烈摩擦也会发出次声波,水母听到后,便立即逃到水底石缝中去躲避风暴。次声波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它的频率低,波长很长,有的长达几万米,所以什么障碍也阻拦不住它,它总能绕过去;二是它在传播过程中,“体力”消耗得极少,所以它能走很远的距离。例如,一颗炸弹爆炸,爆炸声可以传出几千米;而次声波却可传几十、几百千米远。
次声波的威力
次声波与地球及海洋、大气等大规模活动有关,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等都能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可算是声波家族中的长跑冠军了,所以建立次声波接收站,不仅可以探知几千千米远的核武器试验和火箭发射,还能够预测破坏性很大的海啸、台风、地震等。由于次声波的频率和人体主要器官的固有频率十分接近,而且穿透力很强,所以次声波能够造成晕车、晕船。当次声波频率与人体内脏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同,而它的能量又比较大时,就有可能破坏人体的内脏,由此人们发明了次声波武器。
探究沙子、水和空气传播声音的效果
实验材料:三只分别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铅笔
实验过程:
(1)把桌面整理干净,分别将装有沙子、水和空气的塑料袋平放在桌上,一只耳朵轻轻地贴在袋子上,捂住另一只耳朵。
(2)在距离一臂远处,用铅笔上的橡皮轻轻敲桌子,用耳朵认真倾听。
实验结论:
沙子传播声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水和空气。
科技小制作:制作土电话
原理:土电话是利用声音振动传播的原理设计的。
一.制作方法
①话筒。找两只塑料冰淇淋杯或纸杯,用剪刀把杯底剪掉。每个纸杯都是既做话筒又做听筒。
②振动膜。用牛皮纸做振动膜。将纸剪成圆形,比纸杯底直径略大。用胶水将圆贴在杯底,纸尽可能拉紧。
③穿线。找一根几米长的棉线, 把两个纸杯连起来,用大头针在纸杯振动膜中心穿一小孔,把棉线分别穿入两个纸杯中,并打个结。这样,土电话就做成了。
二.游戏方法
两个学生,一人拿来一个纸杯,一人把纸杯当话筒,一人把纸杯当听筒。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声音使振动膜发生振动,通过拉紧的棉线穿到对方的振动膜上,使听筒那边同样的振动,这样声音就传到另一个人了耳朵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