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实验器材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鼓
钢尺
皮筋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2.分组实验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课件23张PPT。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听听下面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有声音敲击拍打……发不出声音用力按用力压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声音拨动拍打……没有声音用力弯曲为什么用力弯曲会没有声音呢有声音拨动……没有声音用力拉为什么用力拉没有声音,轻轻拨动却有声音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比较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不发声时:___________发声时: 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比较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不发声时:_________发声时:_________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比较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不发声时:发声时: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振动声音气体可以传播声音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振动停止没有声音敲击音叉会发生什么现象?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
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什
么
地
方
在
振
动
?什
么
地
方
在
振
动
?什
么
地
方
在
振
动
?什
么
地
方
在
振
动
?钢琴什么地方在振动?
吉他什么地方在振动?蜜蜂,苍蝇,在飞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耳朵为什么能听见声音?